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以连翘叶为原料,以可溶性固形物得率为考察指标筛选连翘叶提取工艺;以感官评分为标准确定连翘叶饮品配方及制备工艺。确定连翘叶提取工艺为:超声辅助提取,超声功率800 W、提取温度60℃、溶剂用量8倍量,提取时间60min,提取次数2次,在此工艺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得率为27.4%;以连翘叶提取液10%、三氯蔗糖0.75%、柠檬酸0.06%、白砂糖2%,稳定剂(羧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海藻酸钠3:1:2) 0.15%为连翘叶饮品配方,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连翘叶饮品具有口感好、溶液澄清等特点。

  • 标签: 连翘叶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饮品 制备工艺
  • 简介:连翘在我国资源分布广泛,为蔓生落叶灌木,几乎可以生长在任何质量的土壤里,为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毒药,具有广谱抗菌、抗毒素、抗炎等药理作用。而河北邯郸地区的连翘以资源丰富、品质优良著称,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显著药理作用,如解热、抗病毒、抗炎、保肝利尿、降血脂等。它不仅是临床常用的中药材,还可从中提取食用油脂、制成连翘叶茶、抗氧化剂和美容化妆品等。阐述了连翘的化学组成成分,并从开发和应用两个方面介绍了连翘的药用价值。

  • 标签: 连翘 中药材 化学成分 开发利用
  • 简介:目的:考察微粉化技术对中药材连翘的显微特征以及溶出度的影响。方法:显微镜下观察连翘普通细粉与超微细粉的显微特征区别,并以连翘苷含量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超微细粉与普通细粉中连翘苷的溶出度。结果:显微镜下观察两种连翘粉末显微特征有明显差异,超微细粉连翘苷含量〉普通细粉。结论:微粉化技术有利于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溶出。

  • 标签: 微粉化技术 连翘 显微特征
  • 简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证见于《伤寒论》第262条:“伤寒,瘀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然而现代临床运用本方并非以治身黄为主,而是被广泛用于治疗水肿、皮肤及过敏性疾病等.因此,本文试收集1978-2010年间的有关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临床应用资料,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探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的应用范围和方证特点,以期为中医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水肿 皮肤病 证候 文献研究
  • 简介:目的:了解连翘酯苷对DNA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TBA法在脱氧核糖水平上研究连翘酯苷对Phen—CuSO4-Vc系统引起的DNA损伤的防护效能,同时设甘露醇作对照。结果:连翘酯苷能明显减轻Phen-CuSO4-Vc系统对脱氧核糖的降解,能抑制脱氧核糖的损伤,且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大而增强,对由Phen-CuSO4-Vc系统引起的DNA损伤的抑制率优于甘露醇。结论;连翘酯苷对·OH引发的DNA损伤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连翘酯苷 羟自由基 DNA损伤
  • 简介:目的:了解连翘不同提取液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方法:将连翘洗净、烘干、粉碎成粗粉,分别用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连续回流提取,提取液浓缩成相当于原药材1mg/mL的药液,将药液处理后,制成含药滤纸片,采用纸片法,以抑菌环大小为参考指标,观察抑菌效果,确定最佳提取溶剂及提取工艺。结果:连翘用10倍量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h,所得药液的抑菌效果最佳。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确实可行,便于连翘生产质量的控制。

  • 标签: 连翘 提取液 金黄色葡萄球菌 体外抑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