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大肠癌术后腹腔内转移治疗失败第二位原因。因此,如何防止癌细胞腹腔内转移自然就成为人们关心一个话题。所谓腹腔化疗,就是将化疗药物在体外按照要求配置完毕后,在规定时间内将药物次序直接注入腹腔,使药物直接与腹腔内残留癌细胞作用,

  • 标签: 护理学 中医肿瘤学 腹腔化疗
  • 简介:恶性肿瘤作为临床常见一种心身疾病,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本文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对肿瘤发生与情志之间关系进行介绍,对肿瘤、伴发症状,以及治疗中引发各种情志变化进行阐述,并对情志影响恶性肿瘤机理进行分析,对临床常用干预方法进行总结。提示不良情志会加剧肿瘤进展,而良好情志有助于病情稳定乃至患者长期生存。

  • 标签: 情志 心理 恶性肿瘤
  • 简介: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有疗效优势,发挥这个优势总则是辨证论治,三个关键"胃气为本","处处顾正"和"意疗配合".

  • 标签: 恶性肿瘤/中医药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恶性肿瘤风湿样表现临床特点,以提高识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8年1月到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32例恶性肿瘤风湿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这32例病患中有属性风湿14例,恶性肿瘤骨转移18例,这两种情况,肿瘤类型和分布部位都较为广泛,没有哪一种占有优势,临床上误诊几率较高。结论实际临床中,医生对肿瘤和骨骼关节肌肉疼痛相关性认识还不够,会忽视肿瘤,故若病患出现了骨骼关节肌肉疼痛,可以对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进行排除,其余的如果对一般性镇痛药和激素疗效都不佳时,且病患年龄大于60岁时,需要注意恶性肿瘤存在可能。

  • 标签: 恶性肿瘤 风湿性疾病 肿瘤转移
  • 简介:中医中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上作用显著。本文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论述王彦晖教授治疗肿瘤经验:①肿瘤演变种子-土壤-毒草学说;②辨证上辨象论治,尤重舌、脉;③状态调理,阴平阳秘防治观。王教授以此治疗各种恶性肿瘤,验之有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 王彦晖 舌脉象 状态调理
  • 简介:摘要本文从肿瘤微血管生成分子机制,微血管密度检测方法及标志物选择、微血管密度临床病理意义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其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综述,对其指导临床判断不同肿瘤类型生长、浸润及转移程度所存在差异做一简要评述,为后续通过开展微血管密度深入研究以完善临床预测、治疗肿瘤,准确判断其预后方法提供指导。

  • 标签: 恶性肿瘤 微血管密度 临床病理意义
  • 简介:目的:通过对肺癌、胃癌、肠癌、肝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肿瘤患者体质类型分布规律,为中医疗法预防及治疗恶性肿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采用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得分法及中医舌象分析仪检测法进行结果比对,获得123例肺癌、107例胃癌、117例肠癌及129例肝癌患者为有效研究对象,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相关研究。结果:肿瘤患者中平和质占18%,8种偏颇体质占82%;肺癌患者中气虚质居多,其次阳虚质;胃癌患者以阳虚质、气虚质较多见;肠癌患者中以气虚质和阳虚质较多,肝癌患者中血瘀质较多。对照组人群中,平和质占32%,偏颇体质占68%。结论:不同类型肿瘤患者有不同体质分布特点,肿瘤患者与一般对照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有差异,肿瘤患者中医体质年龄及性别分布未发现统计学差异。

  • 标签: 中医体质 胃癌 肺癌 肠癌 肝癌
  • 简介:1中医膏方治疗历史渊源中医膏方治疗,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和〈五十二病方〉[1].〈五十二病方〉有"肪膏""脂膏""彘膏"等.〈黄帝内经〉有"豕膏""马膏"记载.〈神农本草经〉首次记载了熬煎制胶方法.〈金匮要略〉将内服膏剂称为"煎".至六朝隋唐时期文献中出现补益类膏方.明清时期医家又将在剂型方面适宜滋养膏状内服剂型应用于冬令进补,膏方逐渐成熟,膏方命名更明确.

  • 标签: 中医膏方 恶性肿瘤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