学科分类
/ 11
20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生姜超临界CO2萃取(SFE)中具有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选择并优化了液相条件,并根据化合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生姜SFE提取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分别鉴定为[6]-姜酚(I)、[10]-姜酚(Ⅱ)、[6]-姜烯酚(Ⅲ)、[8]-姜酚(IV)、雪松烯(V)、三十烷酸(VI)、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Ⅶ)和β-谷甾醇(Ⅷ)。结论:化合I~Ⅷ为首次从生姜SFE提取中分得的化学成分。

  • 标签: 生姜超临界萃取物 高效液相分离 化学成分 鉴定
  • 简介:目的:对前期研究所获得的牛蒡子降糖有效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硅胶、SephadexLH20柱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运用波谱技术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牛蒡子降糖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罗汉松脂素(rsatairesinol)、牛蒡苷元(arctigenin)、lappaolA、lappaolF、lappaolC、arctignanE、牛蒡苷(arctiin)和lappaolH.结论:从牛蒡子降糖有效部位中分离所得的化合均为木脂素类化合,以牛蒡苷元和牛蒡苷为主要成分,推测牛蒡子具有降糖作用的物质基础与所含的总木脂素类化合有关.

  • 标签: 牛蒡子 总木脂素类 降血糖
  • 简介:本栏目选录了中国学者最新从天然产物中分离鉴定,且在中国期刊发表的新化合,有的结构新颖,有的具有生物活性,本栏目对于候选药物发现、先导化合的结构修饰与改造和天然有效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具有一定启发与借鉴作用。

  • 标签: 天然化合物 有效活性成分 中国期刊 结构修饰 先导化合物 分离鉴定
  • 简介:本栏目报道了中国学者最新从天然产物中分离鉴定,且在中国期刊发表的新化合,有的结构新颖,有的具有生物活性,本栏目对于候选药物发现、先导化合的结构修饰与改造和天然有效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具有一定启发与借鉴作用。

  • 标签: 天然化合物 有效活性成分 中国期刊 结构修饰 先导化合物 分离鉴定
  • 简介:本栏目报道了中国学者最新从天然产物中分离鉴定,且在中国期刊发表的新化合,有的结构新颖,有的具有生物活性,本栏目对于候选药物发现、先导化合的结构修饰与改造和天然有效活性成分的构效关系研究具有一定启发与借鉴作用。

  • 标签: 天然化合物 结构修饰 活性成分 生物活性
  • 简介:目的:定性定量分析藤黄中的xanthonc类化合。方法:应用一种简便快捷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结果:从藤黄药材中鉴定出其中xanthonc类主要成分:isomorellicacid(1),morellicacid(2),isogambogenicacid(3),gambogenicacid(5),isogambogicacid(6),gambogicacid(7)and30-hydroxygambogicacid(4),并进行了有关的定量分析。同时对采自中国及印度不同地区的7份藤黄药材进行了HPLC色谱分析,以上述其中xanthone类化合为指标成分,对藤黄药材的HPLC色谱特征进行了描述。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能有效地应用到藤黄药材的质量控制中。

  • 标签: GARCINIA hanburyi 藤黄 XANTHONES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朝鲜淫羊藿Epimediumkoreanum有效部位中的化学成分.方法: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柱纯化得有效部位;运用HPLC—MS^3联用技术分析化合结构.结果:从朝鲜淫羊藿有效部位中鉴定出9个化合.结论:HPLC—MS^3能简单、快速的分析朝鲜淫羊藿黄酮苷类化学成分.

  • 标签: 朝鲜淫羊藿 黄酮苷 HPLC—MS^3
  • 简介:目的:研究睡莲科芡属植物芡(EuryaleferoxSalisb.)的成熟种仁芡实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95%甲醇回流提取,通过硅胶、PharmadexLH-20凝胶、RP-18反相柱层析进行分离,利用化合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7个化合和1个含有2个化合的混合,它们的结构分别为:环(脯-丝)(1)、环(异亮-丙)(2)、环(亮-丙)(3)、5,7,4′-三羟基-二氯黄酮(4)、5,7,3′,4′,5′-五羟基二氢黄酮(5)、异落叶松树脂醇-9-O-β-D-吡喃葡萄糖苷(6)、α-生育酚(7)、β-生育酚(8)和昏生育酚(9)。结论:化合1为首次从自然界分得,化合2—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芡实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研究四川理县羌族地区产我国重要中药材羌活的化学成分,并比较与其他产地该药材之间的成分差别。方法:运用各种分离材料和方法分离羌活根的化学成分,采用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羌活根的70%丙酮提取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notoptol(Ⅰ)、羌活醇(Ⅱ)、紫花前胡苷(Ⅲ)、镰叶芹二醇(Ⅳ)、(10E)1,10-heptadecadiene-4,6-diyne-3,8,9-triol(Ⅴ)、10-hydroxyverbenon(Ⅵ)、(+)-bornylferulate(Ⅶ)、孕甾烯酮醇(Ⅷ)、香草酸(Ⅸ)、香豆酸(Ⅹ)、反式阿魏酸(Ⅺ)和9,12-octadecadienoicacid(Z,Z)-(2,2-dimethyl-1,3-dioxolan-4-yl)methylester(Ⅻ),化合Ⅰ-Ⅳ、Ⅶ和Ⅷ是其主要成分,化合Ⅴ-Ⅶ和Ⅹ、Ⅻ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结论:四川理县产羌活的化学成分与其他产地的有所区别。

  • 标签: 羌活 伞形科 香豆素 多炔类化合物 单萜酯
  • 简介:目的:研究岩黄连(CorydalissuxicolaBunting)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低压柱层析、制备性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舍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岩黄连中分离得到14个化舍,分别为:去氢岩黄连碱(dehydrocavidine,1)、黄连碱(coptisine,2)、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3)、刺檗碱(oxvacanthine,4)、胡萝卜苷(daucosterol,5)、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6)、β-谷甾醇(β-sitosterol,7)、白桦脂醇(betulin,8)、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9)、白桦脂酸(betulinicacid,10)、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acetate,11)、小檗碱(berberlne,12)、四氢掌叶防己碱(tetrahydropalmatine,13)、巴马汀(palmatine,14)。结论:化合3—11、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岩黄连 去氢岩黄连碱 黄连碱 别隐品碱 巴马汀
  • 简介:目的:对栀子(GardeniajasminoidesEllis)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不同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通过波谱分析确定化合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4个化合,其中6个为黄酮类化合,分别为croymbosin(1)、槲皮素(2)、芦丁(3)、umuhengerin(4)、nicotiflorin(5)、异槲皮苷(6);8个为有机酸类,分别为绿原酸(7)、3,4-二咖啡酰奎宁酸(8)、3-咖啡酰-4-芥子酰奎宁酸(9)、3-咖啡酰-4-芥子酰奎宁酸甲酯(10)、3-咖啡酰-5-芥子酰奎宁酸甲酯(11)、3,4-二咖啡酰-5-(3-羟-3-甲基)戊二酰奎宁酸(12)、3,5-二咖啡酰-4-(3-羟-3-甲基)戊二酰奎宁酸(13)、原儿茶酸(14)。结论:化合2~6和1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2,3,5,6和14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栀子 化学成分 黄酮类 有机酸类
  • 简介:目的:研究石刁柏根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ODS和Sephadex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分别鉴定为:α—D—fructofuranose—1,2’:2,1’-β-D—fruclofuranosedianhyclride(1)、1,3-O-di—trans-p-coumaroylglyceml(2)、二十四烷酸(3)、山柰素-4’,7-二甲醚(4)、芦丁(5)、槲皮素(6)、5-羟甲基-糠醛(7)、L-天门冬酰胺(8)、咖啡酸(9)、阿魏酸(10)、肌苷(11)、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2)、乙基-β-吡喃果糖苷(13)、蔗糖(14)。结论:化合1为新天然产物,2,4,7,10~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标签: 石刁柏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对大枣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聚酰胺柱层析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大枣的水提取和乙醇提取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分别鉴定为:(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18.十八烯-1,3,4-三醇(1)、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2)、2α-羟基齐墩果酸(3)、2α-羟基乌苏酸(4)、3β,6β豆甾烷-4-烯-3,6-二醇(5)、伊谷甾醇(6)、胡萝卜苷(7)、十七烷酸(8)、二十四烷酸(9)、芦丁(10)、D-葡萄糖(11)。结论:化合1和2为首次从枣属植物中分得的神经酰胺及脑苷脂类化合,化合4、5、8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 标签: 大枣 神经酰胺 脑苷脂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天名精全草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通过4个不同的SPME萃取头(DVB/PDMS、CAR/PDMS、PDMS和PA),在最佳条件下,对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总共检测出135个挥发油化学成分,DVB/PDMS、CAR/PDMS、PDMS和PA4种萃取头分别检测出88、77、56和42个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和倍半萜类化合是天名精挥发油中主要的化学成分类型。结论:SPME-GC/MS技术可快速分析天名精全草挥发油化合的类型以及相对含量,对天名精的进一步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标签: 天名精 挥发油 SPME GC/MS
  • 简介:本草中记载“刺参有补肾益精、养血润燥、止血消炎之功效”。民间用来治疗结核性咳血,再障贫血、十二指肠溃疡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刺参(海参)体壁和内脏多糖有抗凝、抗肿瘤、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中国勃海湾产海参叫做刺参,是正宗海参,学名为(Stichopusjaponnicus)本实验室对剌参(产于山东省长岛县大黑山)进行了提取和分离多糖,得水解液和多糖两个部分并进行了化学分析,并进行了药理活性方面的实验研究,结果如下:方法和结果一、海参提取方法新鲜海参洗净,将体壁做成匀浆放入三颈烧瓶内,加入防腐剂甲苯,在45℃下搅拌使其自然水解,4小时后用10%盐酸调pH至2.5~3.0之间,在45℃继续搅拌同时加入0.4%胃蛋白酶(活力1:3000倍)边调pH保持2.5~3.0,连续反应14小

  • 标签: 提取物 药理作用 养血润燥 免疫功能 补肾益精 再障
  • 简介:目的:研究凤仙花属植物冷水七ImpatienspritzelliiHook.f.var.hupehensisHook.f.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柱色谱分离得到化学成分,用光谱法测定其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分别为:2′-乙酰胺基-3′-苯基苯丙醇基2-苯酰胺基-3-苯基苯丙酯(1),豆甾-Δ7,22-双烯-3β-棕榈酸酯(2),豆甾-Δ7,22-双烯-3-O-β-D-葡萄糖苷-6′-O-棕榈酸酯(3),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4)和二十二烷酸甲酯(5).结论:这5个成分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 标签: 冷水七 生物碱 甾体
  • 简介:目的:研究藤苦参的化学成分。方法:用90%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采用硅胶、SephadexLH-20、Rp-18柱色谱法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的结构。结果:从藤苦参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分别鉴定为:acovenosigeninA(1)、periplogenin-3-O-β—D—glucopyranoside(2)、3-O.(β-glucopyranosyl)acovenosigeninA(3)、△^5-pregnene-3β,17α,20(S)-triol(4)、pinoresinol(5)、cleomiscosinA(6)、chinensin(7)、patriscabratine(8)、乌苏酸(9)、(24R)-cycloartane-3β,24,25-triol(10)、β-谷甾醇(11)和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4~8首次从该种及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藤苦参 化学成分
  • 简介:目的:对绣球藤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绣球藤乙醇提取的乙酸乙酯部分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分别鉴定为:松柏醛(1),咖啡酸(2),pluchoicacid(3),原儿茶醛(4),香草醛(5),3,4-二羟基苯乙醇(6),4-羰基-5-羟基戊酸甲酯(7),4-hydroxydodec-2-enedioicacid(8),(+)-川木香醇F(9),(-)-丁香脂素(10),(+)-guayarol(11),(-)-牛蒡苷(12),(-)-落叶松树脂醇(13),金丝桃苷(14)。结论:这些化合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标签: 绣球藤 铁线莲属 木脂素 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