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首先论述”中医”一词的原意和真实内涵,真正中医学是在性命医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传统中医,其精髓全部记录在《黄帝内经》之中。中国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精神正在当代世界医学有识之士中“发酵”,一个“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宇宙生命,自然社会,治人救命的广义和谐的医学模式正在襁褓中呼之欲出,文章集中讨论筋骨痹损之间相互关系及其病因病机,提出用非手术,非药物,非针灸,无创伤的方法来达到自我康复的目的,且无任何副作用和后遗症。文章还探讨了“调其诸外,影向诸内”的命题,提出“切脉”,“循经摩刮”,“四维舞”不仅能诊病,还能防病治病,治人救命的思路途径。文章着重对《黄帝内经》关于“神机”经络的探讨,对经络的实质与经络系统的机理及其作用,亦提出了新的见解。

  • 标签: 真正中医、中医康复、四维元旋、四维元模型、附意识、潜意识、原意识、显意识、 法之法、万法之门 人医合一、治人救命 筋骨痹损
  • 简介:何谓气?气就是水、火之交潜藏的比争(“阳”)与和谐争(阴平阳秘)的兴奋结果。气具有可塑性,同时又具有可散性的特点,可塑性是指气的形(型)态,具有模仿造形性。轨迹态,是指按一定的走向形成线轨迹。(神经的可塑性亦类似),可散性是指易消失水、火之分离散即(死亡的反方向运动)和杂乱无章,如神经分裂症,心神不定,做事无主意等。气消耗现象(还有裂变繁殖生)。

  • 标签: 神经分裂症 机理 医学 气运 可塑性 阴平阳秘
  • 简介:《素问·痹》云:“风寒湿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杂病源流犀烛·诸痹源流》曰:“痹者,闭也。气乍至,壅蔽经络,气血不行,不能随时祛散,故久而为痹”。可见“痹”指机体为病邪闭阻,导致气血运行不利,或脏气不宣所发生的各种病证,包括五体痹,五脏痹,喉痹,血痹等等。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等为主临床表现,或表现为心慌、胸闷、心悸、汗出、胃脘不适、便秘、便溏等等一系列症状。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自然退行性变化过程中感受外邪或劳伤,导致颈部软组织和椎体动、静力平衡失调加重退变,产生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肌肉、神经根、脊髓、血管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证眩。从症状看,颈椎病患者主要的症状有:颈肩酸楚疼痛,甚则活动困难,四肢疼痛麻木肿胀,严重者肢体功能障碍,或见头痛,眩晕等等,主要由于经脉不遂,气血不通所导致,其特点与“痹”一致。

  • 标签: 颈椎病患者 杂病源流犀烛 论治 肢体功能障碍 气血运行 颈部肌肉
  • 简介:从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可以了解到,古人对脊柱创伤、损伤治疗是应用牵引法、悬吊法、旋转法、斜扳法、过伸法、屈曲法、整盆法和推拿按摩为主要治疗方法等。根据古人的启示,应用现代科学研究,就可发现中国传统医学的整脊术,是依靠脊柱的生理曲度的运动力学原理,调整因椎曲出现病理改变,从而达到治疗脊柱伤病的目的。

  • 标签: 中医 整脊学 骨伤科 推拿按摩 椎曲论 旋转法
  • 简介:腰椎后关节错缝为腰部常见的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病,也是难治愈的腰痛病之一。其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般治疗方法难于奏效,近年来,笔者应用四维牵引整脊配合枕垫治疗第腰椎后关节错缝6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四维牵引 整脊 枕垫 第三腰椎后关节错缝
  • 简介:急性腰扭伤多由于轻度扭腰或弯腰后猛然直立,致使关节突关节滑膜嵌入关节之间,造成滑膜被卡压,关节突关节交锁或错位,而引起剧烈腰痛。本病属中医”弹背”,”闪腰”范畴。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男性青壮年。笔者白2006年7月-2007年7月,采用步正脊手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急性腰扭伤 手法治疗 关节滑膜 男性青壮年 关节交锁 发病年龄
  • 简介:维定位整脊手法,其维概念原出于古老的系统解剖学,现今的整脊医师在做手法前,都必须细看X光片、CT或MRI,这些都是从多角度来分析病灶,也就是维概念。

  • 标签: 整脊手法 治疗 三维定位 颈椎病 系统解剖学 病灶
  • 简介:中医整脊学经过两千多年临床积累,形成其富于东方传统文化特色的治疗学。在中医传统思维指导下,结合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科学进行研究,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脊柱运动力学理论,即脊柱四维弯曲体圆运动规律、脊柱圆筒枢纽学说、脊柱轮廓应力平行四边形平衡理论和椎曲。这些理论,施杞教授高度概括为“一圆一说两”。在这些科学理论指导下,现代中医整脊学以理筋、调曲、练功为大治疗原则,运用手法、针灸、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练四大疗法以防治脊柱劳损病。在临床应用这“则”“四法”,同时,根据辨证治法则,实施“医患合作”“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腹病治脊”“腰病治腹”的八大应策。

  • 标签: 中医整脊学 脊柱圆筒枢纽学说 治疗观 辩证 现代医学科学 脊柱轮廓应力
  • 简介:腰椎间盘内压变化与椎曲腰椎间盘内压的形成除了与众多躯干肌群的张力有关外,更与腰椎的屈伸运动(即腰椎曲度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一幅被广泛引用的腰椎间盘内压在不同体位时的变化图中,为什么在所有腰椎前屈位时腰椎间盘内压都增高?最为合理的解释是:当腰椎前屈时,原来由腰段脊柱前部结构(椎体和椎间盘)和后部结构(主要是小关节)共同承担的压缩载荷(重力负荷十肌肉张力负荷)转移到了脊柱前部结构上,也就是说,

  • 标签: 腰椎疾病 椎曲论 生物力学 椎间盘内压 后部结构 重力负荷
  • 简介:颈椎病是一种因颈椎及周围软组织的退行性改变,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脊髓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候群。此病以中年以上人群多发,近些年青年人的发病率亦在逐年上升,必须引起注意。笔者年来采用中药外熨、内功推拿、导引整脊法配合,相互为用、相得益彰,对颈椎病给予精心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 标签: 颈椎病 中医治疗 中药外熨 内功推拿法 导引整脊功
  • 简介:目的:应用中医正骨整脊手法结合改良颈椎牵引,研究治疗寰枢关节错缝,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总结,形成~套安全有效的以手法为主可重复性操作的治疗方案。方法:2005年3月~2008年5月,采用标准对照临床验证,将寰枢关节错缝病例311例随机平行分为试验组(157例)和对照组(154例),分别采用牵复步法治疗和牵提旋转推棘突法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3d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治疗1月后两组随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该治疗方案概括定名为“牵复步法”治疗寰枢关节错缝,该方法可明显改善寰枢关节错缝并同时相应纠正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或反弓畸形,从而有效重建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是治疗寰枢关节错缝的一种新方法。

  • 标签: 寰枢关节错缝 非手术疗法 牵复三步法 临床研究
  • 简介:颈椎病日益成为困扰现代人的疾病,且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颈椎病的病因众多,颈部软组织病变是其临床多种症状的主导性病因;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为颈脊柱动静力学平衡失调,病理改变与久坐有关。腰椎是颈椎运动力学的基础,腰曲变化对颈曲的影响主要通过脊柱韧带的传导力而发生。上病下治以中医整体观念为前提,体现了辨证治的精神,也是治病求本的反映。中国整脊学的椎曲,为上病下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颈椎病 椎曲论 上病下治 整脊
  • 简介:麦肯基腰痛治疗技术简介1、麦肯基疗法发展简史1956年,新西兰物理治疗师麦肯基(RobinMcKenzie)的一位治疗已3周尚无明显好转的下腰痛伴下肢痛的患者“错误”地俯卧于头端向上倾斜的治疗床上,使腰椎过度伸展约10分钟,结果疼痛症状,特别是远端的下肢疼痛得到极大缓解,并认为这是他3周以来得到的最好治疗。第二天,麦肯基有意让他重复同样的姿势作为治疗,结果该病人的腰痛竟然完全消失。

  • 标签: 麦肯基疗法 腰痛治疗 中国整脊学 椎曲论 物理治疗师 疼痛症状
  • 简介:目的:规范陆文整骨手法,评价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方法:采用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2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规范化研究,按照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手法组和热敷牵引组。其中陆氏整骨手法组122例,男38例,女84例,平均年龄(48.3±9.95)岁,平均病程(2.7353±3.7468)个月,病情程度轻度7例、中度47例、重度68例。中药热敷牵引组111例,男41例,女70例,平均年龄(47.38±9.59)岁,平均病程(2.5822±2.7658)个月,病情程度轻度14例、中度38例、重度59例。结果:经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评价,研究组患者优36例(占29.5%),良53例(占43.4%),可19例(占15.6%),差14例(11.5%),有效108例(占88.5%);对照组患者优22例(占19.8%),良34例(占30.6%),可27例(占24.3%),差28例(25.2%),有效83例(占74.8%)。经统计学检验χ^2=13.097,P=0.004〈0.05,两者有效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陆文整骨步五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易于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椎间盘移位 腰椎 中医药疗法 推拿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