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初均速加速破坏法和留样观察法对自制的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进行稳定研究,以绿原酸(C15H18O9)和黄芬甙(C21H18O11)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绿原酸和黄芩的含量变化,求得室温下有效期分别为2,49年和1.80年。留样观察试验表明,该制剂初步稳定

  • 标签: 复方银黄微型灌肠剂 初均速法 稳定性 绿原酸 黄芬甙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全面、系统地考察鱼腥草注射液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鱼腥草注射液进行加速6个月、长期12个月稳定研究。结果随着贮存时间的推移,福建三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鱼腥草注射液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含量波动甚微;鱼腥草素含量变化极小。结论鱼腥草注射液在考察期内质量稳定

  • 标签: 鱼腥草注射液 稳定性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对药物质量进行评价的时候有一个指标是相当关键的,那就是药物制剂的稳定,它的性能会对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在使用时候的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将会对影响药物制剂稳定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这一部分提出一些有价值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 标签: 药物制剂 稳定性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心绞痛的疗效与耐药性。方法:6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消心痛,治疗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6W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最长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稳定心绞痛疗效显著,且不产生耐药性。

  • 标签: 心绞痛 复方丹参滴丸 消心痛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分期辨证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1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分期辨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经治疗,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且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分期辨证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疗效确切,术后患者骨折愈合迅速,并发症少,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中医辨证 分期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氯吡格雷对急性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 2009年 12月 -2013年 1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 9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氯吡格雷治疗组各 49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以 28天为观察周期,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氯吡格雷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心绞痛的发作频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发作时持续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可减少不稳定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缩短不稳定心绞痛的发作时间,对不稳定心绞痛具有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氯吡格雷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氯吡格雷对急性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 2009年 12月 -2013年 12月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 9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氯吡格雷治疗组各 49例,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以 28天为观察周期,观察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氯吡格雷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心绞痛的发作频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减少,发作时持续时间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吡格雷可减少不稳定心绞痛的发作频率,缩短不稳定心绞痛的发作时间,对不稳定心绞痛具有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氯吡格雷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为观察双龙丸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将131例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双龙丸组(82例)服用双龙丸1.5克/次,每日3次,治疗6月;开搏通组(49例)服用开搏通12.5mg/次,每日2次,治疗6月.观察患者血压、心率,24小时动态心电图,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变化.结果:两组均非常显著性降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P<0.01).两组治疗前后ST↓max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ST↓>1mm时间有显著性降低(P<0.05);双龙丸组ST↓>1mm的次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ST↓max和ST↓>1mm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IMT均有非常显著性改变(P<0.01),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均无显著性改变.提示双龙丸可能通过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延缓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程.

  • 标签: 稳定性心绞痛 双龙丸 中药制剂 颈动脉 中膜厚度
  • 简介:病例数修改 病例数修改 病例数修改 病例数修改 【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足浴联合养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 本中心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稳定心绞痛 患者中选择 34 例进行此次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 将此 34 例 患者均分为下列两组: 参照组和观察组 ,各 17 例。其中给予西医常规治疗 的为参照组,给予中药足浴联合养心汤治疗 的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总体疗效以及心绞痛发作频率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的总体疗效以及心绞痛发作频率等指标都明显优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 足浴联合养心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在临床医学中 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中药足浴 养心汤 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蒙医辨证对稳定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5月期间XX医院诊治稳定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4例,依照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西药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实施蒙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0.95%),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单次心绞痛发作时间均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明显(P<0.05)。结论:蒙医辨证对稳定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有显著改善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蒙医 辨证 冠心病心绞痛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采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探讨斑块稳定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方法:选取79例冠心病患者,均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29例,ACS50例。比较SAP组和ACS组患者冠状动脉的斑块类型,并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类型与ACS发病的关系。结果:79例冠心病患者共检出斑块147个,其中SAP组检出50个,ACS组检出97个。SAP组和ACS组患者的斑块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组以硬斑块为主(占72.0%),ACS组以软斑块为主(占64.9%)。随访5个月,20例患者再发ACS,分析其随访之前的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发现不同类型的ACS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状动脉斑块类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为软斑块。结论:64排螺旋CT可通过对不同密度斑块及相应层面对比剂CT值测量,从数值上区分硬斑块及软斑块,以判别斑块的稳定,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急性冠脉综合征 斑块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更为有效地促进不稳定心绞痛康复,延缓或控制心脏终点事件发生的方法。方法将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穴位点揉按摩+穴位埋植药线+制定实施康复处方等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整体疗效、心绞痛症状的改善和心脏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χ2检验、t检验)。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疗法治疗后,其整体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平均发作持续的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心脏终点事件发生,观察组0例,对照组6例。上述三项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对不稳定心绞痛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可有效促进疾病转归,控制心脏终点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心脏终点事件发生The effects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treatment and nursing o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heart endpoint event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