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其他不同部位损伤的相关因素、救治措施及临床效果,以期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水平。方法对109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受伤原因、损伤严重程度、死亡率及临床救治措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9例患者中治愈69例,占633%;轻残21例,占193%;重残11例,占100%;植物生存状态5例,占46%;死亡3例,占28%。结论合理选择救治程序至关重要,重视院前急救和术后综合治疗,明确颅脑损伤与颅外损伤组合特点,对认识各部位伤情的组合关系,强调整体复合意识,指导分类救治是有益的。

  • 标签: 颅脑损伤 多发伤损伤 救治
  • 简介:根据DSM-IV、MMSE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等评判标准,将90例多发梗塞性痴呆(MID)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西药组(双益平)、针灸加西药组各30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针灸组、针灸加西药组的治疗效果成于单纯西药组。说明针灸能改善MID患者的记忆功能与临床症状。

  • 标签: 针灸 双益平 多发梗生 痴呆
  • 简介:通讯作者张倩(197710-),女,汉族,籍贯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职务及职称主治医师,从事专业医学影像诊断。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MM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骨髓穿刺或临床证实的29例MM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29例MM中,X线平片阴性4例,CT阴性2例,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及骨质破坏。结论MM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临床、影像、实验室与病理相结合可显著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骨质破坏 X线平片 CT MRI
  • 简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ssyndrome,TS),是指以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为特征的一类神经精神疾病[1]。临床表现为反复、快速、非节律性的刻板动作或发声,如眨眼、咧嘴、扭颈、耸肩、鼓肚、撅臀、跺脚以及喉中不自主怪声等,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时期,通常在5~10岁最为多见,男孩多于女孩。本病的原因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可能与神经生化代谢[2]及遗传、精神、环境等因素[3]有关,并与患儿的体质有极强的相关性。中医认为不同年龄的群体具有不同的体质类型和体质特征[4],抽动症的发病可能与某类型体质的小儿有一定的相关性。多发性抽动症成人的发病率远低于儿童,其原因可能在于成人与小儿的体质基础不同,一些临床研究结果亦提示本病与小儿体质有相关性[5]。我们在临证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过程中“,因质制宜”,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现将其辨治思路分析如下。

  • 标签: 小儿体质 多发性抽动症 “因质制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特征是突然的、不自主的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眨眼、搐鼻、努嘴、面部肌肉抽动作怪相、摇头、耸肩、喉中作响、秽语、踢腿蹬足、腹部鼓缩等症状。多发生于2—12岁儿童,有文献报道男孩发病率较女孩高出3倍。近年来多发性抽动症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本病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易于反复,治疗较困难,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育有很大的影响。李宝珍老师业医30余年,是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先后师从王士相和李少川两位儿科大家,尽得其传。

  • 标签: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中医药疗法 李宝珍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及比较不同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MM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化疗方案及疗效评价。结果:30例MM患者以骨痛为首发症状的有21例,其中腰骶痛最多见,误诊6例,误诊率达20%;实验室检查:贫血25例,白细胞减少7例,血小板减少4例,肾功能不全9例,尿蛋白阳性12例,尿本周蛋白阳性8例,化疗3个疗程后白细胞及血色素较前明显升高,肌酐较前显著降低;30例骨髓检查均提示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浆细胞1.5%-55.5%,均有原、幼浆细胞及浆细胞形态异常。21例X线提示有异常改变,部位主要在颅骨、肋骨及骨盆等。治疗以VAD、TD+亚砷酸、MP等化疗方案为主,各种方案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M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首诊常以骨痛、贫血及肾损害等为主,不同化疗方案比较无显著差异,宜进一步增加样本含量明确疗效差异。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特征 化疗 疗效分析
  • 简介:恢复疲劳,尤其是熬夜后,消除大餐后的积食,润肺,解酒,让兴奋的神经安眠,治疗偶发伤口,保护狂野的心,

  • 标签: 蜂蜜 作用 用法 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