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程小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程小苗

程小苗张丹丹

(宝鸡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陕西宝鸡721000)

【摘要】目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对研究组进行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参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测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相关指标数据。结果:对比可知,研究组各项急救效率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水平(P<0.05);研究组治疗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在患者满意度评分上,研究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能有效提高急救效率,治疗效果更优,获得患者认可,提升满意度,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急性脑梗死;急救效率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8)12-0039-01

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是指由于局部脑血流中断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占全部脑卒中的85%,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急性脑梗死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脑梗死灶的大小和位置决定了患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急性脑梗死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为:140-200/10万,中国的发病率居世界平均水平。急性脑梗死多发于50岁以上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者,发病急,死亡率高,是中老年人致残和死亡最重要的原因,给人类和社会造成了十分巨大的危害[1]。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一般包括环境因素(如气候)和个体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喝酒、饮食结构不合理)等。急性脑梗死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偏瘫、言语障碍、平衡障碍和共济失调。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关键问题为尽快恢复患者的脑部供氧。临床报道指出,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但是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的过程中往往缺少合理规范的急诊护理流程,以缩短患者溶栓治疗的时间,提高抢救率,降低致残率,提升患者的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0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为(52.32±3.48)岁。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急性溶栓治疗,通过静脉滴注100mL溶解了80~100U尿激酶的生理盐水。对参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在入住后,根据门诊医生的诊治,遵医嘱给予相关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进行急救护理流程干预,具体如下:(1)急救护理小组。根据门诊医护人员配置情况,成立急救护理小组,在门诊进行轮流值班。小组配置一名值班护士、一名实习护士和一名值班医生。由护士长和主任医师作为组长,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制定规划,专人专项进行救助护理。(2)规范急诊流程。制定患者入院、诊治、监护和护理的标准流程,通过书面形式存档。对医患沟通、病情告知等也进行培训,保证信息合理无误传达给患者。护士交接班工作必须形成书面报告,保证信息无遗漏。(3)先急救后挂号。接诊后及时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情况,做好记录,通知医生分诊。根据诊断情况及时联系住院部、影像室和专科医生,同时备好急救用品、随时监控生命体征。尽快完成各项检验,包括生化、血常规、CT或MRI检查等,完善急诊诊断表,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4)风险告知。溶栓前,将溶栓风险和治疗机理科学地告知患者及家属,需患者及家属同意,在签署同意书后才可以进行溶栓治疗。

1.3观察指标

急救效率:记录两组患者急救效率指标—分诊时间、采血时间、转诊时间和抢救时间,并进行比较。治疗效果:治疗后24h,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判。抢救成功,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且24h内无严重并发症即可判断为稳定;否则为不稳定。并计算稳定率等。护理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满意度进行统计,总分100分,根据分值分为三个等级:90~100分—满意;80~90分—一般;<80分—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搜集所得的所有数据资料应_碍{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急救效率上的对比

对比可知,研究组各项急救效率指标均优于参照组水平,

分诊时间、采血时间、转诊时间和抢救时间都较参照组更短(P<0.05),说明经急诊护理,研究组患者急救所需时间更短,效率更高。

2.2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对比

抢救后24h进行评判,研究组患者病情稳定率为86.49%,明显优于参照组的62.16%(P<0.05),说明实施急诊护理流程更有利与患者病情稳定,治疗效果更佳。

2.3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根据调查显示,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59%(35/37)优于参照组的83.78%(31/37)(P<0.05),说明实施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讨论

脑梗死是严重影响人类生存质量的疾病,具有病死率高、复发率高以及致残率高等特点。随着中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脑梗死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虽然现代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降低了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但在存活的脑梗死患者中有80%以上合并有肢体功能障碍[2]。早期、及时的治疗对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减少后遗症、改善预后意义重大。溶栓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脑梗死唯一有效的手段,要确保其治疗成功,不仅需要较短的时间窗,而且需要规范的护理流程来配合。

本院医护人员针对该74例患者进行此项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和常规护理相对比,经过急诊护理流程干预,患者急救各项用时均有缩短,急救效率得到有效提高(P<0.05);治疗后24h研究组病情稳定率86.49%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2.16%(P<0.05),说明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且由调查显示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更佳(P<0.05),医患关系更和谐。说明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效率具有积极正面影响,应用价值高,在临床急救中值得推广并加以实施。

参考文献:

[1]吴瑛,王虹.重症颅脑损伤院前急救与转运的护理体会[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3):205.

[2]张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4(7):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