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高压电位疗法(Electropotentialtherapy)应用于医学临床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18世纪中叶曾在欧美一些国家盛行,当时称为静电疗法,其后由于设备、技术等原因,此种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到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日本科学家原敏之博士着手研究交流高压电位治疗仪,并成功地进行了人体负荷实验,使一些慢性病患者得到有

  • 标签: 高压电位疗法 静电疗法 慢性病患者 日本科学家 交流高压电位 物理因子
  • 简介:近几年,推崇回归自然的'自然疗法'应运而生。高电位疗法就是自然疗法的一种。瑞齐宁国际健康产业集团就是推广高电位疗法的一位先行者。本次策划,我们带您走进瑞齐宁集团,了解一个冉冉升起的企业和它的主打产品——'白寿高电位理疗仪'。

  • 标签: 高电位疗法 齐宁 白寿 静电疗法 美国物理学家 希波克拉底
  • 简介: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投资越来越多,自然疗法也随之应运而生,即通过自然环境的电、声、光、氧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过天然药物来消除疾病;用正确的饮食来保证健康;用适当的运动锻炼机体,这样以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境界。电位疗法是自然疗法的一种电位疗法就是自然疗法的一种,它安全可靠,无不良

  • 标签: 天人相应 高电位疗法 大脑皮质 治疗仪 内分泌系统 降压药物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信息叠加技术来观察心率变异性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组)和体检身体健康者( B组)中的变化趋势。进行急性心肌梗死与心室晚电位的相关性研究,并且对所得数据进行 χ2检验,用精确概率法求得 P值,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心室晚电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阳性指标明显增加( P <0.01 )。结论 心室晚电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 标签: 心室晚电位 急性心肌梗死 信息叠加技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心室晚电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信息叠加技术来观察心率变异性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A组)和体检身体健康者( B组)中的变化趋势。进行急性心肌梗死与心室晚电位的相关性研究,并且对所得数据进行 χ2检验,用精确概率法求得 P值, 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心室晚电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阳性指标明显增加( P <0.01 )。结论 心室晚电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 标签: 心室晚电位 急性心肌梗死 信息叠加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手捻针针刺改善慢性失眠患者记忆减退及睡眠质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0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手捻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假针刺干预.两组受试者每周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8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及事件相关电位(ERPs)分别观察患者的睡眠质量及记忆情况,以此客观评价手捻针针刺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且治疗组PSQI评分下降更显著(P<0.001).ERPs组内比较显示,治疗组N1、P3峰潜伏期治疗后缩短,N1、P3峰波幅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峰潜伏期及波幅变化均不显著(P>0.05).ERPs组间比较显示,治疗组缩短P3峰潜伏期的效果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对于慢性失眠及其伴随的记忆损害,手捻针针刺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针刺疗法 手捻针 失眠症 记忆 诱发电位
  • 简介:目的:观察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方法:将92例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患者作为实验组、68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以"心烦、易怒、紧张不安"为情志症状群,检测所有入选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及实验组中伴有和不伴有情志症状群者P300的特点。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N2、P3峰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3波幅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中无情志症状群者P2、P3波幅较有情志症状群者明显降低(P〈0.05),且其P3波形低平。结论: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能成为失眠症伴记忆力减退患者认知功能的辅助评价工具,"心烦、易怒、紧张不安"的情志症状群与P3波幅相关。

  • 标签: 失眠症 记忆力减退 情志症状群 P300
  • 简介:幸福的首要条件在于健康。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所说,'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给人类带来了文明生活的同时,各种慢性病也悄悄渗透到人群各个角落。根据世界卫生保健机构的提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疗模式正不断地由传统的诊断治疗模式,向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健康管理型模式转变。与此同时,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 标签: 齐宁 高电位 叔本华 侯杰 亚瑟 卫生保健机构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芪黄明目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其对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影响,以及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眼科门诊部和住院部就诊的早期DR患者120例,以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其中根据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制定的DR诊断标准1期患者37例、2期患者41例、3期患者42例。进行视力、眼底荧光素和视觉诱发电位等眼科检查。结果:1)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组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视力均优于治疗前(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经x2检验,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组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潜时、幅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时短于对照组(P〈0.05),视觉诱发电位P100幅值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时和幅值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早期DR各期均与P100潜时和幅值有明显的相关性,早期DR患者随着病情由1-3期的进展,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时明显延长(P〈0.05),幅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芪黄明目胶囊在治疗早期DR疗效显著,有助于提高早期DR患者视力,缩短视觉诱发电位P100的潜时和提高P100的幅值。视觉诱发电位P100不仅具有早期诊断价值,还可以预测早期DR的病情进展。

  • 标签: 芪黄明目胶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觉诱发电位P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