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检查对急性肠梗阻早期诊断的价值,为广大医护人员在面对急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上问题上提供科学的指导,增强精确度和可靠性。方法选择从2013年8月到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3例急性肠梗阻早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CT影像学检查和X线检查,确定所有患者都为急性肠梗阻早期表现,在判断肠梗阻部位方面,以手术所见为金标准。分析总结患者在CT影像学的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病例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23例患者中X线的检查准确率高达78.26%(18/23),而利用CT影像学检查准确率高达100.00%,CT诊断比X线诊断准确率更高,效果更为精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位肠梗阻11例,低位肠梗阻12例。结论急性肠梗阻其致病原因多样,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应根据患者患病情况再进行用药及相关处理。生活方式不健康患病率越高。所以对病因诊断的正确性关系到病情的控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急性肠梗阻早期的诊断方式选择上看来,根据研究的结果显示,利用CT诊断效果更好,更能清晰地发现病灶和相关病情,有较高的准确性,该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CT检查 急性肠梗阻早期 X 线检查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方法:收治90例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5例。腹腔镜组按照腹腔镜手术要求操作,开腹组根据开腹手术要求和流程操作。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进食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比开腹组短,且手术切口长度也短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止痛药物使用率均少于开腹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手术来治疗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所具优势明显,创伤小且患者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少,在临床中可积极运用。

  • 标签: 治疗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急性粘连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肠内排列术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病患中选择近期入院治疗的 46例进行分组研究,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表明研究组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传统组,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小肠内排列术治疗广泛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显著优于传统肠梗阻手术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广泛粘连性肠梗阻 小肠内排列术 传统肠梗阻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急性肠梗阻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3例,给予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67例,给予腹腔镜手术.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则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腔镜手术对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腹腔镜 急性肠梗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开放手术,观察组应用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的出血量,进而恢复肠功能,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结肠癌 急性肠梗阻 手术方式 并发症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