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本院2016~2017年间经胃镜检查并手术证实的早期胃癌9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经直视+活检在其边缘部位常规做多方向活检。结果9例早期胃癌通过活检,病理相符者7例,占77.85%。术后病理均得到证实。结论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有很大临床诊断价值,即可直接观察胃粘膜微细变化,又可借助活检进行组织学及细胞学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 标签: 胃镜 早期胃癌 诊断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PDCA)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15年4月-2017年5月期间消毒器械与护理人员等临床资料,其中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为实施PDCA管理前,2016年5月-2017年5月为实施PDCA管理后。比较实施前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护理管理质量及消毒器械合格率。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工作质量评分与消毒器械清洗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模式可提高科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持续性护理质量改进 质量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其分组,主要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29例),所有患者均行溶栓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溶栓再通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率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溶栓再通率,降低病死率,可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常规护理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对研究组进行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参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相关指标数据。结果对比可知,研究组各项急救效率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水平(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在患者满意度评分上,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能有效提高急救效率,治疗效果更优,获得患者认可,提升满意度,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急性脑梗死 急救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方法选取在本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方法,60例)与对照组(应用常规心电图诊断方法,60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疑似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心律失常(房性早搏早发、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早发等)检出情况等参数指标。结果(1)实验组患者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2)两组患者在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房性早搏早发、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早发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准确反映出冠心病的具体类型和具体情况。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患者 常规心电图 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例重症颅脑损伤无法经口饮食的患者行经皮内镜胃造瘘术。结果1例患者经管饲1个月后营养状态改善拔管,改为经口饮食。另1例置管至今,未发生重要并发症。结论经皮内镜胃造瘘术作为肠内营养的一种新治疗方法,安全、有效,能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胃造瘘 内镜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对剖宫产产妇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入我院产科接受剖宫方式生产的79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产妇及其家属对此研究知情、自愿为前提,根据计算机随机表格分组的方式将其化为实验组(40例,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和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护理服务模式)两个组别,观察不同模式及护理措施应用效果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且术后VAS疼痛程度评分亦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护理满意度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优质护理,进一步保证护理服务质量,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感,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尽早下床活动利于早泌乳,也有益于产后恢复,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优质护理 产妇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我院ICU于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质量管理,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9.78±8.46)分,较对照组的(75.47±7.34)分明显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83%,较对照组的77.08%明显更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于ICU护理质量管理当中实施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具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当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ICU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44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配原则分成两组,对照组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用强化康复护理,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肌力评分数值高于干预前,观察组数值高于对照组数值,统计学有有意义(P<0.05)。结论强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各项症状,加快了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值得应用。

  • 标签: 强化康复护理 脑梗死偏瘫 肢体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优化疼痛管理在肝脏手术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90例慢性肝脏疾病患者,按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5例。结果在疼痛评分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离床情况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脏手术患者术后康复护理中实施优化疼痛管理,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增加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优化疼痛管理 肝脏手术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利用二放射治疗计划在肿瘤调强太和县中医院,236600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调强放射治疗,并在放疗20次后,再重新定位,进行二放射治疗计划,观察患者二放射治疗计划前后的最大照射剂量、最小照射剂量、靶区及危及器官体积,记录平均照射量。结果:40例肺癌患者在二放射治疗计划应用后,其靶区体积有所减少,靶区和危及器官的最大、最小及平均照射剂量有所降低。结论:利用二放射治疗计划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可以更为精准的调整放射剂量,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 标签: 肺癌 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二程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肺癌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择取46例肺癌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以数字随机表法为依据将其分组研究,每组2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从SAS、SDS评分分析,护理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评分均下降,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生存质量评分分析,护理后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身体功能评分、社会支持评分、精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人文关怀护理的实施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肺癌 情绪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