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疗静脉患者血清因子的表达水平检测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30例化疗静脉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3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TNF-α、IL-8和IL-4、IL-10水平。结果化疗静脉患者TNF-α、IL-8水平随静脉分级的增高而升高;IL-4及IL-10随静脉的分级增高而减少。结论TNF-α、IL-8和IL-4、IL-10参与静脉的发生,是重要的细胞因子,在静脉患者患者与健康人之间有明显差异,是重要的细胞因子,其水平的变化对判断静脉的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炎性细胞因子 血清 化疗性静脉炎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镇痛方式用于剖宫产及因子的影响,探讨该手术术后镇痛的适宜方式。方法行剖宫产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EA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镇痛,IA组患者用静脉镇痛,TA组患者行双侧TAP阻滞,每组20例。于麻醉诱导前20min、切皮后1h、术毕、术后24h及术后48h,采静脉血测定血浆IL-6及IL-10的浓度。结果与EA组比较,IA组术后IL-6血浆含量增加,IL-10血浆含量减少;与IA组比较,TA组术后IL-6血浆含量减少,IL-10血浆含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镇痛方法均安全有效用于剖宫产,其中硬膜外镇痛及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镇痛效果更优,有利于维持炎症因子的平衡。

  • 标签: 术后镇痛 炎性因子 腹横肌平面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盆腔患者采用妇舒胶囊联合克林霉素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021年1月—2022年1月选取100例慢性盆腔患者,划入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人数相同。对照组:克林霉素治疗,实验组:联合治疗,对治疗效果和因子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联合治疗好于单一的治疗,具有很好的疗效。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治疗效果 炎性因子水平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大承气汤对术后粘连肠梗阻患者临床症状及因子的影响。方法将30例术后粘连肠梗阻且排除存在肠绞窄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医保守治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加用复方大承气汤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肠。两组患者至少治疗3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X线液气平面消失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CRP、IL-6及WB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术后粘连肠梗阻患者,在排除存在肠绞窄的前提下采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或灌肠,可起到良好的导气泻下化瘀的功效,促进肠功能尽快恢复及减轻患者术后体内炎症。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气道护理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综合气道护理,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因子白细胞(WBC)、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PaCO2、WBC、IL-6及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肺炎患儿采用综合气道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性反应,改善血气分析指标。

  • 标签: 重症肺炎 综合气道护理 血气分析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胫骨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钛板固定手术治疗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7年9月~2020年7月纳入78例胫骨骨折患者开展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出39例患者采用常规解剖钛板固定术式(甲组),另外39例患者则采取锁定钛板固定术式(乙组),评估两组疗效及因子水平变化。结果:乙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治疗后炎症因子水平均优于甲组(P<0.05)。结论:锁定钛板固定术式在胫骨骨折患者治疗中合理应用具有显著疗效,并有效降低因子水平。

  • 标签: 锁定钛板固定 胫骨骨折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膝骨关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物理因子理疗及运动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收治疗的膝骨关节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的对象,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FMA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以及FMA评分可见两组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两组患者分别治疗后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更低,FMA评分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膝骨关节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用物理因子理疗及运动治疗则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减轻治疗疼痛,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物理因子理疗 运动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心肌缺血患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心肌缺血患者共63例,依照计算机乱序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A组和实验B组,实验A组31例患者,实验B组32例患者。每日给予实验A组患者10mg立普妥(即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实验B组患者则每日使用50mg立普妥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均得到改善,C反应蛋白、白介素-6等因子水平得到有效降低,且实验B组患者疗效优于实验A组,因子降幅大于实验A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副作用不存在过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行之有效的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的病症情况,适当的增加用药剂量能够在不加剧副作用的基础上大幅降低C反应蛋白以及白介素-6等因子的表达,安全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心肌缺血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癫痫采取左乙拉西坦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60例老年癫痫患者(2022.5~2023.5期间),按照抽签法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因子水平。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的96.67%比对照组的80.00%更高(P<0.05),因子水平:治疗前两组无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老年癫痫采取左乙拉西坦治疗可促使临床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并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 标签: 老年癫痫 左乙拉西坦 卡马西平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孟鲁司特钠辅助治疗嗜酸粒细胞支气管(EB)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该药物对症状及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78例于2021年1月至6月来我院治疗EB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入院顺序随机均匀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入院后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与护理,对照组患者通过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孟鲁司特钠进行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以及血清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因子水平显著下降,且实验组下降更明显,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 在给予嗜酸粒细胞支气管患者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基础上,联合使用孟鲁司特钠进行辅助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消除患者体内炎症因子、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孟鲁斯特钠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血清炎性因子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肺组织及血清因子的作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胸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干预对照组,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观察组,对比两组肺组织和血清因子。结果:观察组血清因子水平和肺组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利于降低血清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肺组织。

  • 标签: 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 肺组织 血清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就诊于该院心内科的102例冠心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52)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比较用药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治疗后TNF-α、CRP、IL-6与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较用药前TNF-α、CRP水平下降,IL-6显著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用药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3%与对照组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预后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 炎性因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胃溃疡应用康复新液联合黄芪建中汤的疗效及对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40例胃溃疡患者,依据数字双盲法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参照组使用康复新液治疗,观察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黄芪建中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因素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参照组75.00%,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 治疗胃溃疡临床采用康复新液联合黄芪建中汤,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控制因子水平,值得应用。

  • 标签: 康复新液 黄芪建中汤 胃溃疡 治疗效果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导板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因子的影响研究。方法:选取医院内2020年6月~2022年1月由于牙列缺损而接受口腔种植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探究对象,根据修复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种植修复干预,观察组采取数字化导板技术修复,对比两组患者修复后临床效果并进行探讨分析。结果:修复后,观察组患者种植体顶部距离,角度,根尖部距离及深度等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数字化导板 口腔种植 炎性因子 牙列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开展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从我院2021年3月到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作为试验对象,通过抽签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和康复锻炼。就组间患者护理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及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组间护理前负性情绪评分及因子水平差异较小(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及因子水平更低(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开展心理护理与康复锻炼对其负性情绪和因子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故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康复锻炼 脑梗死 炎性因子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使用大剂量的氨溴索辅助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因子以及肺功能的相关影响。方法将30例确诊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例,常规剂量盐酸氨溴索30mg,溶于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2次;实验组15例,大剂量盐酸氨溴索90mg,溶于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天3次。两组均治疗一周,治疗前及治疗一周后检查两组的因子表达水平及肺功能指标变化,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肺功能FEV1、FVC较治疗前有所上升,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子IL-6、TNF-α表达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实验组TNF-α值(28.96±5.38)明显低于对照组(36.05±6.34),IL-6值(18.75±3.96)低于对照组(23.96±4.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FEV1实验组(2.95±0.58)高于对照组(2.18±0.52),FVC实验组(3.15±0.58)高于对照组(2.68±0.53),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中使用大剂量的氨溴索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因子水平,提高患者肺功能情况,达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氨溴索 老年重症肺炎 肺功能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应用于重症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2019.6-2020.6收入的120例重症哮喘患者,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每组均40例,给予其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在治疗总有效率上,高剂量组(97.50%)比中剂量组(87.50%)及低剂量组(77.50%)高(P<0.05);在因子表达情况上,治疗前三组表达基本一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采用不同麻醉方式对其术后认知功能及因子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范围内,以 2019年 3月 -2020年 3月为时间节点,选取行手术治疗的老年 BPH患者 50例,将其按照当前比较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 27例采用全麻方式,观察组 23例基于此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分别于术前及术后 1h 、 6h、 1d时,用简易智力检查量表( MMSE)对两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另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 1、 2d时,测定两组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白细胞介素 -6( IL-6)水平。结果 两组术后 6h、术后 1d时的 MMSE评分相比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 P< 0.05),但观察组均较对照组高( P< 0.05)。观察组术后 2h、 24h时的 TNF-α、 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偏低( P< 0.05)。结论 针对采取手术治疗的老年 BPH患者,采用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能改善其术后认知功能,降低因子水平。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全身麻醉 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 认知功能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及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5月收治的 88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44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及因子情况。结果 两组术前认知功能评分、外周因子水平差异较小

  • 标签: 麻醉方式 老年前列腺增生 认知功能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因子的作用。方法:将已接诊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划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两组中各有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阿替普酶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相较两组,治疗前两组Hs-CRP、IL-6以及TNF-α水平差异较小(P>0.05)而治疗后两组各血清因子指标均有利好转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阿替普酶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血清炎性因子 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