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食十味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作用。方法:纳入我院 88例 2017.5至 2018.1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常规西医组采取西药治疗,消食十味组则采取西药加上消食十味治疗。比较常规西医组、消食十味组效果;早饱、嗳气、上腹胀等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胃动素以及胃泌素。结果:消食十味组效果、早饱、嗳气、上腹胀等症状缓解时间、胃动素以及胃泌素相比较常规西医组更好, P< 0.05。结论:西药加上消食十味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理想。

  • 标签: 消食十味散 功能性消化不良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探讨加减泻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本组患者均采取加减泻治疗。方药组成药用茯苓15g、藿香叶15g、石膏20g、1白术15g、枳实15g、防风10g、甘草10g。加减法舌旁两侧明显溃破者,加山栀10g;舌中心明显溃破者,加知母15g;舌根明显溃疡者,加黄柏10g;舌尖溃疡明显者,加黄连10g,每日1剂,早晚各服一次,7日为1个疗程。结果本组86例复发性口腔溃疡经过治疗之后,73例治愈,7例好转,6例无效,总有效率9302%。结论加减泻是治疗ROU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复发性口腔溃疡 加减泻脾散
  • 简介:目的:观察养儿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昆明市儿童医院儿科收治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1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蒙脱石+复合维生素B片),观察组患儿应用养儿颗粒联合西药治疗(养儿颗粒+酪酸梭菌活菌)。比较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症状(大便性状、腹泻、腹胀、发热)改善时间、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CD4^+/CD8^+)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5%(52/55),高于对照组的81.8%(45/5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免疫功能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CD3^+、CD4^+、CD8^+、CD4^+/CD8^+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患儿CD3^+、CD4^+、CD4^+/CD8^+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3/55),对照组患儿为9.1%(5/55),P>0.05。结论:养儿颗粒对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醒脾养儿颗粒 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 免疫功能 蒙脱石散 有效率 安全性
  • 简介:少师问曰:为湿土,土生于火,是火为土之父母乎?岐伯曰:土之父母,不止一火也。心经之君火,包络、三焦、命门之相火,皆生之。然而君火之生,土甚疏;相火之生,土甚切,而相火之中命门之火,尤为最亲。少师曰:其故何欤?岐伯曰:命门盛衰,即土盛衰。命门生绝即土生绝也。盖命门为土之父母,实关死生。非若他火之可旺、可微、可有、可无也。

  • 标签: 脾土 命门之火 相火 岐伯 君火
  • 简介:血虚证是临床常见气、血、阴、阳亏虚的四大虚证之一,是中医学特有的病理学、诊断学概念,是临床各科多种病证在某一阶段或全过程的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的反映。血虚证又称营养不足症或血液亏虚证,为体内血液不足,肢体脏腑百脉失去濡养而出现全身多种衰弱证候的总称。《灵枢·决气》云:“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这主要是指血的生成的生理概念,说明人体中的血有赖于水谷之精微,通过赤化,即形成血。《难经·二十三难》云:“血主濡之”,这说明血主要起着濡养作用的生理功能性概念,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及其功能活动,有赖于血的滋养。“故凡为七窍之灵,为四肢之用,为筋骨之和柔,为肌肉之丰盛,以至滋脏腑,安神魂,润颜色,充营养,津液得以运行,二阴得以调畅,凡形质之所在,无非血之用也”(《景岳全书》)。《类证治裁·不寐》曰:“由思虑伤血亏损,终年不寐。”所谓血虚证是脾气亏虚,气不生血,生血之源亏少所导致血虚证候。

  • 标签: 脾血虚证 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促针刺疗法在昏迷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收治的昏迷患者26例(其中中风昏迷患者19例,颅脑外伤6例,心肌梗死导致缺血缺氧性脑病1例)运用促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评价疗效。结果:26例中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31%。结论:促针刺疗法对于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等导致的昏迷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昏迷 促醒针刺疗法 中风
  • 简介:原先对逍遥一词的理解是很肤浅的,大约就是生活和工作的无拘无束、不急不忙或不急功近利之类。读过《说文》、《广雅》,方知逍遥的本义乃心境致远而无近忧所扰,并非如原先想的那样粗放简单,正如《庄子集释》所言,逍遥者,是一种“调畅逸豫之意,夫至理内足,无时不适,止怀应物,何往不通”的精神和行为境界。如此看来,虽然我们在感叹人生时也常常提起和希冀逍遥,然逍遥并非是每个人都能具而有之的。

  • 标签: 逍遥散 语文教学 词汇 《说文》
  • 简介: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整理归纳肝病传的证型有肝蕴湿热犯、肝郁湿阻乘、肝旺气滞耗、肝火灼津伤、肝血瘀结阻、肝阴亏损及、肝之寒湿困、肝滞痰凝呆等。而应对各证型的综合性治法有和胃清肝邪、扶化湿疏肝气、健脾益气抑肝木、资润燥降肝火、护和络祛肝瘀、滋养阴柔肝体、温寒利肝湿、运化痰消肝积等八种,并附病案说明。

  • 标签: 肝病实脾 治疗八法 肝脾同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利用补益肾汤治疗后的应用效果,探讨在其中的具体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5-2020.5月收治的76例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的方式将7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8例,实施西药抗凝、降压、利尿治疗),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抗凝、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补益肾汤饮服),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施补益肾汤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实施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同时生活质量评分也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肾阳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利用补益肾汤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 简介:小儿汗证的治疗常用调和营卫、益气固表、泻热养阴等法,众法皆不离调。从的生理、病理以及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结合小儿的生理及病理特点等探讨调与小儿自汗证的关系,结合临床实践进行讨论、分析,以期使临床从论治小儿自汗证的思路更清晰。

  • 标签: 自汗 小儿
  • 简介:汤出自《济生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心脾气血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崩漏便血。由党参、白术(炒)、炙黄芪、炙甘草、茯神、远志(制)、酸枣仁(炒)、龙眼肉、当归、木香、大枣组成,笔者应用此方随症加减治疗内科杂症收效颇佳,兹举典型病案3则。

  • 标签: 归脾汤 医案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根据筛选出的实验数据进行荟萃分析,评价归汤加减治疗心两虚型失眠疗效。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输入关键词"归汤、失眠",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伊始至今,查找归汤加减与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Jadad量表评分,筛选符合标准的实验组,利用分析软件ReviewManager5.3对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置信区间设定为95%,从而评价归汤加减对失眠的疗效。结果:共纳入15组随机对照试验,1365例患者。对有效率数据进行二分类变量分析:P=0.90,I2=0,OR=3.92〉1。合并效应量检验:95%CI=2.83-5.43,Z=8.19,P〈0.00001。证明归汤加减治疗组与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归汤加减治疗对改善心两虚型失眠效果明显,其作用优于苯二氮卓类药物。

  • 标签: 归脾汤 心脾两虚 失眠 荟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