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金黄凝胶剂的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热板法及扭体法实验考察金黄凝胶剂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用鸡蛋清致小鼠足跖肿胀模型、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考察金黄凝胶剂对小鼠的炎作用。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金黄凝胶剂能明显抑制蛋清和醋酸所致的小鼠炎症反应,降低扭体反应次数,提高小鼠的痛阈值(P〈0.05或P〈0.01),并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金黄凝胶剂具有显著的炎、镇痛作用。

  • 标签: 金黄凝胶剂 抗炎 镇痛 药效学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补肾消汤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50例,西医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中医组患者给予补肾消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4、IL-10、IFN-γ的变化、并对比4项抗体总转阴率和妊娠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IL-4、IL-10、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治疗后IL-4、IL-10、IFN-γ均明显优于西医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4项抗体总转阴率和妊娠率明显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消汤治疗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患者免疫功能,消除血清自身抗体,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性复发性流产 补肾消抗汤 阿司匹林 低分子肝素
  • 简介:目的:研究外感清热解毒方体外抗呼吸道病毒的活性。方法:体外培养MDCK、HEL和A549细胞,分别接种流感病毒H1N1、腺病毒AV1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1,给予外感清热方进行干预,以病毒唑作为对照。采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和对病毒的治疗指数,采用红细胞凝集实验和观察细胞病变(CPE)进行分析,研究该方呼吸道病毒活性。结果:外感清热方对H1N1的IC50为0.028mg/mL,TI为2.07。预防给药在0.01mg/mL时红细胞凝集实验为阴性,表明该方能够阻断H1N1病毒入侵,有预防作用。治疗给药在0.01mg/mL时红细胞凝集实验为阴性,表明该方对病毒有治疗作用。直接杀伤实验该方能够降低病毒滴度1个梯度。在0.005mg/m:时AV1红细胞凝集实验为阴性,表明该方能够抑制AV1。镜下观察CPE表明0.01mg/mL以上浓度的中药能够抑制RSV1。结论:外感清热解毒方具有较好的H1N1、AV1和RSV1的活性,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

  • 标签: 外感清热解毒方 H1N1 AV1 RSV1 体外实验
  • 简介:原发性肺癌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对人类生命健康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根据WHO的数据统计[1],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诊断和最主要的致死癌症。在我国,肺癌分居男女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一、二位,死亡率则均位居第一[2]。在原发性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85%以上,而且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近年来,虽然放化疗技术与方法不断发展,但是取得的疗效却不尽人意。

  • 标签: 肿瘤血管 非小细胞肺癌 中西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凝血凝异常与不明原因反复妊娠丢失相关性。方法选取58例不明原因反复妊娠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和60例健康的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对象进行血浆凝血因子FⅡ、FⅤ、FⅧ、FⅨ、D-二聚体(D-D)水平以及蛋白C(PC)、血浆蛋白Z(PC)的检测。结果观察组FⅧ的水平为高于对照组;C水平>150%,观察组的危险系数为4.2倍,C水平>130%,观察组危险系数为3.3倍;观察组D-D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C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显著(P<0.05);FⅡ、FⅤ、FⅨ、PC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不明原因的反复妊娠丢失中FⅧ的水平、D-D水平及PZ水平是高危因素,胎死宫中的危险性相对提升。

  • 标签: 凝血抗凝异常 妊娠丢失 相关性
  • 简介:目的考察菝葜炎有效部位群及其单体的抗氧化作用,探讨菝葜炎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反应体系、FRAP法分别测定菝葜有效部位群及落新妇苷、花旗松素、槲皮素、芦丁、白藜芦醇、黄杞苷等6个单体成分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建立H202诱导大鼠红细胞膜损伤模型,孵育后检测药物对红细胞溶血抑制率和红细胞悬液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的影响。结果菝葜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成分均表现出抗氧化能力。在DPPH实验中,菝葜有效部位群和花旗松素的清除作用明显强于其他药物,IC_(50)分别为13.05mg/L、11.83mg/L,略弱于维生素C(VitC)(IC_(50)为6.93mg/L);在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中,菝葜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均表现出一定的清除作用,但弱于VitC;在FRAP法中,槲皮素还原Fe^3+的能力最强(FRAP值(183.78±8.01)mmol/g),优于VitC(FRAP值(85.69±4.98)mmol/g),其次为花旗松素(FRAP值(56.73±6.25)mmol/g);在H202诱导大鼠红细胞膜损伤实验中,与模型组比较,菝葜有效部位群、花旗松素、槲皮素及白藜芦醇对红细胞的溶血抑制率明显升高、红细胞悬液中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SOD及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1)。结论菝葜炎有效部位群及其6个单体均具有体外抗氧化作用,并对红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推测菝葜炎效应与其抗氧化特性有关。

  • 标签: 菝葜 羟自由基 DPPH FRAP 抗氧化
  • 简介:目的研究参菝瘤液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以及同化疗药物联用对的人胃癌细胞株BGC-823细胞作用。方法运用MTT法观察参菝瘤液对人胃癌细胞株体外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参菝瘤液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对作用后细胞染色并在电镜下观察其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参菝瘤液均能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抑制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凋亡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的作用与浓度正相关,且存在时间依耐性。当100μg/mL剂量的参菝瘤液联合12.5μg/mL的紫杉醇时,抑制率和凋亡率均高于单纯化疗组,具有协同抑制胃癌BGC-823细胞增殖,诱导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参菝瘤液对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具有较强的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联合化疗药物作用于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具有协调增强抑制增殖和诱导凋亡作用。

  • 标签: 参菝抗瘤液 胃癌细胞株BGC-823 化疗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