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态度、行为,以及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探讨对社区高血压人群实施分级管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及护理体会。为防治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本社区150例高血压患者实行建档随访、健康教育、饮食干预、用药指导、适宜运动、心理疏导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142例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高值,Ⅰ级高血压8例,Ⅱ级高血压6例,4例血压不稳定。大部分患者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得到改善,提高了患者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了患者持治疗的信心,增加其管理依从,从而提高社区居民防病治病的意识。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控制血压,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降低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是提高高血压病人群防治有效的途径,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控制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高血压病,护理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社区模式的构建思路并试评价其意义。方法对医院所在社区保障人员的进行分类,分别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建模、组织培训、比对等试构建急诊-社区模式,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并统计,对实施急诊-社区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建模和构建急诊-社区模式后,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调查反馈信息统计比较表明,干预组在现场急救人次数、120拨打数、季节性疾病发病率、心理应激发生率方面较对照组都有明显降低;而在急救药品知识掌握打分上有明显上升。结论构建和实施急诊-社区模式有利于医院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善保障社区人员的身体健康。

  • 标签: 急诊-社区 模式构建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高血压患者社区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某社区在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间收治的240例慢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结果经干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跟踪观察与随访,两组患者在服药依从、膳食、锻炼方面均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慢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一系列的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改善对血压的控制情况。

  • 标签: 慢性高血压 社区预防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社区老年居民慢性病患者体质类型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对到北京市朝阳区香河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门诊就诊的社区居民,运用中医体质辨识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306例中,男性84例,占27.45%,女性222例,占72.55%。平和质者30例,占9.80%,偏颇体质者276例,占90.20%。男性平和质、痰湿质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P〈0.05),女性阳虚质所占比例高于男性(P〈0.05)。不同年龄阶段者9种体质类型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下、60岁及以上者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的人数分布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6例中有慢性病者250例,其中平和体质者20例(8.00%),偏颇体质者230例(92.00%);无慢性病的56例中,平和质者10例(17.86%),偏颇体质者46例(82.14%)。偏颇体质在有慢性病者中所占比例高于无慢性病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不同体质者患慢性病情况进行统计,痰湿质者患慢性病的比例最高,其次分别为气郁质、气虚质、阴虚质和阳虚质。被调查者中各类慢性病中,患有高血压病者比例最多,其次为骨关节病、心脑血管病、慢性胃炎、高脂血症、失眠、糖尿病等。不同慢性病患者偏颇体质的分布情况各有不同。结论社区老年居民慢性病患者偏颇体质居多,其体质分布与年龄、性别,以及所患疾病具有一定关系。

  • 标签: 中医体质 慢性病 老年人群 年龄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为国内深化社区、家庭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整合医院、社区健康教育资源,探索医院和社区医疗人员的团队合作模式等提供模板和依据。方法2014年3月到2015年12月期间,从建德新安江的六家社区常驻人口符合入选标准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建立健康教育联系卡,按照高血压患者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对研究对象实施系统化、连续性健康教育一年,整理分析其相关资料。结果对研究对象实施健康教育一年后,研究对象对高血压认识显著提高;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平均下降30-35mmHg;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作为一套可行、系统、科学的工作模式,提高医护人员技能和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教育能力,最终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 标签: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健康教育模式 高血压 自我教育
  • 简介:目的观察预防治疗季节变应鼻炎(AR)的疗效。方法选择变应原为蒿属花粉的中-重度持续AR患者60例,随机分为预防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花粉季开始前2周口服中药进行预防治疗,对照组不予干预。花粉季开始后,2组患者均口服中药治疗6周。随访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流涕、鼻痒、喷嚏、鼻塞、眼痒症状评分及鼻部体征,并定期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评价AR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在花粉季高峰时治疗组流涕、鼻痒、鼻塞症状评分及RQLQ评分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整个花粉季期间,治疗组眼痒症状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鼻部体征总体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花粉季前2周预防治疗秋季蒿属花粉过敏的AR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季节性 预防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治疗中采用二甲双胍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瑞格列奈治疗,观察组运用二甲双胍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幅度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前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与高密度脂蛋白指数上,观察组改善幅度要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治疗中采用二甲双胍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糖,同时稳定其他血脂以及血糖生化指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2型糖尿病 社区治疗 二甲双胍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自身免疫肝病不同亚型,即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胆管炎(PSc)患者中隐匿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并探讨隐匿HBV感染与ALDS之间有无相关。方法检测386例HBsAg阴性自身免疫肝病患者初诊血清标本(自身抗体、HBVM、HBV-DNA)等。结果发现有HBVM阳性患者168例,占43.52%,其中HBV-DNA阳性19例,占11.3%。168例隐匿HBV感染患者中AIH、PBC和PSC患者分别为50.59%(85/168)、47.02%(79/168)和2.35%(4/168)。结论自身免疫肝病患者中隐匿HBV感染率较高,ALDS与隐匿HBV感染密切相关。

  • 标签: 肝炎,自身免疫性 隐匿性HBV,乙型 DNA 感染
  • 简介:目的:观察从脾论治慢性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Chronic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CITP)临床疗效,为CITP的治疗开拓思路。方法:符合入选病例标准的CITP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健脾益气摄血(A)组、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颖粒联合泼尼松(B)组、泼尼松对照(C)组3组,分别给予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颗粒、健脾益气摄血配方颖粒联合泼尼松、泼尼松治疗,各组疗程均为21d。对3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止血及血小板疗效分级评分,比较3组中医证候疗效、血小板与止血疗效。结果:1)中医证候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14/20)、75%(15/20)及55%(11/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小板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0.00%(10/20)、75%(15/20)及45%(9/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血小板疗效优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止血疗效比较:A、B、C组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14/20)、75%(15/20)及55%(11/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组止血疗效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气摄血法中药治疗慢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确有疗效,为从脾论治慢性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从脾论治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