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HPLC法检查盐酸左旋咪唑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75%磷酸二氢铵溶液(用二异丙胺调节pH值至7.0)-乙腈(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 215nm;进样体积10μl。结果:方法的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及耐用性良好;在盐酸左旋咪唑的进样量为0.8μg~3.6μg范围内,盐酸左旋咪唑进样量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8%,RSD为0.74%(n=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有效检测盐酸左旋咪唑的含量。

  • 标签: 盐酸左旋咪唑 含量 HPLC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配合椎管内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数字表法将 2016 年 2 月 -2017 年 6 月 90 例椎管内麻醉患者分组。对照组用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配合椎管内麻醉,观察组进行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配合椎管内麻醉。比较两组椎管内麻醉效果;血压波动等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后患者血管相关指标。起效时间。 结果:观察组椎管内麻醉效果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血压波动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干预前两组血管相关指标相近, P > 0.05 ;干预后观察组血管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 P < 0.05 。观察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咪唑安定配合椎管内麻醉的临床效果确切,起效更快,减少血管因素波动,维持术中生命体征平稳。

  • 标签: 舒芬太尼 咪唑安定 椎管内麻醉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的合适镇静深度及合理用量。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到我院进行椎管内麻醉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6例。在进行区域常规的麻醉且效果确切后,A、B、C组使用咪唑安定至OAA/S镇静深度Ⅱ、Ⅲ、Ⅳ级。观察并分析三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对病人术中烦躁的发生率及近事遗忘率进行评估,并统计各组病人咪唑安定的平均用量。结果给药前后,三组患者HR无明显变化;MAP呈下降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O2有明显下降趋势,A、B组与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烦躁率23.7%,明显高于A组3.8%和B11.5%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事遗忘率A组80.7%,B组92.3%,C组100%。平均镇静用量A组为(0.04±0.01)mg/kg、B组为(0.06±0.02)mg/kg,C组为(0.12±0.05)mg/kg。C组用量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的合适的镇静深度为OAA/SⅢ级,合理用量为(0.06±0.02)mg/kg。

  • 标签: 咪唑安定 区域麻醉 镇静深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亢在临床治疗中应用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对照组和实验组区分46例甲亢患者,每组23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甲巯咪唑能够更好地调节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且对肝功能损伤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丙硫氧嘧啶的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

  • 标签: 甲巯咪唑 丙硫氧嘧啶 甲亢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咪唑安定和水合氯醛用于小儿心脏彩超检查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6月(改为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100例(改为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50例,A组于心脏彩超检查前减少睡眠,配合10%水合氯醛50-80mg/kg口服,B组在检查前减少睡眠,配合咪唑安定0.5-0.75mg/kg。观察两组患儿在用药后入睡时间、清醒时间、镇静效果、患儿状态、不良反应和安全性等。结果:A组46例患儿能够在30min之内入睡,镇静成功率92.0%,其中4例患儿出现活动过度、苏醒延迟和恶心呕吐等并发症。B组49例患儿能够在30min之内入睡,镇静成功率98.0%,并无不良反应。两组在对照中数据差异明显,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心脏彩超检查前,减少小儿睡眠配合咪唑安定比10%水合氯醛镇静效果更有效,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心脏彩超 咪唑安定 水合氯醛 小儿 镇静效果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