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复方逍遥散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阻滞剂米非司酮(RU-38486)对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的负反馈调节功能。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EX)组、RU-38486组、逍遥散组、Ru-38486联合逍遥散组。除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大鼠每天均在慢性应激刺激前2h腹腔注射DEX(0.1mg/kg),然后各组大鼠均给予慢性应激刺激,共21d。第21天,各组大鼠麻醉后,腹腔主动脉取血2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皮质酮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RU-38486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结论:RU-38486可能通过作用于海马神经元细胞的GR受体而抑制HPA的负反馈功能;甲药复方逍遥散也可抑制HPA的负反馈功能,但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性应激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GR受体拮抗剂 逍遥散 血清皮质酮
  • 简介:作者简介李念(1976-)女,主治医师,主要出事康复针灸临床工作。摘要目的观察平衡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平衡穴位踝痛穴为主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艾司唑仑口服,治疗30d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733%,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平衡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较好。

  • 标签: 原发性失眠 平衡针灸 针灸学Clinic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Primary Insomnia of 30 Cases by Balance Acupuncture
  • 简介: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对于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孜革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基本医疗服务市场博弈平衡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目前基本医疗服务市场博弈平衡的理论及应用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基本医疗 博弈 对策 服务市场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医院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研究改进医院管理具体措施。方法制定各科室内部不同等级的绩效工作标准指标,分析比较各科室之间同期绩效水平和不同时期指标的差别。结果将医院的目标化管理责任制落实到每个科室和每个人,能发现医院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为更科学的制定绩效指标提供参考依据。结论绩效考核平衡计分法有利于确保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的标准化、统一性、完整性。

  • 标签: 绩效考核 平衡计分法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05-0042-02
  • 简介:高校的教学督导员在教学督导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各类冲突,特别是教师与教学相关各类角色之间的冲突,即教师在学校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冲突,常常是影响教师教学行为和教学水平发挥的重要原因。作为主要督导对象——教师的这些角色冲突能否消解并建立和谐的平衡,直接关系到教学督导效能的提高。

  • 标签: 教学督导 教师 角色冲突 平衡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对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通督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雷公藤组6组。第1天在大鼠尾巴基底部的松弛皮肤,皮下注射含有300μgⅡ型胶原蛋白的乳化剂,7d后,皮下再次注射含有100μgⅡ型胶原蛋白的乳化剂,造成胶原诱导关节炎模型。从第13天开始灌胃给药18d,在第31天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CRH、ACTH和COR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血清CRH、ACTH和CORT的水平皆有显著降低(P〈0.01),补肾通督3组大鼠的血清CRH、ACTH和CORT的水平较模型组皆有显著上升,其中高剂量组的水平与雷公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督胶囊可以提高大鼠血清CRH、ACTH和CORT的含量,故其临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很有可能是由于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调控作用。

  • 标签: 胶原诱导关节炎 补肾通督胶囊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补肾通督胶囊对肾虚寒凝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L-10的影响。方法:入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治疗组口服补肾通督胶囊,对照组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均服药12周,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Th17/Treg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血清IL-17A、TGF-β1、IL-10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与各自治疗前相比,Th17及Th17/Treg显著降低(P<0.01),Treg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与各自组治疗前相比,IL-17A显著降低(P<0.01),TGF-β1、IL-10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治疗组TGF-β1与IL-10升高更加明显(P<0.01),IL-17A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通督胶囊可以明显降低肾虚寒凝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水平,降低血清IL-17A含量,而使血清TGF-β1、IL-10含量升高。

  • 标签: 补肾通督胶囊 类风湿性关节炎 TGF-Β1 IL-10 TGF-Β1 IL-10
  • 简介:此前,我们已经就中医药学的肾主生殖理论作过某些研究,提出了一些理论假说[1],也从机体雌雄素交叉代谢及其平衡的角度探讨并提出了关于肾主生殖的研究问题[2]。这里,我们更具体一点地讨论肾主生殖与性激素合成及其在血液和脏器组织中的浓度分布动力学平衡问题。

  • 标签: 肾主生殖 力学平衡 浓度分布 激素合成 分布动力学 中医药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平衡火罐配合中药封包模式,比较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本次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患者,患者人数为30例,常规组采用牵引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平衡火罐配合中药封包。结果:通过对患者治疗后的评分情况比对,试验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疼痛症状、运动障碍、活动受限以及感觉障碍均有明显改善(P<0.05)。常规组患者中治疗前JOA评分、治疗后JOA评分、随访1个月评分等相比较试验组效果较差,评分分别为16.2±4.3、21.2±1.0、21.3±0.1。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平衡火罐配合中药封包治疗,患者情况明显改善,整体效果较好。

  • 标签: 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 平衡火罐配合中药封包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蛇葡萄素对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血清和结肠IL-17A、IL-21、IL-23含量和结肠IL-17A、IL-21、IL-23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对照组、蛇葡萄素低剂量组、蛇葡萄素中剂量组、蛇葡萄素高剂量组6组。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复制实验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各组分别灌胃给药7d,测定大鼠结肠湿重及长度、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血清和结肠中IL-17A、IL-21、IL-23含量和结肠IL-17A、IL-21、IL-23mRNA表达。结果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结肠湿重指数、结肠MPO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血清和结肠中IL-17A、IL-21、IL-23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大鼠结肠中IL-17A、IL-21、IL-23mRNA表达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蛇葡萄素组和美沙拉秦组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蛇葡萄素可下调血清和结肠中升高的IL-17A、IL-21、IL-23含量,下调结肠中升高的IL-17A、IL-21、IL-23mRNA表达,调节IL-23/IL-17炎性功能失衡可能是其减轻结肠炎性损伤的机制之一。

  • 标签: 实验性结肠炎 蛇葡萄素 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炎性轴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23
  • 简介:脑卒中是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而脑卒中后运动功能中平衡能力的丧失或减退表现得尤为突出,其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的自主性产生重要影响。脑卒中,中医学称之为“中风”。中医基础理论认为此病之病机,不外乎风、火、气、痰、虚、瘀六种。病性多本虚标实,上盛下虚,在本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痰瘀阻。而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主因其髓海空虚,兼痰浊瘀血上扰而发病。本文对近年来针刺和(或)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 标签: 针刺 康复治疗 平衡障碍 综述
  • 简介:长寿是人类始终追求的梦想。在中共中央与国务院所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称,"全民健康是建设中国的根本目的"。20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0岁,这说明了我国目前的个人生活水准,正在稳步提升。

  • 标签: 平衡膳食 长寿 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专家 全民健康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干预对卵白蛋白(OVA)诱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模型小鼠中Th1/Th2细胞及其转化因子表达的影响,揭示电针干预改善迟发型过敏反应的作用机理。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OVA-DTH)、电针治疗组(DTH+EA)、假电针治疗组(DTH+Sham),每组8只。电针治疗组予电针“足三里”穴,连续刺激7d;假电针组在“足三里”穴下5mm处的非穴位施行电针,时间同前。分离脾脏单个核细胞,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学检测CD4~+IFN-γ~+T细胞和CD4~+IL-4~+T细胞数量,实时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T-bet及GATA-3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针“足三里”减少T-bet(IFN-γ转录因子)蛋白表达,降低CD4~+IFN-γ~+T细胞比例,抑制Th细胞向Th1分化。结论电针干预通过抑制Th1分化,重建Th1/Th2平衡,改善Th1介导的过敏性皮肤炎症。电针足三里可作为过敏性炎症和Th1介导的炎症反应有效疗法。

  • 标签: 电针 足三里 炎症 TH1/TH2 迟发型超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