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二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对照班,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教授病理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同课时的教学后问卷调查教学模式设计的满意度情况及考核成绩情况。结果实验组课程设计好评率为96.4%,对照组课程设计好评率为8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平均成绩及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模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掌握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内容较多且枯燥和难理解的病理学知识教学,学生满意度较高,且对学生的成绩有较好的提升。

  • 标签: PBL 病理学 教学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虚拟实验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选取我校大专学员8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0名,采用常规生理学实验教学,观察组40名学生则在此基础上接受虚拟实验模式。结果经虚拟实验教学,观察组同学的教学质量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分析,观察组同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虚拟实验教学应用于生理学实验授课中,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较好,且学生的认可程度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生理学教学 虚拟实验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心理护理路径对癌痛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4年6月来我院住院治疗中、晚期癌痛并且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120例,依据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分为焦虑组和抑郁组,分别作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心理护理路径进行干预,对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心理障碍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疼痛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明显,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的疼痛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癌痛伴随心理障碍的患者采取临床心理护理路径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及疼痛感,并且对于存在焦虑的患者效果更佳,能有效的改善癌痛患者的心理障碍,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癌痛患者 心理障碍 临床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手术室围术期老年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00例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使用HAMA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一天、手术当日以及术后三天心率、血压以及HAMA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前一天、手术当天以及术后三天HAMA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前一天以及术后三日心率和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减轻手术室围术期老年患者的焦虑心理,降低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变化幅度。

  • 标签: 心理干预 围术期 焦虑心理
  • 简介:摘要发展社区护理是国家基层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主要通过分析我国社区护理的现状,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区护理事业。

  • 标签: 社区护理 现状 发展思考
  • 简介:摘要将人文护理融入到《护理学基础》这门中职护生主干课程的教学中,对缩小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的距离,让课堂教学更加贴近临床教学,护生在校所学理论知识更加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发挥着重要意义。本文对人文护理在《护理学基础》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进行浅谈。

  • 标签: 护理教学 人文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TBL教学法,即任务型教学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从教学角度提出的教学方法。TBL教学法是使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任务的方式进行学习。本文主要探究了TBL教学法和其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 标签: TBL教学法 生理学 实验教学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并评价心理指导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2011年12月~2013年12定期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2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糖尿病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指导的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心理指导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健康指数,同时观察干预前后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改善状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患者的生活满意度以及健康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均p<O.05),血糖值(包含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指导,不仅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健康指数以及服药依从性,而且能有效降低血糖,明显改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 并发症 心理指导 健康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危重患者,传染科危重患者和急诊科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研究。方法参照历年文献,针对危重症患者心理护理方法进行综述。结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提高ICU探视制度,以耐心,热情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护理结论心理护理对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护理全过程中应重视心理护理方法的运用。

  • 标签: ICU危重患者,传染科危重患者,急诊科危重患者,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隐性课程是非学术性的,包含观念、物质、制度和行为等层面。在《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体现,将对学生的情感、职业态度、学习动机、价值观等产生影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方面起到重要意义。

  • 标签: 隐性课程 护理学基础 高职护生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心理护理对首发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并对干预组进行心理干预,然后对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精神病患者家属SCL-90均有某些因子高于国内常模。而干预组与对照组的某些因子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心理护理有利于家属的心理健康。

  • 标签: 心理干预 心理状况 SCL-9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和研究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性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脉搏跳动、体温变化等生命体征。结果术前1h,两组患者心率跳动、血压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35例患者有焦虑情绪,观察组中仅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后能有效地稳定患者焦虑和生命体征,维持手术正常的进行。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手术患者 生命体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我们踏进医院的大门,首先看到的便是微笑着迎上来的护士,他们会指引你如何就医,去哪里检查。在整个诊疗活动中,护士接触病人的机会远远多于医生,是他们首先了解病人的需求,也是他们在第一时间排解病人对疾病恐惧和担忧,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从上不难看出,临床诊疗工作不仅是医疗活动过程,更是护患双方交流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对护士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样护士就需要不断成长,来满足病人的需要;尤其是病人在疾病的各个发展阶段和医疗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正因如此,护士在为病人提供的护理服务中,心理护理被提到重要的地位。

  • 标签: 罗杰斯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不断开放,高龄产妇也逐年增加。现代医学不提倡女性35岁以后妊娠。高龄孕产妇面临着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增加,心里压力的增加对胎儿和产妇也带来极大威胁,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加强自身素质以专业的护理方式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应对。对不同情况的产妇有针对性的采取个体化方案来护理。

  • 标签: 高龄产妇 心里分析 心里护理 自身素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的中医证型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炎症分级的关系,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选择HBeAg阴性慢性HBV携带者134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为正虚邪恋、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五种证型,并行肝穿刺检查,确定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程度分期,找出中医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结果(1)正虚邪恋占39例;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G)分布中G1占明显优势,纤维化程度S1-S2占明显优势,肝气郁结型34例,G1~G2、S1-S2为主,肝郁脾虚28例,G2、S1-S2;肝肾阴虚18例,主要为G2-3,S2-S3,气滞血瘀14例,G2-3、S3-S4为主。结论HBeAg慢性HBV携带者中医五个证型与肝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正虚邪恋到气滞血瘀,随着肝组织病理损害逐渐加重,由实至虚,由气及血,至肝、脾、肾功能失调,符合气血脏腑传变规律。

  • 标签: HBeAg阴性 慢性HBV携带者 中医证型 肝脏组织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理干预对呼吸重症病房老年女性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老年女性患者40例,随机的将4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及分析干预前后患者SAS及SDS评分变化情况,并且统计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在SAS、SDS、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优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在SAS、SDS、睡眠质量评分中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呼吸重症病房患者的睡眠质量,对焦虑、抑郁等情绪有抑制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心理干预 呼吸重症病房 睡眠质量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