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水肿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6-16
/ 2

中医治疗水肿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

何文华

新化县城乡居民医保管理局湖南娄底417600

【摘要】目的:对中医治疗水肿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70例水肿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加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2(91.42%)例,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2(5.71%)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25(71.42%)例,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9(25.71%)例,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对水肿皮肤瘙痒患者进行中医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中医治疗;水肿皮肤瘙痒;临床治疗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其中部分不良的习惯就能够导致患者出现不良情况,水肿皮肤瘙痒症就是其中之一[1],其一般由肾炎等疾病引起,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水肿和瘙痒的情况,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能够产生不利影响,所以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研究对象为我院70例水肿皮肤瘙痒患者,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70例水肿皮肤瘙痒患者设为我院本次研究对象,其进行治疗的时间均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7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5例患者。实验组中,男性患者数量为19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6例,年龄最小为45岁,年龄最大为76岁,平均(69.2±4.5)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数量为18例,女性患者数量为17例,年龄最小为46岁,年龄最大为78岁,平均(68.7±5.1)岁。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患者一般资料P>0.05,符合对比要求。

1.2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实验组患者加用中医治疗,方法如下:

1.2.1常规治疗方法

给予患者进行降低尿蛋白、控制血压以及限制饮食等对症治疗;给予患者服用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缬沙坦进行治疗,每日服用1次,每次服用20mg。

1.2.2常规治疗加中医治疗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饮食以及适量运动;指导患者使用清宣止痒汤加减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加用黄连、土茯苓以及地肤子等药物,以起到清热解毒、祛风止痒的作用,患者每日早晚餐后服用,每日服用1剂,每剂为150——200ml,全部患者连续用药2周。

1.3观察项目及标准

(1)治疗效果;(2)不良反应发生率。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患者恢复健康为痊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显著改善、患者逐渐趋于健康为显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好转、但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为有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甚至更加严重为无效。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显效+有效[3]。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表1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2(91.42%)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25(71.42%)例,差异显著,P<0.05.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在中医理论中,水肿瘙痒症可被称为风瘙痒或是痒风,患者发病以后,虽无疮疥但是遍身瘙痒[4],中医理论认为患者发生水肿瘙痒症的主要原因是肌肤之内蕴含风寒或是湿热之邪气并且得不到良好的疏泄,或是风邪在患者的体内留存过久,化火生燥并导致患者的津血出现枯涩的情况,使患者的皮肤得不到良好的润养,进而出现水肿瘙痒症[5]。由此,对患者进行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清热祛湿或是祛火润燥为主要手段。在本次研究中给予患者使用清宣止痒汤加减,将其中所含有的中药材进行合用,对肾炎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疗的作用。

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32(91.42%)例,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2(5.71%)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人数为25(71.42%)例,不良反应发生人数为9(25.71%)例,差异显著,P均<0.05.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认为,对水肿皮肤瘙痒患者进行中医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莞然.玉液汤加减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73-75.

[2]潘毅,刘文君,李兰芝,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皮肤瘙痒症临床效果Meta分析[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1):13-18.

[3]胡巧玲,马春林.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3):95-96.

[4]杜翠翠,周丰宝.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皮肤瘙痒症62例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6,(1):85-87.

[5]李小清,潘永林,孙小平,等.皮肤瘙痒症临床治疗与瘙痒介质的关系分析[J].西部医学,2015,(8):1203-1205,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