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从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可量化的方面切入,探寻这些因素与“得气”之间的关系。方法:系统收集关于“得气”的古文献以及近10年关于得气的临床基础研究相关文献。结果:(1)脑功能成像技术及得气量表应用为近10年最常用的“得气”量化指标;(2)影响针灸“得气”因素很多,涉及个人生理状态、疾病性质、穴位下解剖特点、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其中不同针刺方法、刺激量及深度等因素对“得气”的影响及机制不同。结论:(1)“得气”不等同于针感;(2)对隐性针感需要重新认识;(3)应重视施针者的针下感;(4)需要重新定义理解“得气”的含义。

  • 标签: 得气 针感 不同针刺方法 不同针刺刺激量 针刺
  • 简介:鉴于科学原则基本、临床的数据,为polycystic卵巢症候群(PCOS)总结针灸的治疗。相关文学通过MEDLINE计算机化被检索了。3诉讼的控制审判显示针灸感应的排卵。基本、临床的学习证实电镀物品针灸(EA)能在PCOS女人调整扰乱的endocrinal,neuroendocrinal同情的神经系统[1]。因为一系列neuropeptids被释放,高级中央活动在针灸EA治疗以后在人的身体被提高,这公开被知道因为一系列neuropeptids被释放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HPA)轴[2,3]。EA反复被用于作为PCOS毫无疑问被诊断并且在neuroendocrinal参数排卵正式就职上被发现了长期的治疗学的效果的女人[4]。但是,这研究没解释这些功效的机制。EA上的实验室评估的基本学习[5-9]显示卵巢功能上的EA的规定与同情的神经系统活动的调整是相关的。

  • 标签: 针灸 治疗措施 多囊卵巢综合征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百会、水沟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具有调节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功能平衡的作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电针 T-PA PAI-1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电针对男、女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血清leptin(瘦素)NPY(神经肽Y)调节作用的差异。方法:纳入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共80例,男性37例,女性43例。两组均选取阴陵泉、三阴交、足三里、丰隆、曲池、天枢、中脘、水分、气海、关元穴,采用低频电针治疗,留针30min,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BMI(体质量指数)、F%(体脂百分率)及血清leptinNPY含量变化,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男性组患者体重下降(9.24±2.55)kg,BMI下降4.19±2.30,F%下降3.98±2.13,血清leptin下降(0.66±0.23)ng/mL,血清NPY下降(18.56±2.89)pg/mL,女性组分别下降(6.77±2.31,2.65±0.93,4.98±2.30,3.49±1.09,11.21±1.97),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P〈0.01),男性组患者体质量、BMI、血清NPY含量较女性组均降低明显(均P〈0.01),女性组患者F%、血清leptin含量较男性组均降低明显(均P〈0.01)。结论:低频电针对男、女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质量、BMI、F%及血清leptin、NPY含量均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且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在降低体质量、BMI血清NPY方面,男性优于女性,而在降低F%、血清leptin方面,女性优于男性。

  • 标签: 单纯性肥胖症 脾虚湿盛型 低频电针 性别差异 血清LEPTIN 血清NPY
  • 简介:目的:观察艾灸对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国际公认的Morris方法制备CD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D模型组艾条灸组,空白对照组、CD模型组不做治疗,艾条灸组选用特制香烟型纯艾条,在距离"脾俞""中脘"穴2cm高处悬灸,每日治疗1次,每次使用1个穴位,两穴交替使用,每次20min,连续治疗7d。应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肠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结肠黏膜MCP-1、NF-κBp65NF-κBp50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D模型组大鼠可见黏膜、腺体缺损或消失,绒毛破坏,黏膜下层充血水肿,溃疡形成;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NF-κBp50及NF-κBp65蛋白表达平均吸光度明显增高(P〈0.01);与CD模型组比较,艾条灸组大鼠结肠黏膜炎症性反应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黏膜下水肿减轻,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肠腺排列较规则,其大鼠结肠黏膜组织MCP-1、NF-κBp50及NF-κBp65蛋白表达平均吸光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艾灸能够下调CD大鼠结肠黏膜MCP-1、NF-κB蛋白的表达。

  • 标签: 艾灸 克罗恩 MCP-1 NF-ΚB
  • 简介:Onthefoundationlaidbythe1997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NIH)ConsensusDevelopmentConferenceandthe2007SocietyforAcupunctureResearchconference,theNationalCancerInstitute(NCI)oftheUnitedStates(US)heldaspecialconferenceon'Acupunctureforcancersymptommanagement'onJune16and

  • 标签: 英语 阅读 理解 癌症理疗
  • 简介:目的:评价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线英文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文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CBM)数据库、维普(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集近10年来关于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类相关文献,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HAMD结果示合并后WMD=-1.27,95%CI(-2.55,0.01),经Z检验,Z=1.95,P=0.05,治疗组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DS结果示合并后WMD=-0.53,95%CI(-0.92,-0.03),经z检验,Z=2.08,P〈0.05,治疗组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雌二醇为标准的分析中,结果示合并后WMD=63.99,95%CI(13.39,114.60),经Z检验.Z=2.48,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有效率为标准的分析中,结果示合并后OR=3.15,95%CI(2.19,4.55),经Z检验,Z=6.14,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症有效,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行验证。

  • 标签: 针刺 产后抑郁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恢复期患者234例,以SAS编码,随机分配到醒脑开窍针刺组常规针刺组(简称醒脑组常规组)。醒脑组116例,接受醒脑开窍针剌(每日1次,共4周)西医常规治疗;常规组118例,接受常规针刺西医常规治疗。随访6个月。主要指标:随访期末生存、治疗复发情况。次要指标:随访期末神经功能评估,针刺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6个月随访时醒脑组病死率(0.86%)、继续治疗率(36.21%)与常规组(1.69%、36.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9,P=0.59;X^2=0.32,P=0.57),在降低复发率、改善神经功能方面醒脑组优于常规组(P〈0.01);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是安全的,其远期疗效在降低复发率、改善神经功能方面优于常规针刺。

  • 标签: 脑梗塞 针刺疗法 醒脑开窍 随机对照试验 治疗结果 随访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的有效性。方法:采用计算机交叉检索1999年至2014年在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龙源电子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源全文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头针治疗小儿脑瘫的相关文献,通过循证医学和文献计量方法,运用RevMan5.2统计软件,对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文献进行系统质量评价与综合数据的Meta分析。结果:合计检索到234篇文献,最终纳入7篇。所入选文献共796例病例,其中治疗组416例,对照组380例,治疗组总有效例数378例,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281例,总有效率为73.9%。可认为头针对小儿脑瘫的治疗结果增加了17%的有效率。Meta分析显示:OR为0.16,95%CI为(0.11,0.21),合并效应检验Z=6.27,P〈0.01,表明本次纳入的多个研究的合并效应量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针为主的综合疗法的总有效率高于现代医学综合康复疗法,可广泛应用于于临床。但由于国内发表的关于头针治疗小儿脑瘫的文章质量普遍偏低等原因,致所纳入的文献量偏少,故更加确凿有力的证据尚需更多高质量的文献来进一步证实。

  • 标签: 针灸 脑瘫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欧洲人群对针刺的不同反应,分析机体的耐受性,为欧洲针灸临床干预时间频率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68例2013年12月–2015年6月(MediQiAGDieZentrenfürTCM)瑞士原住居民第一次就诊患者的相关资料,对针刺的反应持续时间及性质进行归纳整理,采用SPSS18.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针刺反应65例(男28例,女37例),反应发生率38.69%,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的针刺反应中,乏力49例(男19例,女30例)、酸胀痛12例(男7例,女5例)、循经传导2例(男1例,女1例)、痉挛1例(男),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应持续时间:男(13.00±12.51)h,女(32.81±25.59)h,经t检验,差异具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刺反应发生率及性质与性别无关;发生针刺反应的持续时间与性别密切相关,女性发生针刺反应的持续时间更长。

  • 标签: 针刺 机体的反应性 针感
  • 简介:检索了近年来灸法治疗热证的实验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从灸法的退热、抗感染作用,对外周体液因子代谢、中枢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方面总结灸治热证的作用机制,为“热证可灸”的可行性有效性提供实验依据,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思路方向。

  • 标签: “热证可灸” 艾灸 热证 综述
  • 简介:艾灸是许多中医疗法中的一种,其起效基础是艾灸燃烧产生的局部热刺激。本文通过回顾近几年的文献,总结局部热刺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并进行分析,以期帮助理解艾灸的温通效应。本文阐述热刺激产生的局部、远部、全身效应,并且讨论其影响因素,以帮助理解艾灸的效应原理。

  • 标签: 艾灸 原理 局部热刺激 生物学效应
  • 简介:在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脑瘫患儿语言障碍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脑瘫患儿语言障碍及康复治疗的特点,探讨针灸介入脑瘫语言障碍治疗的情况。发现针灸介入脑瘫患儿语言障碍治疗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可以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语言障碍。然而目前有针灸介入的综合疗法中,其疗效观察多是局限于综合疗法与单一疗法的对比,缺乏综合疗法之间的对比,未能体现针刺与其他疗法结合治疗的优越性。因此,如何达到各种疗法间的有机结合,各种疗法之间是否存在结合时点的差异,值得进一步研究,且需加强针刺治疗机制的探讨,为建立以针灸为中心的脑瘫综合治疗体系奠定基础。

  • 标签: 针灸疗法 脑性瘫痪 语言障碍
  • 作者: 肖慈信
  • 学科: 医药卫生 > 针灸推拿学
  • 创建时间:2022-12-14
  • 出处:《大医生》2021年第19期
  • 机构:贵州六枝特区人民医院,贵州 六枝 553400
  • 简介:目的:分析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综合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的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分别是甲组甲组,甲组的50例患者实施的是针灸治疗,乙组的50例实施的是针灸联合推拿方式进行治疗,两组案例治疗之后总结效果。结果:乙组甲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0%70%,经过精细化分析,乙组的比例高于甲组20%以上。乙组的肢体活动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高于甲组,均在90分以上,数据分析之后乙组的优势明显。结论:针对腰间盘突出的患者实施针灸联合推拿的方式,整体上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应用前景比较可观。

  • 标签: 针灸;推拿;腰间盘突出;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证实针刺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症的有效性,并分析其优势。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西药组,分别接受针刺、抗抑郁药(黛力新)抗抑郁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疼痛模拟评分(VAS)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进行评定。结果:①针刺组治疗前后HAMD、VAS评分、HAMD减分率比较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②西药组治疗前后HAMD、VAS评分、HAMD减分率比较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③治疗后1周,针刺组西药组组间比较HAMD减分率^*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④治疗后2周、4周针刺组西药组组间比较HAMD、VAS评分、HAMD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治疗前后针刺组无不良反应,西药组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抗抑郁药黛力新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症均有确切疗效,针刺疗效黛力新相当,但针刺起效快。针刺治疗相对于西药治疗无副作用、无不良反应,并且针刺治疗可以多靶点对机体进行整体调整。

  • 标签: 针刺疗法 慢性疼痛 抑郁症 随机对照
  • 简介:fMRI成像技术凭借其自身无创、实时监测等优势已经较为广泛地运用于针刺中枢整合机制的相关研究中。随着静息状态大脑活动及默认网络问题的发现,对基于传统block设计的针刺相关研究提出了挑战。文章通过综述近年来fMRI用于针刺穴位特异性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些显著进展,及静息状态脑功能网络的研究方法进展,提出了将静息状态fMRI成像及大脑功能网络引入到针刺相关研究的思考,以期探讨针刺对默认网络的影响调节,促进针刺机制研究的发展,增强针灸理论的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医学奠定基础。

  • 标签: 静息状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针刺 默认网络 功能连接
  • 简介:目的:研究沉默痛经大鼠穴位局部Cx43的表达对针刺效应的影响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大鼠的镇痛机制。方法:利用己烯此酚造成原发性痛经的大鼠模型,应用RNAi技术沉默穴位局部Cx43的表达。将50只雌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正常组(对照),模型组(己烯雌酚),针刺组(己烯雌酚+针刺),针刺+干扰组(己烯雌酚+针刺+pSilencer—Cx43-shRNA)针刺+干扰对照组(己烯雌酚+针刺+pSilencer—Con—shRNA)。末次注射催产素后,观察痛经大鼠30min的扭体数。半定量RT—PC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子宫内膜催产素(OTR)和加压素(VPR)mRNA蛋白的表达。结果:①干扰组穴位处的Cx43显著低于针刺组(P〈0.05),针刺组干扰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②与模型组、干扰组比较,针刺组能显著延长痛经大鼠的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数。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OTRVPRmRNA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干扰对照组的OTRVPRmRNA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干扰组之间OTRVPRmRNA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部注射Cx43特异性shRNA真核表达载体有效地沉默了穴位Cx43的表达,并显著地影响了针刺效应,表明Cx43可能与针刺疗效有密切关系。针刺通过调节子宫内膜OTRVPR的表达来有效治疗原发性痛经.

  • 标签: 针刺 原发性痛经 缝隙连接蛋白43 RNA干扰 催产素受体 加压素受体
  • 简介:为完成一篇全面评价穴位刺激治疗中风后痉挛状态疗效的系统综述而作的研究方案。计划检查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MEDLINE、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数据,筛选并纳入合格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评价。由于没有打扰到病人及其家庭,本研究不需要经过伦理委员会的许可,系统评价完成后将发表在同行评议期刊上。

  • 标签: 穴位 腧穴 中风后 痉挛 系统评价
  • 简介:目的:观察太极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住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太极针法组)30例,对照组(常规针刺组)30例,每日1次,治疗至出院时结束。利用周围性面神经炎治疗结果评分表(Portmann评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疗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总体疗程缩短,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针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指数优于常规针刺,且可明显缩短治疗疗程。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炎 太极针法 常规针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