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居民健康水平、加重社会经济负担的公共卫生问题。中医药在防治慢性病中具有明显的优势。近代医家对痰瘀互结致病作为慢性病基本病机已形成普遍共识,临床上从痰瘀论治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然而论述对痰瘀的认识多零散而重复,鲜有创新观点,尚缺乏对痰瘀互结病理演变的归纳和总结。笔者认为“痰瘀”可作为一种内生的有别于痰饮和/或瘀血的致病力更强的新的致病因素。痰和瘀共存是痰瘀互结致病的前提。痰瘀互结互生,滞络损脉,胶结不解,渐成窠囊,日久蕴毒是其病理演变过程。痰瘀致病,易滞络脉,固着难除,持续进展,可酿化为毒为其致病特点。本文通过文献梳理,结合临床经验,试图对痰瘀致病进行新思考,提出痰瘀致病的假说,为丰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并有效指导临床实践进行初步探索。

  • 标签: 痰饮 瘀血 痰瘀互结 痰瘀致病假说
  • 简介:'浊'作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基本概念之一,与'清'相对。浊邪内涵丰富,涉及病种多样,从浊邪概念、成因、致病特点入手,结合历代文献进行理论梳理,分类论述脂浊、痰浊、湿浊、瘀浊、浊毒、秽浊、溺浊、精浊的形成、性质、致病特点,探讨现代中医对浊邪致病的论治规律,以期更好地为相关慢性疾患的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为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全面阐述浊邪病理生理规律的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浊邪 中医基础理论 分类 治疗
  • 简介:任何疾病都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患者机体所产生的某种病态反应。古代医家历来认为《伤寒论》所述疾病是因外感六淫而发,而《金匮要略》所载杂病则多由机体正气不足所致。然而杂病的病因十分复杂,并非仅仅包括内伤,外感六淫等邪气亦可导致杂病的发生,外邪致病理论亦是《金匮要略》发病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金匮要略 发病学说 外邪致病
  • 简介:2013年以来,中国东部地区相继发生了强度强、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的雾霾天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1]。回顾人类的历史,雾霾已经造成了许多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如1943年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雾霾事件,还有1960—1972年间,日本三重县四日市因大气污染而导致居民的哮喘疾病[2],让人触目惊心。这些恶性公共卫生事件提醒我们,

  • 标签: 雾霾 中医 病因
  • 简介:摘要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我院肠道传染病监测和防治能力。方法近年来院里各级领导重度重视,重点加强了我院肠道门诊硬件建设和各种规章制度落实,不断加强全院特别是肠道门诊医护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能力的培训。结果我院肠道传染病监测和防治能力比往年有了明显提高,做好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监测和防治,特别是加强了烈性肠道传染病如霍乱(O2)疫情的预警监测,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 标签: 医院 肠道门诊 传染病 管理
  • 简介:随着社会生活的快节奏发展,社会竞争、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等诸多压力,以及物理、感染、创伤、手术等因素导致急性肠道功能衰竭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 标签: 急性肠道功能衰竭 中医药疗法
  • 简介: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其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伴有软骨下骨质硬化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几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全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本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健康。但是由于本病病因病机复杂多样,现代医学对此也尚无确切的结论,导致临床上虽然治疗手段多样但缺乏针对性,本文就近几年相关文献提及到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及致病因素做一综述,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本病,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致病因素 综述 痹证
  • 简介:目的探讨针灸联合盐酸格拉司琼治疗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效果观察。方法将74例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格拉司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选择足三里、天枢、内关、中脘、太白、阴陵泉、太冲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便秘)的变化。结果胃肠道反应: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恶心程度、腹泻程度、便秘程度显著降低(P〈O.05);治疗后,观察组的恶心程度、腹泻程度、便秘程度降低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aninetransaminase,ALT)、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显著降低(P〈O.05);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LP、T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针灸联合盐酸格拉司琼能显著改善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

  • 标签: 针灸 格拉司琼 胃肠道肿瘤 化疗 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龄与肠道息肉患者肠道菌群相关性。方法: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肠道息肉患者均接受粪便微生物培养,记录并对比三组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情况。结果:青年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计数最高,老年组大肠杆菌、肠球菌计数最高(P

  • 标签: 年龄因素 肠道息肉 肠道菌群构成 多样性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即人类肠道微生物组(HumanGutMicrobiota,HGM)。含有超过1500种细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基因的100倍。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膳食、抗生素、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宿主基因等。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将破坏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在人类肠道菌群与个人健康之间的研究与探索,旨在为二者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医学的突破作参考。

  • 标签: 肠道菌群 个人健康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