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100 个结果
  • 简介:隔物灸作为间接灸的一种,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中,其独特的作用方式引发了人们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度思考。从穴药结合、穴灸结合、穴药灸结合阐述其作用方式;从穴位特异性、药物的透皮性、艾灸的热辐射性分析其作用机制,凸显出该疗法穴、药、灸三位一体作用于机体发挥效应的优势所在。

  • 标签: 隔物灸 穴位 药物 热辐射
  • 简介: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摸索过程,大体经历了“外风学说”和“内风学说”两个阶段,唐宋以前的医家发挥了外风理论,重视“内虚邪中”学说,金元以后,持外风论者渐少,但外风在中风病的发病、病程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不可忽视,现代生物学研究亦证实了外风与中风病的发生之间的联系。因此,在中风病的诊治过程中,应注意袪外风之法的应用,充实中风病的治疗理论,以期更精当准确地辨治中风病。

  • 标签: 中风病 外风 探析
  • 简介:目的观察菟丝子对番泻叶诱导急性腹泻小鼠的作用。方法采用番泻叶诱导急性腹泻小鼠模型,通过考察模型小鼠首次腹泻时间与稀便数量评价菟丝子的止泻作用;通过考察菟丝子对正常小鼠胃排空与小肠推进率的影响,初步探讨菟丝子的止泻机制。结果菟丝子中、高剂量能明显延长急性腹泻小鼠首次腹泻时间,减少腹泻次数;菟丝子不同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正常小鼠的胃排空和小肠推进。结论菟丝子具有一定的止泻作用,其止泻机制与抑制胃肠运动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菟丝子 急性腹泻 胃排空 小肠推进率
  • 简介:[目的]观察通络方药酒外敷配合神灯照射促进内瘘血管穿刺后修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内瘘穿刺失败或按压不当致血液漏于皮下、局部瘀血肿胀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24h内予冰敷以防止血肿增大,24h后,对照组使用传统湿热敷的方法处理,观察组用通络方药酒外敷于穿刺血管穿刺点周围局部,避开穿刺点,辅以神灯照射。两组均每天2次,每次30min,连续5d。[结果]观察组在血管弹性、硬结发生、皮下血肿消散时间、透析血流量及疼痛程度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络方药酒外敷配合神灯照射有利于内瘘血管穿刺后修复,缩短皮下瘀血消散时间,避免硬结形成,保证血流量,减轻疼痛,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 标签: 通络方药酒 神灯照射 内瘘血管 穿刺 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