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索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以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痉挛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成2组,其中50例应用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联合治疗痉挛偏瘫的患者为观察组,其余50例应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2个月、3个月时分别评价日常生活能力(BI)、Berg平衡量表、最大步行速度(MWS)、步行功能(Holden)进行评分。使用肌电图仪对患者进行H反射测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治疗痉挛偏瘫效果更为明显,治疗前2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Berg平衡评分、步行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高,且步行功能(Holden)分级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步行功能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较对照组明显。对照组患者H反射亢进,潜伏期时间有所缩短至,肌电图波峰增高,说明上运动神经元病变,而观察组患者H反射潜伏期缩短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电图波峰没有增高现象,说明患者H反射情况较好。结论: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治疗痉挛偏瘫较常规康复训练疗效更为显著。

  • 标签: 温针结合抗痉挛支具 痉挛性偏瘫 疗效比较
  • 简介:目的:探索制作稳定且成功率高的大鼠脑卒中痉挛瘫痪模型。方法:分别运用文献报道的电损毁内囊法及线栓法制备大鼠脑卒中痉挛模型。结果:电损毁内囊法造模失败,且在改变内囊定位、减小电流量及刺激时间后动物死亡率仍然为100%;线栓法造模存活动物神经系统损伤症状评分、肌张力评分均符合要求,成活率为80%。结论:线栓法制作大鼠脑卒中痉挛瘫痪模型较稳定,且成功率高,有一定的可行

  • 标签: 脑卒中痉挛性瘫痪 线栓法 电损毁内囊法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痉挛偏瘫的证候分布特点。方法5个研究中心于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患者147例,给予现代康复或中医康复训练,评估入组时和入组21天时改良的Ashworth分级和证候积分,并对证候分布规律进行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147例患者中,痉挛程度有效改善71例,无效76例。治疗前患者以痰证、血瘀证、火热为主,同时夹杂气虚证候;经康复治疗后,痉挛程度改善有效组的患者转变为气虚证和血瘀证为主要证候,证候复杂程度减少;无效组中,患者仍以痰证和血瘀证为主,且证候组合较复杂。结论痰证和血瘀证是中风病偏瘫痉挛患者的重要病证基础,贯穿痉挛始终;随痉挛程度改善,证候由痰瘀、火热、气虚等多种复杂证候组合逐渐转变为气虚血瘀为主,证候复杂程度呈现出逐渐减轻的趋势。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偏瘫痉挛 证候 频数统计 关联规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急诊老年痉挛腹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58例老年痉挛腹痛患者作为探讨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进行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观察组进行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的腹痛程度及消失时间、平均动脉压与心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腹痛程度及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27.59% (P<0.05)。结论:间苯三酚注射液能够快速有效缓解急诊老年痉挛腹痛程度,对血压与心率的影响较小,不良反应较少。

  • 标签: 间苯三酚注射液 急诊 老年痉挛性腹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瘫痪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后上肢痉挛瘫痪患者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乙哌立松片联合复方牵正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显著低于观察组(96.3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SFMA和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灸对中风后上肢痉挛瘫痪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针灸 上肢痉挛性瘫痪 运动功能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观察针对脑血管病后痉挛瘫痪患者应用针灸推拿配合补阳还五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3月-2021年2月,该阶段内我院从接诊的患者中筛选出52例脑血管并后痉挛瘫痪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和联合组(补阳还五汤+针灸推拿),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后比较临床治疗有效率,联合组为96.15%,对照组为76.92%,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治疗后,两组评分显著提高,但联合组提升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针灸推拿 补阳还五汤 脑血管病 痉挛性瘫痪
  • 简介:目的:观察关刺温针结合康复技术对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将90例缺血性脑卒中痉挛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关刺温针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康复组采用Bobath康复技术治疗,关剌温针组采用关刺患侧加温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与康复组相同的康复;台疗,同时采用与关刺温针组相同的关刺及温针灸治疗。3组均隔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共干预6个月。治疗前、治疗2周,及治疗1、3、6个月后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估下肢抗痉挛情况,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平衡能力,用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估QOL。结果:治疗34-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下肢MAS评分优于康复组和关刺温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BBS评分优于康复组和关刺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后,观察组SS,QOL评分优于康复组和关刺温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叉(均P〈0.05)。结论:关刺温针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偏瘫患者的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QOL。

  • 标签: 针刺疗法 刺法 温针疗法 康复 中风后遗症 偏瘫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介质的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肌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肌斜颈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小儿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用白脉软膏作为推拿介质,对照组使用普通润滑油作为介质。两组均每星期治疗5次,每次20min,治疗20次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定,并于治疗3个疗程和6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组内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评分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3个疗程和6个疗程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1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95.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用白脉软膏作为推拿介质治疗小儿肌斜颈的疗效优于用普通润滑油作为介质。

  • 标签: 推拿 按摩 小儿推拿 介质 斜颈 婴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痪。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甲组总有效率96%,乙组总有效率783%,丙组总有效率579%。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可以增效。

  • 标签: 脑性瘫痪 中西医结合 颈动脉剥切 功能训练 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