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心肌梗死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前炎症因子的表达规律,揭示心肌梗死后抑郁发生的机制,为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治疗提供药物作用的靶点。方法采用手术法结扎大鼠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用前炎症细胞抑制剂己酮可可碱腹腔注射进行治疗,采用蔗糖水消耗实验,自发行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并检测大鼠血清和脑中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的含量变化。结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蔗糖水消耗量,及活动总路程、站立时间、活动总时间、游泳时间和挣扎时间减少,不动时间增多,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β均明显增多(P〈0.05,或P〈0.01)。结论心肌梗死后大鼠出现活动度下降,快感缺乏,产生绝望行为以及血浆内和脑内炎症因子升高,在使用己酮可可碱后其行为活动度升高及绝望行为减缓,血浆内和脑内炎症因子下降,提示阻断炎症反应过程,可以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的抑郁状态,提示炎症反应可能是心梗后抑郁发生的可能机制。

  • 标签: 心肌梗死 抑郁 炎症反应 前炎症细胞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手法治疗对肩袖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灸结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波结合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及TNF-a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CRP及TNF-a降低更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手法治疗可明显改善肩袖损伤患者血清CRP及TNF-a的含量,从而减轻患者肩关节周围的炎性反应,达到治愈本病的目的。

  • 标签: 肩袖损伤 温针灸 手法 超声波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讨论五加减正气散化裁对溃疡结肠炎(UC)大鼠血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实验动物分成4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采用乙酸诱导法造模,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病理变化,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中TNF-α的水平。结果:空白组大鼠血中TNF-α和结肠黏膜无变化、模型组的大鼠血中TNF-α和结肠黏膜变化明显、西药组与中药组大鼠血中TNF-α和结肠黏膜无明显变化。西药组、中药组与空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大鼠血清中TNF-α显著升高,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并有溃疡形成。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西药组、中药组间大鼠血清中TNF-α显著升高,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并有溃疡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加减正气散化裁能干预实验性UC大鼠血中的TNF-α的活性,对UC大鼠结肠溃疡面有修复和保护作用。

  • 标签: 正气散 溃疡性结肠炎 TNF-Α
  • 简介: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骨性关节炎兔血清和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行单侧前交叉韧带切断术复制模型。治疗组兔予独活寄生汤灌胃,其余两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6周后处死,测定各组兔膝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和MMP-3水平。结果治疗组兔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和MMP-3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独活寄生汤能降低骨性关节炎兔血清和关节液中TNF-α和MMP-3水平,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独活寄生汤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3
  • 简介:目的:观察电针上巨虚穴、尺泽穴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不同器官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含量及结肠黏膜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及肺经合穴尺泽对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Wistar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上巨虚组及尺泽组,每组7只。采用乙酸灌肠法制备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于造模后第3天起,上巨虚组电针双侧上巨虚穴,尺泽组电针双侧尺泽穴,每次15分,每天一次,频率2/100Hz,连续治疗7天;其余两组只抓取、束缚,不做治疗,每次15分,每天一次,7天后取材。放射免疫法测定肺、结肠TNF-α的含量;结肠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1)TNF-α的含量:结肠组织中,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上巨虚组、尺泽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值均〈0.05),两治疗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肺脏中,尺泽组TNF-α含量显著低于上巨虚组(P〈0.05),其他组间则未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2)结肠与肺的比值,上巨虚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和尺泽组(P值均〈0.05),其他各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3)模型组大鼠结肠光镜观察可见溃疡形成和炎症,上巨虚组和尺泽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损伤减轻,其中上巨虚组减轻更为明显。结论(1)上巨虚和尺泽分别作为肺经的合穴和大肠的下合穴,均可降低TNF-α在结肠中的含量,有效阻抑UC所致的结肠炎症反应及改善结肠粘膜的病理改变,为“合主逆气而泄”、“合治内府”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2)上巨虚与尺泽作用的特异性靶器官可能不同,上巨虚对肠源性腹泻更有效,而尺泽对于肠炎引起的肺部损伤较上巨虚更有优势。

  • 标签: 电针 上巨虚 尺泽 溃疡性结肠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观察臭氧化自血回输联合温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风湿关节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随机分配到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臭氧化自血回输联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介素-1β(IL-1β)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1β与TNF-α均呈下降趋势,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治疗后在IL-1β与TNF-α指标对比中,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AS评分下降更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臭氧化自血回输结合温针灸治疗能抑制IL-1β与TNF-α分泌,从而起到抗炎作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臭氧化自血回输 温针灸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液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Ⅱ型胶原(CollagenⅡ)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将40只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分五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独活寄生汤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玻璃酸钠组,每组各8只,采用改良伸直位石膏固定兔膝关节造模,造模后立即干预,独活寄生汤组浓缩液给药,每日1次;对照组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0.5mL/关节,1周1次,造模8周,采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兔膝关节液中的IL-1β、TNF-α表达水平以及CollagenII的表达水平。结果兔膝骨性关节炎造模后,兔的Mankin评分明显升高(P〈0.01),独活寄生汤和玻璃酸钠可降低Mankin评分(P〈0.01),且两者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可以通过降低关节液中IL-1β、TNF-α的水平以及保护CollagenII以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起到防治作用;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独活寄生汤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A Ⅱ型胶原
  • 简介: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并比较205例GDM患者(GDM组)及325例健康妊娠妇女(健康组)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结果:GDM组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TNF-α及IL-6与GDM的发生密切相关,对GDM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半边莲为桔梗科植物半边莲(LobeliachinensisLour.)的干燥全草,又名急解索、半边花、细米草、鱼尾花、长虫草、瓜仁草等,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中南、西南等地。该药始载于《滇南本草》,后在《本草纲目》中亦有记载。其性味辛、平,归心、小肠、肺经,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治疗大腹水肿、面足浮肿、湿疹湿疮、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湿热黄疸[1]。现代临床应用治疗急性肾炎、肝硬化腹水、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带状疱疹、毒蛇咬伤、动脉粥样硬化、气管炎、腮腺炎等。

  • 标签: 半边莲 抗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研究八月札醇提物在小鼠H(22)肝癌细胞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取80只昆明种小鼠,建立H(22)小鼠肝癌细胞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八月札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6只。八月札各组分别灌服高、中、低剂量的八月札醇提物(10g/kg、5g/kg、2.5g/kg),5-氟尿嘧啶组予五氟尿嘧啶(0.2g/kg)灌服给药,模型组给予蒸馏水灌服。给药后10d取出肿瘤,以肿瘤重量为指标,研究八月札醇提物对小鼠肝癌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八月札醇提物高剂量组(10g/kg)及5-氟尿嘧啶组对H(22)细胞移植瘤重量有明显减轻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抑瘤率〉30%;中、低剂量组(5g/kg、2.5g/kg)小鼠H(22)细胞移植瘤的重量小于模型组,但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八月札醇提物对H(22)细胞小鼠移植瘤有抑瘤作用。

  • 标签: 八月札 H22肝癌细胞 抗肿瘤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采用大孔树脂工艺分离得到内酯部位,分离得到主要化合物,考察其抗肿瘤转移活性。方法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和硅胶柱层析分离,根据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采用B16黑色素瘤细胞实验性肺转移小鼠模型,对化合物的抗肿瘤转移效果进行初步评价。结果60%的乙醇洗脱部位为内酯部位,同时分离鉴定了两个主要化合物穿心莲内酯(andrographolide)和新穿心莲内酯(neoandrographolide),并考察了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的抗肿瘤转移活性。结论首次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得到60%的内酯部位,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B16黑色素瘤细胞实验性肺转移小鼠模型实验研究显示,穿心莲内酯和新穿心莲内酯均在不同方面降低了肺部转移瘤的恶化程度。

  • 标签: 大孔树脂 穿心莲内酯 新穿心莲内酯 抗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优化通关藤总皂苷的提取纯化工艺,测定通关藤总皂苷的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总皂苷收率作为指标优化通关藤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动态吸附实验,分别考察了5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D101,AB-8,ZTC-1,NKA-9,D3520)对通关藤总皂苷的吸附和解吸性能,并以吸附量、洗脱量为考察指标,对通关藤总皂苷的纯化工艺进行了筛选,以通关藤苷A为对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通关藤总皂苷的含量;采用MTT法检测通关藤总皂苷的抗肿瘤活性。结果:通关藤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入10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h。ZTC-1具有最佳吸附与解析参数,最佳纯化工艺为:取通关藤粗提取物,加相当于生药量15倍的蒸馏水溶解,离心,取上清液,通过ZTC-1树脂柱,依次用水、50%乙醇洗脱至无色,弃去,再用70%乙醇洗脱1.5BV,收集洗脱液,减压浓缩至无醇味,冷冻干燥,即得通关藤总皂苷。通关藤总皂苷对人肝癌细胞Hepg2具有抑制作用,高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提取物浓度大于0.312mg/mL时,人肝癌细胞Hepg2的增殖即受到抑制,且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大其差异更为显著。结论:所得提取纯化工艺简单可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为通关藤总皂苷的深度开发提供依据。

  • 标签: 通关藤总皂苷 提取 纯化 抗肿瘤
  • 简介:恶性肿瘤已成为日益常见且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顽病之一,长期以来,各国政府及科研机构都对肿瘤的研究予以高度重视。目前对肿瘤的治疗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发展最快当属药物治疗,它已成为现今临床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吡唑环作为杂环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以其高效、低毒、广泛的生理活性等优势,逐渐进入了药物化学研究者的视野。针对其抗肿瘤活性,药物化学家研究者吡唑环进行了大量的结构修饰和生物活性评价。本综述对吡唑衍生物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 标签: 吡唑 构效关系 抗肿瘤 生物活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