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胸痹患者红外显示图像及温度差别,探讨胸痹患者与红外像图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红外热像仪对30例胸痹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双侧手臂的内侧及胸前区进行红外摄像,将图像输入专门的软件进行分析,并对心经、心包经、肺经及经脉旁开1cm的非经脉上和心前区的温度进行比较。结果:胸痹患者循经红外图像较健康人明显;胸痹患者心经及心包经上的温度变化较健康志愿者更敏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经相差不明显(P〉0.05);胸痹患者的胸前区的皮温较健康人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痹患者心脏及所属经络的皮肤温度变化较健康人更敏感。

  • 标签: 胸痹 红外热像图 皮肤温度 经络
  • 简介:目的应用红外成像技术观察分析寒凝与非寒凝因素所致的痛经人群的红外图表达,以及与正常人群的红外图差异。方法选择60例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其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各30例,设同年龄段的正常健康女性30例为对照组。采用红外成像扫描,分别测定上肢、下肢、盆腔、神阙、督脉和任脉6个区域热值,采用数据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痛经组盆腔、神阙、上肢、下肢区域热值明显偏低,任脉区域热值略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图表达仅上肢区域热值有明显差异,寒凝证候组低于非寒凝证候组。③寒凝证候组中病程越长的患者测温区的温值越低。结论原发性痛经患者上肢、下肢、盆腔、神阙及任脉的红外图热值明显低于正常人群,且越接近肢体末端,差异越明显。痛经人群中,寒凝证候组与非寒凝证候组在图表达上差异不明显。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红外热成像技术 寒凝
  • 简介:为研究气功锻炼过程中相关经络气血运行的规律.应用远红外热像仪观察练功者练功前、中、后右手各部位体表温度的变化.结果:练功运气过程中右手各手指(包括各指节、指端)、手掌及劳宫穴温度迅速上升(与运气前比较,P《0.05~0.01);收功后温度迅速下降至练功前水平或略低.提示练功时随着气在经络中运行的加快,其中的血也加快了运行,为"气为血之帅"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气功运气 手部 远红外热像图 气血理论
  • 简介:伤风顾名思义是“热天伤风”。它属中医感冒范畴,病因都是感受风寒,症状可能有打喷嚏、流鼻涕、发热、咽痒痛等,由于发生机制不同,治疗和预防保健的方法也大相径庭。

  • 标签: 热伤风 藿香正气液 清凉油 风油精 感冒
  • 简介:西医认为唾液具有快速止血.软化血管,帮助疗伤、清洁杀茵、抗病毒.助消化和抗衰老等作用,不过那是近现代医学的研究发现,而我们的先人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唾液的神奇功效,并从养生和治疗的角度给予唾液非常高的地位。中医理论认为,唾液金津玉液一样珍贵,半点也含糊不得。这也就是说,《泰坦尼克号》里的两位男女主角比着赛吐唾液,是无论如何也要不得的。

  • 标签: 唾液 《泰坦尼克号》 现代医学 中医理论 抗衰老 女主角
  • 简介:本文基于中医临床观察和理论探讨从症、证、病、治法、文献、文理、医理等方面对风感冒病因属风提出质疑,认为此证发病非感受风热病邪所致,实由外感风寒所致,属伤寒日久出现的兼变证,治法亦不能局限于“辛凉”。

  • 标签: 感冒 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
  • 简介:摘要目的: 罗红霉素制剂近红外定性模型的建立方法:利用 OPUS 扫描 52 个国检品种的罗红霉素制剂,建立一致性检验模型和定性鉴别模型的结果:用 BrookeMatrix-F 近红外光谱仪精确鉴别罗红霉素制剂的两种定性模型,区分不同的制剂。结论:该模型可以快速方便地进行罗红霉素制剂的鉴别,并可以有效的应用于现场筛查。

  • 标签: 近红外 定性模型 罗红霉素制剂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在中药鉴定技术方面的不断进步,运用红外光谱法对中药的相关方面进行鉴定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红外光谱法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并对红外光谱法在中药鉴定中的部分应用进行介绍。

  • 标签: 红外光谱法 中药鉴定 应用
  • 简介:对“营”证素的特征证候及特定治法方药进行探讨。从中医学对“营”“营分”的认识,“营”的证候、鉴别与其他证素的关系,证素“营”常见证型及证治方药,“营”临证中的体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 标签: 证素 营热 辨证
  • 简介:目的:探测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太渊穴红外辐射光谱,分析穴位红外辐射中包含的重要的生理病理信息。方法:采用PHE201型体表红外光谱仪探测37名哮喘患者和34名健康成人左右太渊穴及其非穴对照点的1.5~16μm红外辐射光谱。结兽:哮喘患者与健康人太渊穴及其非穴对照点的红外辐射光谱形态基本相似:在某些波长哮喘患者与健康人太渊穴及其非穴对照点的红外辐射强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P〈0.05);哮喘组左右太渊穴红外辐射强度的差异性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渊穴的某些波长的红外辐射强度变化承载着特异性病理信息。

  • 标签: 穴位 太渊穴 寸口脉 红外辐射 光谱
  • 简介: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中药鉴定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随着光谱测量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近十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鉴定方面的应用,给中药鉴定带来极大的便捷与准确,将中药的品质推向更高层次。

  • 标签: 中药鉴定 近红外光谱技术 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感糖浆治疗普通感冒(风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的设计方法,随机分为3组。A组78例(小剂量组)口服感糖浆+感糖浆模拟剂30mL/次(含感糖浆20mL);B组76例(大剂量组)口服感糖浆30mL/次;C组79例(安慰剂组)口服感糖浆模拟剂30mL/次,每日4次,疗程为5d。结果A组和B组在中医证候疗效、症状消失时间、体温起效时间及解热时间上明显优于C组,其中B组在咽痛单项症状消失率、体温累积起效率、解热率等方面优于A组,在体温低于38℃时A,B组解热时间明显优于C组。在研究过程中,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感糖浆是治疗普通感冒(风证)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风热感冒 疗效评价 随机双盲 对照 中医学
  • 简介:型”是疾病过程中的一个典型表现,尤其在外感病中出现的更为普遍,了解与掌握各种型的不同征象与特点,对于指导临床辨证论治非常重要。本文就《伤寒论》一书所论述的种种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根据其临床特征归纳为单发热、单恶寒、发热恶寒、寒热往来、潮、振寒及寒(厥)胜复七个类型。同时,又对每个型中的不同发热征象,进行逐一分析,使型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更加明朗化,更加贴近于临床中辨证论治的应用。

  • 标签: 伤寒论 热型 辨证论治
  • 简介:目的:观察痰清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痰郁肺证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予以痰清注射液和舒萨林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舒萨林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血常规、血气的变化情况。结果:舒萨林加痰清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痰郁肺证,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舒萨林组,尤其在证候疗效方面作用明显,并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痰清与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 标签: 痰热清注射液 痰热郁肺证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观察远红外消喘康贴穴位贴敷疗法防治肺脾气虚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5例和对照组181例,治疗组使用远红外消喘康贴治疗,对照组使用传统“三伏灸”药物外贴,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肺功能(FEV1、PEF)和观察主要症状与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疗法均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并控制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疗效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远红外消喘康贴防治支气管哮喘,疗效与传统三伏灸疗法无明显差异,可以替代传统三伏灸疗法。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远红外消喘康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