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制定银桔泡腾片中薄荷与金银花挥发油的包合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比例、包合温度、搅拌时间对制备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为挥发油与β-环糊精比例1:6,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60min.结论优选的工条件有较高的产品收得率及较高的包合率,适合于银桔泡腾片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 标签: 银桔泡腾片 挥发油 包合工艺 正交实验
  • 简介:目的探索湖北恩施产厚朴叶类成分的积累及其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厚朴、和厚朴含量,流动相为甲醇-水(78∶22),检测波长为294nm。结果厚朴叶中厚朴与和厚朴总含量一般大于0.1%;厚朴含量低于和厚朴;绿色叶片含量高于枯黄落叶。结论湖北恩施产厚朴叶厚朴与和厚朴含量较高,值得开发利用。

  • 标签: 厚朴叶 厚朴酚 和厚朴酚 含量
  • 简介:目的:分析安徽亳菊两种栽培类型(大亳菊、小亳菊)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大亳菊和小亳菊挥发油,用GC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从大亳菊、小亳菊挥发油中分别检出193和237个色谱峰,分别鉴定出51和63个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75.53%和78.68%。结论:2种亳菊栽培类型挥发油中共有成分为樟脑烯、1-辛烯、6-庚烯-2-醇2,6-二甲基、dl-柠檬烯、沉香醇、filifolone、d-葑醇、(S)-顺式-马鞭草烯醇、菊油环酮、异柠檬醛、马鞭草烯醇、龙脑、α-松油醇、菊烯酯醋酸盐、马鞭草酮、去氢香橙烯、β-紫罗兰酮、α-石竹烯、β-倍半水芹烯和杜松脑。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马鞭草酮,在大亳菊和小亳菊中的含量分别是14.52%和8.73%;α-石竹烯和β-倍半水芹烯也有一定的含量。亳菊栽培类型不同,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在数量上和在种类上都有明显区别,结果为安徽亳菊栽培类型的确立提供了化学方面的佐证,亦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了物质基础。

  • 标签: 安徽亳菊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 简介:目的:对北美刺人参茎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程序升温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鉴定28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9.94%以上,其中主要成份为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66.5%)和4,8-二甲基-1,7-壬二烯-4-醇(26.33%)。

  • 标签: 刺人参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目的:研究加味当归补血汤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制备加味当归补血汤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气相色谱从加味当归补血汤的挥发油中共分离出41种成分,其质谱经Xcalibur工作站检索与NIST标准质谱图库对照,鉴定出了其中18种成分,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89.22%。主要成分为6-丁基-1,4-环庚二烯(32.30%)、2',4'-二甲基异丙基-苯基甲酮(18.59%)、3-正丁烯基苯酞(18.42%)、羟乙茶碱(3.59%)、4-乙烯基愈创木(3.58%)、1,4-环己二烯-1,2-二羧基酸酐(3.09%)。结论:该实验分析结果为进一步开发加味当归补血汤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 标签: 加味当归补血汤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目的:研究甘松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甘松中的挥发性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分析鉴定,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135个化学成分,其中29个化学成分匹配度都在85%以上,占挥发油总量的20.51%。其中含量高于1%成分的有4个,以白菖烯含量最高(7.46%),其次是β-紫罗兰酮(3.44%)、异戊酸(2.19%)和β-橄榄烯(1.30%)。结论甘松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以倍半萜种数最多,且多是15个碳以下的小分子化合物。

  • 标签: 甘松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铁杆蒿挥发油的 GC-MS定性分析方法。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铁杆蒿挥发油并对其挥发油进行 GC-MS定性分析。结果:在实验所用的 GC-MS色谱条件下,铁杆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分离效果较好,对其中 5个 化合物的质谱进行分析,确定了5个化合物的结构式分别为 (-)-4-萜品醇、崁烯、按油精、樟脑和龙脑 。结论:铁杆蒿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单萜类化合物可能是铁杆蒿的有效成分之一。

  • 标签: 铁杆蒿 挥发油 GC-MS
  • 简介:目的:通过对马缨丹的叶和花部位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分析比较研究,为马缨丹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马缨丹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马缨丹的叶部位挥发油鉴定了48个化学成分;从花部位挥发油鉴定了45个化学成分;共有化学成分27个。结论:马缨丹的叶和花部位挥发油中主要化学成分都为倍半萜类化合物。

  • 标签: 马缨丹 挥发油 化学成分 GC-MS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铁杆蒿挥发油的GC-MS定性分析方法。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铁杆蒿挥发油并对其挥发油进行GC-MS定性分析。结果:在实验所用的GC-MS色谱条件下,铁杆蒿挥发油化学成分分离效果较好,对其中5个化合物的质谱进行分析,确定了5个化合物的结构式分别为(-)-4-萜品醇、崁烯、按油精、樟脑和龙脑。结论:铁杆蒿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单萜类化合物可能是铁杆蒿的有效成分之一。

  • 标签: 铁杆蒿 挥发油 GC-MS
  • 简介:圣愈超微粉颗粒系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将古方圣愈汤(含白芍、生地黄、当归、川芎、黄芪、人参)制成超微粉颗粒。鉴于方中当归、川芎所含挥发油具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广泛的药理作用,为最大限度地保留有效成分,将其制为超微粉入药,制得颗粒。与传统中药汤剂相比,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可明显提高制剂的药效学活性[1]。临床研究发现,对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有较好的疗效[2-3]。

  • 标签: 圣愈超微粉颗粒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
  • 简介:目的:对采用结香剂涂抹法和输液法结香1年的沉香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乙醚超声法提取两批结香剂涂抹法和一批输液法所产沉香的挥发油,并应用GC-MS法分析其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了42个化合物,3批样品均以色酮和倍半萜类为主要成分,品质较好。结论:沉香中化合物类型受树种的影响较大,与结香方法关系不明显。白木香植物经人工结香一年后所产的沉香中色酮类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大于倍半萜类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 标签: 人工沉香 化学成分 结香剂涂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及最佳包合工艺。方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复方芪麝片中川芎挥发油提取工艺参数;同时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不同包合方法对挥发油包合效果的优劣。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川芎浸泡2h。加入10倍水提取8h;最佳包合方法为组织捣碎法。结论:挥发油最佳提取方法、包合方法均具有良好重现性。

  • 标签: 复方芪麝片 川芎 挥发油 提取 包合
  • 简介:目的对4-O-丁香树脂的合成工艺进行改进。方法以丁香醛为原料,与丙二酸进行Knovevenagel缩合得到芥子酸,再将芥子酸用乙醇进行乙酯化得到不饱和酯、以AlH(Bu-i)2为还原剂将酯还原为芥子醇、芥子醇在光照通入空气的条件下经过氧化偶联得4-O-丁香树脂。结果芥子酸的合成中,将催化剂哌啶换成相同碱性的四氢吡咯,在大幅度缩短反应时间的条件下,该步反应产率也明显提高;酯的还原中将溶解性较差的氢化锂铝换成溶解性好的二异丁基氢化铝,以甲苯为溶剂进行还原,收率明显提高,且无需后处理,可直接投入下一步反应,总收率约51%。结论该方法工艺简单,有产业化前景。

  • 标签: 4-O-丁香树脂酚 合成 芥子酸 芥子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考察香附挥发油对吡罗昔康体外经SD大鼠皮渗透的影响,为开发中药透皮促进剂和吡罗昔康经皮渗透剂提供依据。方法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透皮实验,HPLC法测定吡罗昔康含量。结果浓度大于1%的香附挥发油,对吡罗昔康具有良好的促渗透作用。吡罗昔康中加入5%香附挥发油、5%氮酮后的累积渗透量及增渗倍数分别为(188.9±19.62)μg/cm2、(268.4±28.81)μg/cm2和6.156、6.611。结论香附挥发油对吡罗昔康的体外渗透作用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标签: 吡罗昔康 香附挥发油 促渗剂 渗透作用
  • 简介: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虽然目前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如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不断完善,但大部分患者仍以药物治疗为主^[1]。丹参是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丹参注射液长期被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但由于传统工艺生产的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复杂,质量难以控制,影响了药物疗效的稳定性,也导致了较多的不良反应发生^[2]。注射用丹参多酸盐是中药丹参提取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制剂,主要成分是丹参乙酸镁,近年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取得明显的疗效,现将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丹参多酚酸盐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诱导、异丙维持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小儿先心介入封堵手术255例,ASAⅠ~Ⅱ级,入室面罩吸纯氧6L/min+8%七氟醚诱导,意识消失后停用七氟醚。开放外周静脉,静注长托宁001mg/kg,给予异丙5~10mg/kg/h持续静脉泵入。记录吸入七氟醚前后,泵注异丙5min时、15min时,HR、MAP、SPO2值,记录患儿吸入七氟醚后入睡时间(s),麻醉时间(min)及苏醒时间(min),术后随访患儿有无缺氧发作、恶心呕吐。结果患儿吸入七氟醚后HR、MAP、SPO2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泵注异丙后5min时HR降低(P<001),MAP降低(P<001),SPO2增高(P<001)。吸入七氟醚后入睡时间1392±426s,麻醉时间4125±509min,苏醒时间423±158min,全组患儿均无缺氧发作、恶心呕吐。结论七氟醚诱导复合异丙维持用于先心封堵麻醉,循环及呼吸平稳,不增加心脏的兴奋性,苏醒迅速,并发症少。

  • 标签: 七氟醚 异丙酚 先心病 介入封堵Sevoflurane combined with propofol to maintain clinical observation for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 简介:目的:建立对乙酰氨基残留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柱(HypersilODS25gm,4.6mm×200mm),柱温:室温;流动相:甲醇一水(35:65);检测波长:249nm。结果:对乙酰氨基在42.88~128.6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8(n=5);平均回收率为99.5%(n=6),RSD=1.0%。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残留,可确认对乙酰氨基残留的测定在该检验量、该检验条件下可有效检出。

  • 标签: 对乙酰氨基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残留测定
  • 简介:目的:建立风湿定片中丹皮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C18柱(4.6mm×250mm,5μm),乙腈-水(38:6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4nm。结果: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RSD=0.8%(n=5),线性范围为0,0861.71μg/mL。结论:该方法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 标签: HPLC 风湿定片 丹皮酚 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