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厨房是一家烹制吃食的场所,故应安排在吉位,以保障家人所食之物是有益健康的。应保持厨房的洁净与通风,厨房的用品不能摆得杂乱无章,柴米油盐、锅碗瓢盆都应该有相应的位置,使用起来方便、应手,方是合理的设置。现代化的厨房已与过去的火灶相去甚远了,管道煤气灶、电炉、微波炉、电饭煲等替代了原来灶的功能。除此之外,厨房中的雪柜、水位、灶君等物件的摆局亦影响厨房的吉凶。

  • 标签: 厨房 风水学 身体健康 雪柜 布局 炉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的安全隐患,加强手术患者的安全核对的预防措施。方法针对手术室的常见风险因素,应用系列安全核对记录,包括手术患者身份识别的腕带,手术部位标识,应用“术前准备单”和“手术安全核对单”,实施麻醉与手术前的“暂停”程序,防止错误的患者,错误的手术部位及术式的错误。结果实施环环相扣的手术患者安全核对,无一例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了医生和病人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结论强化了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了风险管理的能力,确保了手术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加强 手术患者 安全核对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医院供应无菌物品的部门,负责医院复用医疗器械、物品清洗消毒灭菌及供应工作,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高低,将对整体医院医疗质量以及水平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也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具有密切关联性。故此,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采取有效管理模式十分关键,能够为临床医疗质量提供积极保障的同时,保证患者的医疗以及生命安全。本文将围绕安全管理模式展开,探究其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应用的临床研究,报告如下。

  • 标签: 安全管理模式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实施效果及其价值。 方法: 在我院急诊科 患者中选取 2017 年 8 月 -2018 年 8 月共 200 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 对象,以电脑随机的方法将他们对半分为对照组( n=100 ) 和实验组( n=100 ) 。对照组急诊患者 采用常规护理 管理方式 ,而实验组急诊患者 则采用 护理风险管理 。对比 两组 患者护理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医患纠纷 发生情况和 患者对 急诊 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医患纠纷发生率低 于对照组, 实验组患者 的护理满意度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开展风险护理能够 有效降低 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医患纠纷 ,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具有较高的临床 推广价值 。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急诊科 安全管理 效果 满意度 医患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7年 4月—— 2018年 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 6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n=30例,实施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对照组( n=30例,采用常规手术室风险管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风险事件发生率作比较。结果: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比研究组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 标签: 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 安全隐患自查模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目的:探究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对内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9月,自2017年1月起在内科病区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组成管理小组,针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化调整,比较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前后内科病区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在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后,内科病区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后,内科病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内科病区实施规范化风险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控制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内科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风险管理 规范化管理
  • 简介:为了提高护理工作在医疗活动中的抗风险能力。应该做到:①护理活动与书写护理文件必须规范化;②护理活动要在法律、法规的规定范围内;③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尽量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 标签: 护理风险 护理活动 职业暴露 护理管理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时间段内78例患者开展分析,入选患者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分析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防范管理对策。结果 临床导致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自身疾病、心理状态,护理人员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沟通频率较少以及医疗设备因素。结论 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相对较多,主要包括患者病情、心理因素,护理人员缺少经验、缺少责任心以及护患之间缺少交流等,临床需要结合情况进行针对性管理,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发生率,提升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临床护理 风险因素 管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