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刺支沟治疗岔气。方法:通过针刺支沟治疗多年岔气1例。结论:针刺治疗岔气具有特异性疗效。

  • 标签: 支沟穴 针刺 岔气
  • 简介:摘要:目的:针刺支沟治疗岔气。方法:通过针刺支沟治疗多年岔气1例。结论:针刺治疗岔气具有特异性疗效。

  • 标签: 支沟穴 针刺 岔气
  • 简介:摘要针刺运动疗法包括针刺和运动两个治疗因素,即在针刺的同时或在针刺之后或在针刺之前运动患部。笔者自2003年运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急性疼痛性疾病,针刺运动疗法采用远部取,必要时配合局部取,该法见效快,疗效肯定,现将其取原则及运用举验报道如下关键词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疼痛性疾病、取原则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6)3-021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顽固性呃逆采用针刺上廉泉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4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呃逆消失时间方面,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65%,对照组为82.61%,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顽固性呃逆采用针刺廉泉进行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病程,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针刺 上廉泉穴 顽固性呃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神经性耳鸣采用针刺耳鸣为主治疗的效果如何。方法:参与到本次实验的患者有60名,主要是我院在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神经耳鸣患者,因为本次实验采取的是对比的研究方式,每组有30例。本次实验中采用常规针刺法的是对照组,而选用敦煌《灸经图》针刺耳鸣为主的是治疗组。在治疗进行了4周以后将2组的耳鸣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同时还有耳鸣残疾评估量表,以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各方面的评分方面都有所降低,但是在具体的数值方面治疗组要比对照组优异。结论:进过分析与研究后了解到,针刺耳鸣在治疗神经性耳鸣的临床疗效方面确有奇效,非常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敦煌《灸经图》 耳鸣穴 针刺 耳鸣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翳风牵正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的增效作用。方法将11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翳风牵正,并行轻度快速捻转手法,观察两组治疗两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愈显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翳风牵正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能有效的提高愈显率,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增效作用明显。

  • 标签: 针刺 穴,翳风,牵正 周围性面瘫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5-0080-02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针刺痔疮联合中药熏洗坐浴缓解老年肛肠术后疼痛的临床价值。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肛肠术后疼痛的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为45例观察组和45例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中药熏洗坐浴配合针刺痔疮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及水肿评分情况,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其疼痛评分及水肿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高于对照组的75.5%,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熏洗坐浴配合针刺痔疮治疗肛肠术后疼痛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止痛和止血的疗效更为确切,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的水肿消退及创面愈合,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中药熏洗坐浴 针刺痔疮穴 肛肠术后疼痛 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5)10-0240-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刺董氏奇联合洪宝散热敷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方法:选择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60例跟痛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激素局部封闭治疗,实验组采用针刺董氏奇联合洪宝散热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董氏奇联合洪宝散热敷治疗跟痛症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针刺董氏奇穴 洪宝散热敷 跟痛症
  • 简介:摘要:目的:针刺列缺、照海、公孙、内关、丰隆五,以行气活血化痰治疗痰凝血淤型喉痹。方法:收集痰凝血瘀型喉痹(急慢性咽炎)患者共60例,登记基本信息,建立档案库,实验结束后统计疗效情况,治疗后疗效统计:治愈率:45%,显效率:48.33%,有效率:6.67%,无效:0%。结论:1、采用该种针刺治疗方法,选固定,简便易行,疗效显著,便于推广应用;2、可以减少抗菌素、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关键词:针刺  痰凝血瘀型  喉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传统取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PAR)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80 例 PAR 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针刺传统取治疗,实验组采用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传统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症状、体征评分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的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针刺蝶腭神经节配合传统取治疗 PAR 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减少患者的症状、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常年变应性鼻炎 针刺治疗 蝶腭神经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揿针刺激双侧耳尖奇在快速缓解亚急症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25例患者,随机分为高血压组168例,低血压组12例和正常血压组45例。实验组采用双侧耳尖奇治疗,对照组采用正常血压组。结果:治疗一刻钟到半小时后,实验组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明显下降,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侧耳尖奇快速安全缓解亚急症高血压具有较好的疗效,快速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侧耳尖奇穴,揿针,亚急症高血压,血压控制,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烧山火手法针刺风池激发循经感传现象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1-2020.1于我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共98例,按照入院时的数字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常规手法针刺风池,治疗组烧山火手法针刺风池激发循经感传现象,观察对比组间评分和中医症候群评分差异。

  • 标签: 烧山火手法 风池穴 激发循经感传现象 轻度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肩髃起源、穴位解剖、不同刺法等基础上,结合目前关于肩髃的临床研究,简单归纳总结肩髃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拓宽临床诊疗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颈椎病病人采取以针刺后溪为主的中医针灸疗法,对其疗效、肩颈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等的治疗作用。方法:纳入66例颈椎病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的时间范围在2020年5月1日-2021年5月1日期间,均行中医针灸疗法,其中33例针刺常规穴位的病人为对照组,另外33例加刺双侧后溪的病人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QOL评分都比对照组优,且总有效率(96.96)也比对照组(78.79%)高(P<0.05)。结论:颈椎病针灸治疗中加刺双侧后溪的疗效明显,价值颇高。

  • 标签: 颈椎病 中医针灸 后溪穴 疼痛评分 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患者联合使用补肾化痰方、针刺八髎的效果。方法  从2022年5月-2023年5月的PCOS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8例,补肾化痰方)和B组(28例,补肾化痰方+针刺八髎),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B组治疗后性激素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指标优于A组(P<0.05)。结论  PCOS患者联合使用补肾化痰方、针刺八髎,能显著改善性激素、子宫内膜容受性。

  • 标签: 补肾化痰方 针刺八髎穴 多囊卵巢综合征 性激素 子宫内膜容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颈夹脊及颈三针联合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84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颈夹脊及颈三针联合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对比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颈椎功能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的颈椎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实施针刺颈夹脊及颈三针联合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治疗疗效确切,可促进患者腰椎功能恢复,建议临床推广与使用。

  • 标签: 神经根性颈椎病 针刺颈夹脊穴 颈三针 颈部伸屈肌群静力增强训练 疗效
  • 简介:摘要现如今,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的身体健康情况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穴位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发现并积累起来的用于防治疾病的特殊部位。远古时代,人们在病痛之处按揉,治病时大多是独取一以砭石刺病、以草木施灸。《灵枢·经筋》也有“以痛为腧”的记载。故早期的针推疗法,大部分是独疗法。独疗法是指在准确辨证的前提下,精准选取一个穴位,充分发挥穴位效专力宏的优势,运用推拿手法在该上久推来治疗疾病,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具有取少、收效快、疗效好、简便易行等优点。该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对于“独”疗法的认识较少,散在的研究大多也仅限于临床经验总结。独疗法作为中医学宝库里耀眼的明珠,亟待我们去挖掘、研究、继承和发展。

  • 标签: 小儿 推拿 独穴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