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对进与electroacupuncture(EA)和温暖的艾灸包括地对待的尖锐痛风的关节炎上的效果的探查客观。70个盒子被使随机化进治疗组(48个盒子)的方法,在哪个EA+warming艾灸被使用;并且控制了组(22个盒子),在哪个,用番红花作原料而制成的植物盐基为口头的管理被规定。在在处理的1个功课处理以后的统计结果组织的结果:28个盒子被治好(58.33%),改进的18个盒子(37.50%)和全部的有效的率是95.83%。在控制的组:12个盒子(54.55%)被治好,改进的8个盒子(36.36%)和全部的有效的率是90.91%。二个组的治疗学的效果是基本上一致的,没有重要不同(P>0.05)。但是,有关到副作用,在与EA+warming对待的组没有任何有毒的副作用艾灸,和在与用番红花作原料而制成的植物盐基对待的组的出现率是40.91%。没有任何副作用,结论Electroacupuncture+warming艾灸完成好治疗学的效果。

  • 标签: 电针 艾条温和灸 综合治疗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电针百会、水沟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线栓法阻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及D-二聚体含量,用凝固法测定Fib含量。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模型电针组大鼠血浆t—PA、PAI-1含量及血浆D-二聚体、Fib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0.01)。结论:电针百会、水沟具有调节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功能平衡的作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电针 T-PA PAI-1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 简介:目的:评价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线英文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文检索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CBM)数据库、维普(VIP)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搜集近10年来关于针刺治疗产后抑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类相关文献,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4篇,HAMD结果示合并后WMD=-1.27,95%CI(-2.55,0.01),经Z检验,Z=1.95,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DS结果示合并后WMD=-0.53,95%CI(-0.92,-0.03),经z检验,Z=2.08,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雌二醇为标准的分析中,结果示合并后WMD=63.99,95%CI(13.39,114.60),经Z检验.Z=2.48,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有效率为标准的分析中,结果示合并后OR=3.15,95%CI(2.19,4.55),经Z检验,Z=6.14,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治疗产后抑郁有效,但仍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进行验证。

  • 标签: 针刺 产后抑郁 META分析
  • 简介:Carsicksequaleisakindofsymptomaftercarsickness,mainlymanifestedaspost-carsickdizziness,heavinessofheadwithbindingfeeling,poorappetite,evennausea,vomiting,generalfatigue,etc.Thosesymptomsmaynotbeimprovedforseveraldays.Thewritershadtreated90casesofcarsicksequalewithacupunctureonFēngchí(风池GB20)andhadachievedsatisfactoryresults.Followingisthereport.SelectionofacupointGB20islocatedinthedepressionbetweentheupperportionofm.sternocleidomastoideusandm.trapeziums,betweenthedepressiondirectlybelowoccipitaltuberosityandmastoidprocess.(Itisintheposterioraspectoftheneck,inferiortoocciput,inthefossaonthelateralborderoftwobigtendons,correspondingtothelevelofearlobe).

  • 标签: 针刺 风池穴 治疗措施 晕车后遗症
  • 简介:目的:比较针灸配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男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5例男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观察组25例)和药物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口服阿仑磷酸钠的基础上取脾俞、肾俞、命门、神阙等穴,采用针刺和温灸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阿仑磷酸钠。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观察I临床症状积分和骨密度(BMD)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均P〈0.001),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O.001);观察组腰椎和股骨BMD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腰椎BMD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观察组不良反应的程度及出现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和降低。结论:针灸配合药物治疗男性骨质疏松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小,优于单纯口服阿仑磷酸钠。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男性 针灸疗法 骨密度
  • 简介:目的:证实针刺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的有效性,并分析其优势。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西药组,分别接受针刺、抗抑郁药(黛力新)抗抑郁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疼痛模拟评分(VAS)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进行评定。结果:①针刺组治疗前后HAMD、VAS评分、HAMD减分率比较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②西药组治疗前后HAMD、VAS评分、HAMD减分率比较均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③治疗后1周,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比较HAMD减分率^*及VAS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④治疗后2周、4周针刺组和西药组组间比较HAMD、VAS评分、HAMD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治疗前后针刺组无不良反应,西药组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针刺和抗抑郁药黛力新治疗慢性疼痛所致抑郁均有确切疗效,针刺疗效和黛力新相当,但针刺起效快。针刺治疗相对于西药治疗无副作用、无不良反应,并且针刺治疗可以多靶点对机体进行整体调整。

  • 标签: 针刺疗法 慢性疼痛 抑郁症 随机对照
  • 简介:目的:评价腹针配合三线放松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主穴取腹针引气归元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配合三线放松法。对照组按辨证类型分别采用归脾汤、安神定智丸合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龙胆泻肝汤、黄连温胆汤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PSQ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总分及7个因子分数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0.05),观察组PSQI总分及7个因子分数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腹针加三线放松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疗效优于中药治疗。

  • 标签: 腹针疗法 三线放松 失眠
  • 简介: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分期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肩周炎患者在疼痛期给予浮针配合理疗治疗,粘连期给予针刀、手法治疗,恢复期给予适宜的功能锻炼。7d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急性期总有效率为100%(38/38),粘连期为93.5%(29/31),恢复期为100%(21/21);治疗后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疼痛、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关节局部形态都有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浮针为主综合疗法分期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肩周炎 分期治疗 针刀 浮针 手法 功能锻炼
  • 简介:目的:比较耳穴贴压和口服西药治疗中年失眠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中年失眠患者63例,随机分为耳穴贴压组(32例)和地西泮组(31例)。耳穴贴压组选取耳穴肝、脾、神门3穴,予单耳耳穴贴压;地西泮组口服地西泮2.5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和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耳穴贴压组总有效率为90.6%(29/32),优于地西泮组的61.3%(19/31)(P〈0.01)。耳穴贴压组治疗后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地西泮组治疗后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总分亦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耳穴贴压组在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总分均优于地西泮组(P〈0.05,P〈0.01);同时耳穴贴压组还在阿森斯失眠评分中早醒、总睡眠时、白天情绪、白天状况、白天思睡5个方面较地西泮组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均P〈0.01)。结论:耳穴贴压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优于口服地西泮。

  • 标签: 失眠症 耳穴贴压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颈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更优方法。方法:65例颈性眩晕患者针刺双侧颈夹脊、风池,强间透刺脑户、玉枕透刺天柱,并结合按摩点穴,每日治疗1次,16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愈25例,占38.5%;显效18例,占27.7%;有效19例,占29.2%;无效3例,占4.6%。总有效率为95.4%。结论:针刺颈夹脊配合按摩点穴治疗可以很好地缓解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

  • 标签: 颈性眩晕 颈夹脊 按摩 针刺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抑郁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抑郁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治疗采用针刺百会、上星、神庭、风池、神门等穴位,同时联合耳穴贴压;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百优解),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评分明显减轻(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下降(P〈0.01),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抑郁睡眠障碍疗效显著,优于口服盐酸氟西汀分散片。

  • 标签: 抑郁症 睡眠障碍 针刺疗法 耳穴贴压
  • 简介:目的:验证电针配合健腰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均予电针治疗,穴取十七椎、腰阳关、环跳、阳陵泉为主,并配合健腰操锻炼。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第4个月后、治疗第7个月后评定总体症状总分值,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4个月后总体症状总分值为15.30±5.66,治疗7个月后为19.08±4.57,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7.42±2.20(均P〈0.01),治疗7个月后优于治疗4个月后(P〈0.01)。不同证型患者治疗后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瘀型效果最好,肝肾亏虚型其次。结论:电针配合健腰操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有显著疗效,并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效果也越明显。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电针 健腰操 针灸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抑郁的处方用穴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文献研究方法,检索近5年来针灸治疗抑郁的临床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计算用穴的数量和频次,分析其特点,挖掘其规律。结果:检索到针灸治疗抑郁的文献177篇,使用腧穴158个,使用总频次为1630次,其中百会、太冲、三阴交和神门使用最为频繁。从经脉看,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厥阴肝经穴使用最多;特定穴中五输穴使用最多;配穴以远近配穴法多用。结论:针灸治疗抑郁以近端百会配合远端太冲、三阴交、神门等穴为主要处方。

  • 标签: 抑郁症 针灸 腧穴 取穴特点
  • 简介: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拔罐治疗腹部癌症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腹部癌症术后胃瘫患者,运用针刺整体疏通经络,穴取胃俞、上脘、中脘、下脘、天枢等,闪罐直接作用于局部促进胃肠蠕动,温和灸中脘、神阙、足三里。每天治疗1次,治疗5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36例患者中,痊愈2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7%(33/36)。结论:针灸配合拔罐治疗干预腹部癌症术后胃瘫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胃瘫 腹部癌症术后 针灸疗法 拔罐
  • 简介:论述偏头痛急性期的危害及针刺的镇痛疗效、取穴特点、针刺方法和作用机制,提出相关问题,思考解答并提出偏头痛急性期不同神经分布区(三叉神经分布区、枕神经分布区、脊神经分布区)穴位针刺镇痛效应神经通路的相对特异性假说,分析假说不足之处。

  • 标签: 偏头痛 三叉神经血管机制 神经解剖通路 针刺效应
  • 作者: 肖慈信
  • 学科: 医药卫生 > 针灸推拿学
  • 创建时间:2022-12-14
  • 出处:《大医生》2021年第19期
  • 机构:贵州六枝特区人民医院,贵州 六枝 553400
  • 简介:目的:分析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腰间盘突出的综合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的对象,结合不同的治疗方案分组,分别是甲组和甲组,甲组的50例患者实施的是针灸治疗,乙组的50例实施的是针灸联合推拿方式进行治疗,两组案例治疗之后总结效果。结果:乙组和甲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经过精细化分析,乙组的比例高于甲组20%以上。乙组的肢体活动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等高于甲组,均在90分以上,数据分析之后乙组的优势明显。结论:针对腰间盘突出的患者实施针灸联合推拿的方式,整体上有重要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症状,应用前景比较可观。

  • 标签: 针灸;推拿;腰间盘突出;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将讨论温暖为消沉的治疗刺破技术的治疗学的效果和机制。有消沉的60个病人全部的方法A随机各与30个盒子被划分成治疗组和控制组。治疗组与在心,肺,肝,脾和肾,有Amitriptyline的控制组,HAMD规模和EEG-的质的变化的点挥动的Jiaji上温暖针技术被对待在治疗前后被观察。结果治疗组的全部的有效的率是100%,比有80%的控制组的好一些(P<0.05);治疗组的HAMD规模比控制组的好(P<0.05);在治疗组和控制组之间的体的症状的改进的比较是重要的(P<0.05);频率的比较和EEG-波浪的振幅是重要的(P<0.05),有不有毒并且在治疗组的副作用。结论温暖为消沉刺破技术比Amitriptyline有更好的效果,并且有不有毒并且在治疗组的副作用。温暖针技术能有效地调整频率和振幅EEG-波浪,并且行动改进压抑的状况。

  • 标签: 温针灸 夹脊穴 抑郁症 疗效观察 患者 脑电Α波
  • 简介:从实验研究角度对近年来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文献报道进行综述。在各种刺激方式中,以针刺法方面的研究最多,其研究主要体现在针灸对下丘脑-垂体-性轴、神经-内分泌-免疫的影响方面。通过综述可以看到针灸对女性绝经后生殖内分泌环境有调节作用。利用生物医学与多学科交叉优势,进一步提高针灸临床疗效,力争从多层次、多指标、多学科交叉的角度,探讨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针灸疗法 综述 机理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针刺加热敏灸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成针加灸组(32例)和针刺组(3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针刺法,均取天枢、足三里、公孙等穴,针加灸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艾条悬灸热敏化腧穴治疗,每周治疗5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针加灸组愈显率为87.5%(28/32),针刺组愈显率为37.5%(12/32),针加灸组优于针刺组(P〈0.01)。针加灸组对各症状积分的改善均优于针刺组(P〈0.01,P〈0.05)。结论:针刺加热敏灸疗法治疗IBS-D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 标签: 热敏化腧穴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 热敏灸 针刺疗法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