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9 个结果
  • 简介:多涎是指唾液分泌过多,频繁吞咽或吐出,甚至自行流出口外的病症。唾液又叫口液、口水、口津、唾沫,其中较清稀的称作涎,较稠厚的称作唾。《黄帝内经太素·卷第二十九》[1]云:"津液各走其道。目为泣道,腠理为汗道,廉泉为涎道,鼻为涕道,口为唾道也。"由此可见,涎、唾略有不同.

  • 标签: 多涎症 病机 治疗
  • 简介:骨质疏松是指全身骨骼中骨量减少的一系列症候群,罹患该病者骨髓中脂肪被耗尽,全身骨骼中骨密度和骨质量显著下降,其特征是骨骼中的矿物质的大量流失和骨微结构的不可逆性恶转。骨骼质量的下降与骨折风险的增加,使得该种疾病日益成为公众健康的新难题,在老龄化国家中日益引起关注。诸多学者在中西医不同领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但还未对其机制形成系统的认识。通过对目前研究成果加以综合论述,希望对今后研究其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 简介:重阳思想源远流长,是《黄帝内经》中蕴含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此观点认为阳气是生命存在的基础,人体气血的运行、躯体的运动、疾病的防护等都离不开阳气的温煦、推动和卫外等功能。抑郁以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这正是阳气不足或阳气运行障碍的外在表现。抑郁的形成与阳虚体质和五脏阳虚息息相关,故在治疗上应以补阳、温阳、通阳等为主要治疗法则,首要措施便是畅达阳气,再佐以疏肝解郁、宁心安神,共奏达郁之功。

  • 标签: 内经 重阳思想 抑郁症
  • 简介:抑郁属中医郁证范畴,中医对抑郁的治疗有着独到的经验与疗效。据有关研究表明,抑郁患者出现烦躁的频率很高,仅次于情绪低落,某些阶段患者的烦躁症状会尤为明显,甚至出现冲动轻生的可能,严重影响着自身和家人的生活质量。而目前对于此多从气郁化火与阴虚火旺的角度来论治,鲜有虑及肾阳亏虚与心脾两虚者。

  • 标签: 抑郁症 烦燥 丹栀逍遥散 天王补心丹 归脾汤 甘麦大枣汤
  • 简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经治疗缓解后而遗留下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传统中医认为,气虚血瘀是中风后遗的主要病机,过伟峰教授临证30余年,独辟蹊径,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肾虚是中风发病的病理基础,痰瘀互结是中风后遗的基本病机,提出补肾化痰通络是治疗中风后遗基本大法,自拟"中风方",标本兼治,临证时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中风后遗症 肾虚痰瘀 临床经验
  • 简介: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生物医学数据库中关于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区间均从建库至2016年11月。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以修改后Jadad评分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及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Me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针灸疗法或加药物治疗为干预措施进行随机对照研究12篇,其中高质量3篇,低质量9篇,合计9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针灸治疗或结合药物治疗POP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疼痛积分、提高腰椎L2-4骨密度(BMD)、碱性磷酸酶(ALP)等方面有显著的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维持及提高血清骨钙素(BGP)的方面疗效相当,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该研究显示针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对于改善临床症状、提高BMD是安全有效的,但在改善BGP方面差异不大,临床值得重视与推广应用。但该研究纳入的RCT的质量与数量有限,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 标签: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针灸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