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周期性瘫痪(periodic paralysis)是以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其发作多与血钾代谢有关。依照发病时血清钾的水平,将本病分为低钾型、高钾型和正常钾型三型,临床上以低钾型最常见。

  • 标签: 周期性 瘫痪患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性瘫痪(英文简称“CP”)合并癫痫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效果。方法 筛选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某儿童福利院接受CP合并癫痫治疗的幼儿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结合Gesell评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年龄、脑瘫类型与预后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所有患者中,颅脑MRI异常率是87.5%(35/40),患有合并智力障碍31例,通过接受6个月的综合治疗发现:显效5例,好转14例。结论:大部分CP合并癫痫患者都存在智力障碍问题,且患者癫痫病症发作年龄、脑瘫类型与预后效果等有着直接的相关性。

  • 标签: 脑性瘫痪 癫痫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悬吊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悬吊运动系统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患儿治疗前后MAS评分、GMFM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治疗后的M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GMF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MAS评分、GMFM评分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悬吊技术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髂腰肌痉挛,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悬吊技术 康复训练 痉挛型脑性瘫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所致瘫痪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高血压脑出血所致瘫痪患者进行实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家属关系、与人交流、对疾病预后期望、皮肤清洁状态和心理情绪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遵医行为各个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护理干预有利于提升高血压脑出血所致瘫痪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瘫痪 高血压 遵医行为 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脑外伤瘫痪患者行针灸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2017年4月-2019年4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脑外伤瘫痪患者78例做为分析对象,将7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参照组和针灸组,每组39例患者。参照组采用常规的运动疗法、关节活动度训练等进行治疗,针灸组在常规康复运动基础上加用针灸康复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针灸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97.4%(38/39),参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是79.4%(31/39),针灸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参照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是(70.6±2.4)分、(68.9±2.6)分,针灸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别是(91.4±2.5)分、(89.5±2.3)分,高于参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脑外伤瘫痪患者康复治疗时,在基础康复运动基础上加用针灸康复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的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脑外伤瘫痪 针灸 康复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法医上经常需要鉴定胸腰椎骨折的原因,进而确认胸腰椎骨折是否和对应案件具有一定联系。胸腰椎骨折和年龄具有密切联系,我国处于老龄化严重时代,老年人群的胸腰椎骨折原因判断难度高,法医就需要和影像学诊断技术以及骨密度测量技术相结合,将骨质疏松对胸腰椎骨折的影响进行排除,这样方可确认外伤是否是胸腰椎骨折导致双下肢瘫痪的直接原因。本文,通过提出胸腰椎骨折的法医鉴定的真实案例,分析法医对胸腰椎骨折导致双下肢瘫痪的鉴定,为相关案件人员的损伤评估提出理论基础。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双下肢瘫痪 法医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92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42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经护理后,瘫痪状态、肢体痉挛状态、生活能力都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瘫痪状态、肢体痉挛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值得应用。

  • 标签: 中风 痉挛性瘫痪 中医护理方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某医院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后下肢痉挛性偏瘫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予以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下肢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FMA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温针灸应用于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治疗中的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下肢功能。

  • 标签: []温针灸 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 下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临床选穴规律。方法:对 2016年 5月至 2019年 8月有关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的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选择合适文献,对其中涉及的穴位、穴位处方加以总结分析,进而对选穴规律进行探讨,确定选穴规律。结果:在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针灸治疗中,局部取穴、循经取穴、特定穴取穴为选穴规律,需要对此提高关注度。结论:针灸治疗脑梗死后痉挛性瘫痪,选择属于痉挛瘫痪肢体所在的腧穴,如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并且加以配伍,进而较好的发挥腧穴协同增效的作用,提高患者针灸治疗效果。

  • 标签: 针灸 脑梗死 痉挛性瘫痪 选穴规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72例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 n=36)。其中对照组的治疗方法为通督调神针法,研究组的治疗方法为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为期 1个月的治疗,研究组的肢体痉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Fugl-Meyer和 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采用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对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通督调神针法 夹脊穴 脑卒中 后痉挛性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