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经云: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是热病为汗病也,而何尝有所谓阴证哉?遍考《素问》《灵枢》诸经,并无阴证之名,故刘守贞伤寒,无问三阴三阳,皆一于为热,而无有寒者。故曰伤寒无阴证,阴证乃杂病也。然而仲景则云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夫无热恶寒,则知无阳经之郁热,而发于阴,则知不从阳经之传入,故有四逆、理中之用。而谓伤寒之无阴证乎?不知伤寒之有阴证也。有真寒直中少阴经,而名为阴证者;有房欲伤肾,虚寒上下阴虚,而名为阴证者。

  • 标签: 阴证 无热恶寒 阳经 三阴三阳 四逆 虚寒
  • 简介:甲状腺结节可单独发病也可并发于各种甲状腺疾病。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检出及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甲状腺结节的预防和治疗。甲状腺结节在祖国医学中属"瘿病"范畴,究其病机总归与"郁"相关,气、痰、湿、血诸郁在本病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瘿病 气郁
  • 简介:《伤寒》提出了六经辨证体系,讲述了外邪入侵机体的层层机制,提出了明确的理法方药。本文通过分析六经的特点和六经表证的发病机理,分别论述了太阳经表证、阳明经表证、少阳经表证、外寒直中太阴、少阴、厥阴病引起的表证。从而说明《伤寒》的表证并不仅仅局限于太阳经,而是根据六经传变,层层贯彻于整个六经。这种思路将对临床治疗起到重要启示作用。

  • 标签: 六经 表证 伤寒
  • 简介:清代纪晓岚认为:学医者要既重师传,渊源有自,又尚心悟,延索易深。古方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检谱对奕奕必败,拘方治病病必殆。”当为医林箴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八记叙:“乾隆癸丑春夏间,京中多疫,以张景岳法治之,十死八九;以吴又可法治之,亦不甚验。有桐城一医,以重剂石膏治冯鸿胪星实之姬,人见者骇异,然呼吸将绝,应手辄痊。

  • 标签: 吴又可 纪晓岚 医林 渊源有自 张子和 重剂
  • 简介:临床上许多疑难杂病都与痰瘀有关,如“怪病多痰”和“怪病多瘀”之说,可知痰瘀致病的复杂性。咳嗽是由于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气上逆而作咳。若痰瘀交阻,壅塞气道,必定影响肺气宣发肃降,遂致咳嗽。由于津血同源的关系,痰和瘀的形成也有痰瘀同源的关系,有因瘀致痰而痰瘀同病,有因痰致瘀而痰瘀同病,所以在治疗上应痰瘀同治。

  • 标签: 慢性咳嗽 津血同源 痰瘀同源
  • 简介:辨析“煨”脓长肉与“偎”脓长肉。“偎”/“煨”脓长肉是中医外科特色疗法之一,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通过查阅文献认为,“偎”脓长肉指药疮交互作用;“煨”脓长肉多指温通气血,培补正气,促进创面愈合。广义的“煨”脓长肉与“偎”脓长肉意思接近,但临床应用中“偎”脓长肉更贴近临床实际。

  • 标签: “煨”脓长肉 “偎”脓长肉 交互作用 疮面
  • 简介:经方是辨治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的最佳用方,学用经方探索其用量是基础,思辨其用量是深化,变通其用量是提高,熟悉其用量是目的。临证只有恪守经方用药用量的基本思路,遵循经方用量治病的基本要则,掌握经方因证调配用量的基本应变思维,熟悉经方用量与辨治病证之间的基本应用细则,以此才能运用经方取得最佳治病效果。

  • 标签: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经方 疗效 最佳选择 用量
  • 简介:目的对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方》进行数据挖掘,以寻找刘完素重视脾胃用药的证据,完善其学术体系。方法利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共收集《黄帝素问宣明方》中的方剂195首。利用excel软件建立刘完素方药数据库,在Windows7平台采用SPSS17.0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使用频率最高的前5位中药依次为炙甘草、白术、人参、茯苓、大黄;经过关联规则分析,共得到关联规则46组;经过聚类分析共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0组,其中9味入脾胃经。结论刘完素临床用药最重视健脾养胃,并非都用寒凉药。这对后人全面掌握刘完素的学术思想,以及临床用药都具有指导意义。

  • 标签: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刘完素 数据挖掘 核心用药
  • 简介:冼绍祥教授多年来从事中西结合心血管疾病防治研究,在系统总结岭南医学流派对心悸、心衰病、胸痹心痛的证治思想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通过跟师出诊、研读导师学术著作、对导师进行深度访谈等学习方法,总结导师学术思想,凝炼导师学术特色,从心悸的病机、益气健脾及活血化痰法定悸、辨病辨证相结合以及炙甘草汤、温胆汤在心悸中的应用等几个方面对冼绍祥教授治心悸的相关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心悸 中医药治疗 临床经验 冼绍祥
  • 简介:对《伤寒》里清酒使用之法进行分析、总结,首先考证清酒是有别于白酒和黄酒的一种液体清澈、工艺技术要求高的酒。仲景使用清酒的意义主要为:一是借清酒之温热之性,助药力以破阴寒、通经脉;二是借其辛散动蹿之性来减少滋阴药壅滞弊端;三是清酒为心肝二经引经药,增强药物治疗作用;四是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的溶出量和溶出速率,从而提高药效。

  • 标签: 伤寒论 清酒 溶媒 煎煮
  • 简介:颈源性眩晕多由颈-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中医多从“眩晕”角度治。根据对《伤寒》“厥阴病”原文的分析,从“厥阴经”“少阳经”治,为治疗颈源性眩晕提供新的临床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厥阴病 颈源性眩晕 针灸
  • 简介:通过对头痛病因病机分析,提出大多数头痛发病的病机关键是脉络瘀阻、清阳失运、神机运转失常;而督脉痹阻是头痛发病的经络学基础。通过温通督脉、益气升阳、祛风散寒、化痰祛瘀等治法,则可促进督脉阳气和诸经气血运行敷布通达和畅,进而祛除、或温化阻遏于头窍之风寒痰浊瘀血,使神机运转布达复常,发挥其清利头窍、醒神安神、通络止痛之目的。因此,重视温阳通督法在头痛病中的应用,则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头痛病 脉络瘀阻 清阳失运 神机运转 温阳通督
  • 简介:本文通过对太阴病提纲证主方的不同认识加以分析,认为四逆汤、理中汤、桂枝加芍药汤、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或力不从心、或药过病所,均无法担太阴病提纲证主方之任,言太阴无主方更不合逻辑。继从方证对应、方机对应、方因相合的角度论证,认为李东垣的厚朴温中汤更契合太阴提纲证的病因、病机和主症,可作为太阴病提纲证的主方。

  • 标签: 伤寒论 太阴病 主方 理中丸 厚朴温中汤
  • 简介: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内分泌科疾病,中医药治疗良性甲状腺结节具有明显的优势。王旭教授紧扣因痰致瘿的病机特点,剖析痰与甲状腺结节的关系,以化痰软坚为治疗大法,并提出理气化痰、健脾化痰、滋阴化痰、温阳化痰、活血化痰等方法辨证施治,取得满意疗效。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经验 王旭
  • 简介:龚丽娟教授临床治不寐,从阴阳关系理解寐寤的生理特征,从阴证阳证入手辨析不寐的病机特点,形成以治疗烦、急、热为要点的辨证思路,从经方入手,筛选黄连阿胶汤、大补肝汤等作为主方,应用于不寐病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不寐 阴阳 经方 龚丽娟
  • 简介:人参药用范围广泛,长期以来多作为补益药物使用,而忽视其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姜良铎教授认为人参自古就被奉为拯危救脱的要药,在急诊临床中更能显示其卓越的临床价值。但在现代人参应用上面临诸多问题,急诊应用人参时要注意古今异同,随证而变,配伍精当三方面。学习姜良铎教授应用人参的经验往往能够使急危重症患者病情缓解,扭转病势,转危为安。

  • 标签: 人参 急救 配伍 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