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毛冬青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内在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毛冬青药材指纹HPLC-UV分析条件如下:Lichrospher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不同来源的9个毛冬青样品与对照药材相比,除3个样品具有相似的指纹外,其余样品的指纹差异较大。对照药材显示16个主要色谱峰,通过对各色谱峰的紫外光谱数据分析并与对照品比较:4、6、7、10、12、13、14、16号峰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4,4′-O-β-D-双葡萄苷(liriodendin)、广玉兰赖宁苷C(magnoleninC)、无梗五加苷B(acanthosideB)、冬青苷O(ilexosideO)、毛冬青皂苷B2(ilexsaponinB2)、毛冬青皂苷A1(ilexsaponinA1)、毛冬青皂苷B1(ilexsaponinB1)和冬青素A(ilexgeninA)。根据色谱峰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可将毛冬青药材的指纹分为2个区域:第一个区域的保留时间为5~35min,共9个主要色谱峰,主要为木脂素类成分;保留时间在35~80min的色谱峰为第2区,共7个主要峰,多为皂苷类类成分。结论:所建立的液相色谱指纹特征性和专属性强,可作为毛冬青药材内在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 标签: 毛冬青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 简介:目的:建立山东产区黄芩药材定量指纹,为黄芩药材的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方法支持.方法:采用AgilentZORBAXSB-C18色谱柱,乙腈-水(含1%甲酸、20mmol·L-1甲酸铵)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74nm,进样量5μL,进行了10批次黄芩药材的分析.结果:该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现性,10批黄芩指纹有17个共有峰,4个特征峰,采用ESI-TOF/MS对4个特征峰进行了指认,10个批次山东产黄芩样品中6种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分布规律相似,其相似度系数均大于0.9557.结论:黄芩HPLC定量指纹有望成为黄芩样品真伪鉴别及质量控制的有力工具.

  • 标签: 黄芩 HPLC 定量指纹图谱
  • 简介:目的:建立菊花破壁饮片HPLC指纹,并分析破壁饮片成品与其中间品、原料的化学成分相关性,为菊花破壁饮片整体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的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乙腈-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8nm,柱温:35℃。结果:建立了菊花破壁饮片的HPLC指纹,得到了15个共有特征峰,11批样品的相似度达0.98以上,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指纹技术要求。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菊花破壁饮片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

  • 标签: 菊花 破壁饮片 指纹图谱 HPLC
  • 简介:目的:采用GC法测定牛至CO2萃取物的指纹。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牛至挥发油:GC色谱条件:DB-17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膜厚0.25μm),载气为氮气,流速1.5mL·min^-1,分流比20:1,程序升温:80℃(2min)4℃/min→270℃(2min)。结果:指纹中标示了17个共有峰并采用GC—MS进行了鉴别,其峰面积之和大于总峰面积的90%,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均符合指纹有关规定:结论:本方法为牛至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 标签: 牛至 超临界CO2萃取 GC 指纹图谱
  • 简介:目的:采用HPLC测定林下山参、园参及红参中3种主要人参皂苷-Rg1、-Re、-Rb1,的含量;采用HPLC建立林下山参药材的指纹。方法:人参皂苷含量测定HPLC条件:色谱柱为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流速1.0mL·min^-1,分析时间100min;指纹HPLC条件:色谱柱为ZorbaxSB+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nm,柱温30℃,流速1.0mL·min^-1,分析时间90min。结果:园参、红参和林下山参的人参皂苷Rg1,Rb1)。含量测定值没有显著性差异,-Re的含量测定值有差异,林下山参〉园参〉红参;共标示出林下山参药材指纹中19个共有峰。利用指纹相似度测试软件,以夹角余弦为测度,测得10批林下山参药材指纹相似度结果均在0.90—1.00。结论:人参皂苷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测定林下山参的3种皂苷的较好方法;本实验所建立的林下山参药材指纹分析方法准确、重复性好,为有效控制林下山参药材的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人参 林下山参 人参皂苷 HPLC 指纹图谱
  • 简介:目的:建立虎杖药材的谱-效整合指纹,为科学评价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得到不同来源虎杖药材的谱-效整合指纹,从而综合评价虎杖药材的质量。结果:对19批药材的化学指纹和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指纹分别进行了相似度评价,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对13个主要抗氧化成分的色谱峰面积和活性进行了回归分析,并利用HPLC-ESI-MS鉴定了部分成分的化学结构。结论: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所建立的虎杖的谱.效整合指纹能快速筛选虎杖药材中的主要抗氧化活性成分,这种综合评价方法能更客观、有效地反映虎杖药材的质量。

  • 标签: 谱-效整合指纹图谱 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虎杖 高效液相-电喷雾-质谱
  • 简介:目的:研究建立不同产地山羊角药材的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的指纹以及与混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山羊角及其伪品的蛋白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同产地山羊角电泳图谱相似,有5个共有带峰,可作为山羊角的专属条带。结论:该方法简单易行、灵敏度高,可为山羊角的产地鉴别及与伪品的鉴别提供参考。

  • 标签: 山羊角 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指纹图谱
  • 简介:目的:提出并证明指纹综合信息指数的合理性.方法:用相似系统理论推导综合信息指数计算公式,用峰数弹性、峰比例同态性、峰面积同态性三个量化评价指标评价指纹综合信息指数.结果:与夹角余弦和相关系数相比,综合信息指数的三个指标都是最优的;用于实际样品的质量评价,判断结果符合实际情况.结论:可较好地评价中药色谱指纹间相似度,应用于中药质量控制.

  • 标签: 色谱指纹图谱 综合信息指数 中药 质量控制 金银花 香丹注射液
  • 简介:讨论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LC/MS技术,包括代谢指纹,用于非目标的代谢组的总体分析和代谢轮廓图,用于有目标的代谢物的分析。方法设计涉及样品采集和处理;LC/MS仪器与技术及数据处理、分析等。系统生物学包括代谢组学,开启了研究中药及其与动物或人体相互作用的新途径。本文讨论了中药的质量控制、成分分析及中药药效的代谢组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 标签: 代谢组学 代谢指纹图谱 代谢轮廓图 中药的代谢组学
  • 简介:传统中医药和天然严物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优势资源,在禾来我国创新趵物研发甲将占据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但由于中药和天然产物药效物质基础的复杂性、多组分协同、有机整合发挥整体药效作用的特殊性,给中药现代化研究带来了诸多困难,长期以来,因缺乏符合中医药整体观思想的研究方法学体系而难以形成突破性的研究进展。代谢组学的诞生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期诚邀我国中药代谢组学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刘昌孝院士及长期致力于代谢组学研究的王广基教授、盛龙生教授分别从代谢组学与天然产物及中药研究、代谢组学在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平台等方面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阐述。“方兴未艾的中药代谢组学研究”,刘昌孝院士一语道出了我国中药代谢组学蓬勃发展的态势,期待本期“中药代谢组学研究”专栏能对我国中药代谢组学研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标签: 中药现代化研究 代谢组学 传统中医药 药效物质基础 天然产物 研究方法学
  • 简介:代谢物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学科,它能用反映整体的代谢物图直接认识生命体的生理和生化状态,因此能提供区别于其他“组学”而来的大量信息。在天然药物和中药研究中,应用代谢组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广泛的前景,特别是在药物作用机制、靶器官的效应、新药筛选、安全性研究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代谢物组学 模型研究 药物作用机制 药物安全性 天然药物 中医药
  • 简介:目的:探讨仙茅对体外培养肝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仙茅水提物大(400μg生药/m1)、中(200μg生药/m1)、小剂量(1001a,g生药/m1)作用于体外培养的正常人肝细胞株L02细胞,收集细胞培养液,应用氧化酶终点法检测葡萄糖(GLU);终点法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双缩脲终点法检测总蛋白(TP);氧化酶法检测乳酸(LAC);酶标比色法测乳酸脱氯酶(LDH)。结果:仙茅水提物大(400μg生药/rIll)、中剂(200μg生药/m1)时可使L02细胞培养液中GLU、TP、LDH含量增加,TG、LAc含量降低,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仙茅可提高L02细胞糖、脂、蛋白的代谢及能量代谢

  • 标签: 仙茅 L02细胞 代谢功能
  • 简介:目的:研究银杏提取物对高脂诱导动脉粥样硬化金黄地鼠代谢紊乱的纠正作用。方法:基于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检测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比较高脂诱导0、3、6、12周及银杏提取物质干预的金黄地鼠血清中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多元统计分析银杏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代谢谱差异及潜在生物标志物。结果:在高脂诱导下,模型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动脉斑块及血清代谢组均有显著变化。银杏提取物给药后不仅显著降低血清中TC和LDL-C,同时也使高脂诱导偏离的血清代谢谱向正常代谢谱靠近。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生物标志物中,银杏提取物给药后,8个代谢物琥珀酸、甘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1-单油酰基甘油、β-生育酚、胆甾-5-烯和赖氨酸回归正常;另外6个代谢物酪氨酸、油酸、2-单油酰基甘油、γ-生育酚、α-生育酚和脱氧胆酸趋向正常。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银杏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与其对脂质代谢、胆酸合成及氨基酸代谢的调控密切相关。这将为进一步探讨银杏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药效作用机制和特点提供研究基础。

  • 标签: 代谢组学 抗动脉粥样硬化 GC/MS 多变量分析 银杏提取物
  • 简介: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g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阐述人参皂苷Rg1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以人参皂苷Rg1的微生物转化产物为对照品,采用LC—ESI—MS/MS方法,检测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结果:在大鼠体内共检测到6个代谢产物,并利用对照品鉴定了它们的结构。结论:表明微生物转化和体内代谢具有相似性;

  • 标签: 人参皂苷RG1 微生物转化 体内代谢 LC—MS/MS
  • 简介:目的:从子囊菌中寻找抗HIV-1活性的新结构化合物。方法:应用硅胶VLC,SephadexLH-20及反相HPLC分离化合物,根据MS,NMR等光谱技术鉴定了平面结构,并通过CD手性激子方法测定了绝对立体化学。结果:分离得到3个azaphilone类化合物,分别命名为helotialinsA—C(1-3)。结论:化合物1-3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和2具有中等的抗HIV-1活性。

  • 标签: Helotialean FUNGUS ASCOMYCETE Azaphilone Anti—HIV-1
  • 简介:目的:观察芦丁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w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25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芦丁各剂量组(50、100、200mg/kg)及二甲双胍组(60mg/kg),另设正常组。造模后各组大鼠灌胃给药1次/d,连续8w。给药前及给药后每隔2w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PBG)、24h尿蛋白含量,末次给药后2h处死大鼠,采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肌酐(SCr)、尿素氮(BUN),ELISA检测血清中血管紧张素II(AngII)、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形态。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FBG、2PBG、24h尿蛋白含量持续升高;血清中TG、TC、LDL、SCr、BUN、AngII、VEGF含量均明显增高,HDL水平下降,且肾组织形态明显损伤。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芦丁在50~200mg/kg剂量范围内可不同程度改善上述指标,且高剂量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芦丁在50~200mg/kg剂量范围内可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并可改善肾功能,其对肾的保护机制与降低血清中AngII、VEGF作用相关。

  • 标签: 芦丁 糖脂代谢 肾功能
  • 简介:2006年代谢组学的香山科学会议以来,代谢组学的中药研究和国内外合作交流活跃。中国工程院与天津市等在2007年召开的“环渤海生物医药发展前沿论坛”以中药代谢组学为主题研讨会展示了代谢组学在中药研究的成就和问题,也看到代谢组学研究中医药的前景和艰巨性。《中国天然药物》杂志编辑部第二次组织了“中药代谢组学研究”的专栏,这3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应用代谢组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方剂的近况、问题和前景。

  • 标签: 中药复杂系统 代谢组学 中国工程院 香山科学会议 中药研究 合作交流
  • 简介:目的:探讨乌鸡白凤丸抗动脉硬化机制.方法:家兔喂高脂饲料建立脂代谢紊乱模型,观察血脂、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物的变化.结果:乌鸡白凤丸0.50g/kg、1.00g/kg治疗2周,可降低高脂血症家兔血清TC、TG、LDL、apoB100含量,提高血清SOD活力,降低血清MDA含量.结论:乌鸡白凤丸抗动脉硬化机制与其调节血脂、抗氧化作用有关.

  • 标签: 乌鸡白凤丸 实验性高脂血症 脂代谢紊乱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研究罗通定在大鼠胆汁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方法:灌胃给药后,收集大鼠胆汁,液液萃取,采用HPLC/MS/MS法分析鉴定罗通定的代谢产物。色谱柱Lichrospher-C18(5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三乙胺(37:63:0.063,V/V/V),冰醋酸调pH至6.3,检测波长281nm。结果:在大鼠胆汁中发现2个罗通定代谢产物,初步推测其结构为罗通定单羟基化后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产物。结论:罗通定在大鼠胆汁中主要以羟基化后的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形式排泄。

  • 标签: 罗通定 左旋四氢巴马汀 胆汁 代谢产物 LC/MS/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