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舌肌康复器联合吞咽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隐性误吸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有隐性误吸的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一般治疗组给予传统的神经内科治疗;吞咽康复训练纽除神经内科治疗外还给予吞咽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吞咽康复训练组基础上给予舌肌康复器治疗,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吞咽康复训练组和联合治疗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舌肌康复器联合吞咽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隐性误吸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吞咽功能并缩短治疗时间.联合治疗优于单一的康复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隐性误吸 舌肌康复器 吞咽康复
  • 简介:目的:观察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梗塞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减少其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塞 中医 综合康复疗法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脑中风后肩关节疼痛是脑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最高约72%[1]。该病多发生于中风后软瘫期,患者表现为偏瘫侧肩关节持续性疼痛,被动活动时疼痛加重,可放射到肘部及手部,部分患者局部有肿胀,常伴有肩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夜间疼痛明显,严重者可影响睡眠[2-3]。本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和日常生活的功能。

  • 标签: 康复 脑中风后 肩关节疼痛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有效性研究确定一种对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方法确诊为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的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采用口服中药炎消+西药盆腔灌注;中药组采用口服中药炎消。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盆腔体征积分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后总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2)两组治疗前、1疗程、2疗程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3疗程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3)两组治疗前、1疗程、2疗程、3疗程盆腔体征积分比较(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炎消+盆腔灌注是一种高效的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 标签: 盆炎消 盆腔灌注 湿热瘀结型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 简介:目的探讨0°视角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临床转归。方法:纳入31例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均采用0°视角内镜下行脑室镜下行第三脑室造瘘治疗。结果:29例患者术后短期疗效满意。随访中,1例症状复发改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无严重并发症。术后6个月VCR的减小以及mRS预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0°视角内镜进行第三脑室造瘘术可迅速有效地改善非交通性脑积水症状,脑脊液通过瘘孔进入生理性循环,可避免感染和过度分流,操作简单,效果安全可靠。

  • 标签: 0°视角内镜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脑积水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全程适时干预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将我院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进行相关治疗和操作,并分别于入组当日、发病3个月和发病6个月进行FMA评定;于入组当天、入组2周、入组8周、发病3个月和发病6个月进行Brunnstrom评定法的评定。结果:患者入组当天分别与发病3个月、发病6个月的FMA值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患者入组当天分别与入组2周、入组8周、发病后3个月和发病后6个月的Brunnstrom值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该方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的肌张力或对患者肌痉挛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梗死 Fugl-Meyer评价法 Brunnstrom评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