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估双嵌式颈椎融合器(ROI-C)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3年6月我科应用颈椎压力固定器对21名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椎体融合术。应用JOA功能评分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行常规X线正侧位片检查,评估椎体间融合情况及椎间高度,并记录每例病例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JOA评分随时间顺序逐渐升高,6个月内所有病例椎间全部融合,椎间高度在术后3d即显著恢复,3个月内下降,术后6个月趋于稳定。在随访期间,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应用双嵌式颈椎融合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在早中期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 双嵌式颈椎融合器(ROI-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4例SPN患者的64排螺旋CT扫描数据并经图像后处理,显示SPN的形态学特征及与毗邻支气管、血管的关系等。结果①64排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楚的显示SPN的形态学特征及与毗邻支气管、血管等的关系。②54例SPN中与毗邻支气管有关系的17例(3148%),其中恶性结节16例(2963%),良性结节1例(18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54例中与其邻近血管有关系的恶性结节占28例(5185%),良性结节占5例(9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恶性结节供血血管直径平均345mm,良性结节供血血管直径平均245mm(4)SPN强化前后CT净增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的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显示孤立性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及毗邻支气管、血管的关系,对SPN的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为提高中医诊断图像的质量,应用改进的基于小波变换尺度间相关性的去噪方法,对诊断图像进行去噪处理。结果显示,该去噪方法能有效去除中医诊断图像中的噪声。

  • 标签: 中医诊断 医学图像 小波变换 图像去噪
  • 简介:在脉诊、舌诊客观检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脉诊、舌诊的检测信息,结合问诊,进行中医辨证。初步提出人体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生理指标、建立亚健康状态测评系统及图像表述的方法。不但对机体的健康状态作出客观评价,同时通过信息分析可了解亚健康状态的不同证型的特征(虚、实、寒、热,相关脏腑),为临床寻求有效的调治措施提供依据,使药物治疗、保健食疗及锻炼强身等方法更加合理、有效。同时,可以研发一种快速、实时、无创的健康信息监测仪,像“报时钟”那样可随时显示机体的生理信息,对异常生理变化发出警报,不断地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及时纠正生理功能的偏颇,有效地防病于未然。

  • 标签: 亚健康 生理 测评 图像表述法
  • 简介:为了进一步加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医学图像领域的应用,提供一种基于Canny算子的医用X光图像边缘检测方法。首先介绍边缘检测算法的理论基础,然后结合Ganny算子的实现过程,说明边缘检测的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对该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从实验的结果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对医用X光图像非常有效,对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像处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CANNY 边缘检测 图像处理 高斯函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基于室内自然光条件下所采集舌图像的色差校正方法,为舌像颜色准确定量分析奠定方法学基础。方法:将尼康D70610万像素单镜头反光数码照相机分别设置于自动白平衡(未校正)和手动白平衡(硬件校正)模式,拍摄麦克贝斯24色色卡5种红色类色块和154例舌象,应用NIKONCAPURENX1.0.1软件对自动白平衡(未校正)拍摄的图像进行软件校正:通过色差值计算、Imatest软件测试、人工判读比较三类图像(未校正、硬件校正、软件校正)的色差情况。结果:色差值计算结果表明,在自动白平衡(未校正)、手动白平衡(硬件校正)、软件校正三种方法中,软件校正图像的总色差值最小;Imatest软件测试结果提示软件校正图像的色差最小;人工判断结果提示,软件校正的舌像颜色与实际舌象的颜色最为接近,符合率最高。结论:室内自然光条件下采集的舌像通过软件校正后,颜色还原真实。该方法操作方便,有着良好的中医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自然光 舌像色差 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