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荧光PCR和生物芯片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核酸结果。方法:择取我院2023年8月份到10月份实际纳入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取荧光PCR和生物芯片来检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全部接受宫颈细胞学检测,详细分析两种检测方法的人乳头瘤病毒核酸的结果。结果:采取荧光PCR检测HPV-DNA结果阳性34例,阳性率为68.00%,采取生物芯片检测阳性28例,阳性率为56.00%。结论:荧光PCR与生物芯片检测方法诊断效能均良好,因此,临床检测环节,需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检测方法。

  • 标签: 荧光PCR法 生物芯片法 人乳头瘤病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和化学发光酶免疫在梅毒抗体检测中价值。方法:收集96例2022年10月-2023年2月期间,来院进行梅毒检测的疑似梅毒患者为研究对象,经TPPA确诊试验检测阳性85例,阴性11例,再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ECLIA)和化学发光酶免疫(CLEIA)分别对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ECLIA和CLEIA的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LIA的灵敏度高于CLEIA,但是CLEIA的特异度高于ECLIA,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LIA与CLEIA用于梅毒诊断具有非常高的准确度,但是ECLIA和CLEIA都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概率,尤其是0.4<S/CO<5.0的样本,需要俩种方法学综合判断,必要时结合TPPA进行分析,更利于对梅毒早期筛查和诊断。

  • 标签: 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 梅毒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化学发光与放射免疫对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的检测效果。方法:选取{2022.6-2023.6}在我院接受诊治的34例异位妊娠孕妇。选择相同时期在我院实施健康体检的34例健康孕妇。均实施电化学发光和放射免疫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式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特异度与灵敏度均高于放射免疫(P<0.05)。结论:采用电化学发光检测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具有较高灵敏度与特异度,值得推广。

  • 标签: 电化学发光法 放射免疫法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一种简易卵圆钳微创治疗跟腱断裂的实践经验。跟腱断裂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方法虽有效,但术后恢复时间长,易产生并发症。因此,寻求一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的简易卵圆钳,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方法。本研究对跟腱断裂患者采用简易卵圆钳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术后恢复情况。该方法利用卵圆钳的特殊形态,通过小切口实现跟腱的精准修复。与传统手术相比,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跟腱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由于手术操作简单,对手术医生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易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 标签: 自制套管,微创,跟腱断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产科助产风险防范的作用。方法:2022年产科应用常规护理管理,纳入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2023年开始实施PDCA循环管理,纳入5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助产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产科助产管理在PDCA循环的管理下获得了理想的风险控制效果,促进助产安全。

  • 标签: PDCA循环法 产科助产 风险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臂伸展位止血在静脉采血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6月-2023年10月在门诊进行静脉采血的60例患者,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结果:研究组出血、肿胀、淤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门诊静脉采血的患者,应用臂伸展位止血,可以预防出血、肿胀、淤斑等情况的发生。

  • 标签: 臂伸展位止血法 静脉采血 止血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暴露护理对新生儿脐带的护理效果。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中抽选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实验组48例,接受暴露护理护理,对照组48例,接受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带炎症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脐带护理中采取暴露护理可以很好的预防脐带感染,安全有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暴露法护理 新生儿脐带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事业迅速发展。医院感染是临床严重不良事件,不仅影响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及身体健康,还影响医院的发展。医院感染控制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环节,常规管理缺乏预见性及科学性,干预效果有限。PDCA循环是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包含计划(P)、实施(D)、检查(C)及处理(A)4个环节,可达到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目的,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法 医院感染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PDCA循环在静配中心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通过实施PDCA循环,包括设定管理目标、制定详细计划、执行管理任务、检查管理效果以及处理存在的问题,对静配中心护士进行了有效的管理。研究结果表明,实施PDCA循环后,静配中心护士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通过不断的循环改进,管理策略得到了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了静配中心的整体管理水平。本研究为静配中心护士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PDCA循环法 静配中心 护士管理 管理效果 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PDCA循环法属于一种持续改进的管理方案,这对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有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医院的未来发展,实现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本文结合医疗实践探讨PDCA循环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 标签: 医疗质量管理 PDCA循环法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应用地奥司联合提肛运动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选取时间定为:2018年至2023年,样本均为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实验验样本的数量共计70例,分为两组,各35例,并对纳入研究组的患者采用围术期地奥司联合提肛运动,纳入对照组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随后探析不同治疗方式下的作用。结果:实验结束之后,各组之间的指标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环形混合痔手术后的康复,可以使用地奥司配合提肛运动进行干预,可以明显减轻伤口的水肿和疼痛,从而促进病人的病情恢复。

  • 标签: 地奥司明 提肛运动 环状混合痔 创缘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TM对脑梗死伴高血压老年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高血压老年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干预组患者由医师明确诊断开具处方后、医师将患者导入到临床药师处,由临床药师应用MTM践行药学服务后再继续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由医师明确诊断开具处方后常规治疗。结果;干预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不良事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压控制差异不大(P>0.05);干预后,干预组血压控制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用药认知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师药师联合MTM对脑梗死伴高血压老年患者进行干预,可以优化治疗方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师 药师 MTM法 脑梗死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训练结合临床护理对气胸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选择2022年8月至2023年10月我医内收治的60例气胸患者为对象,随机性分为了对比组(n=30)和结合组(n=30)。对比组实施临床护理,结合组在临床护理上再结合呼吸训练,对比两组术后康复指标和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情况。结果 护理后,对比组患者手术后拔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结合组患者;结合组患者的各个肺功能指标优于对比组患者,组别间差异性有较大意义(P<0.05)。结论 对气胸患者实施呼吸训练结合临床护理的方式的康复效果较好。

  • 标签: 呼吸训练法 临床护理 气胸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中应用根因分析且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此研究时间为2023年6-12月,且有100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对其实施抽签分组,分组后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根因分析),并对其不良事件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使用根因分析后,可明显发现其观察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而对照组高,观察组不良事件处理结果较优异,而对照组较差,P<0.05。结论:根因分析的应用,产生较理想的效果,其不良事件发生较少,处理结果优异,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根因分析法 血液透析 护理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案例分析在精神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7月于本院精神科实习的20名实习生,纳入常规组,接受常规教学模式,选取2023年8月—2024年2月于本院精神科实习的20名实习生,纳入探究组,接受案例分析教学模式。比较两组考核成绩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探究组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度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结论:在精神科临床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能够有效提升实习生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满意度。

  • 标签: 案例分析法 精神科 临床教学 实习生 考核成绩 教学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护理中运用"五常"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8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基础组(传统护理)40例和实验组("五常"护理)40例。对比组间消化内镜护理质量。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的消化内镜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基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常"护理模式对提高消化内镜护理质量有积极影响,建议推广。

  • 标签: "五常法"护理模式 消化内镜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于2019年11月~2022年11月进行检验的44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组,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44例健康人作为本次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进行检验,比较两组检查结果。 结果 研究组AFP阳性检出率为81.82%(36/44)高于对照组4.55%(2/44),研究组CEA阳性检出率84.09%(37/44)、FER阳性检出率90.91%(40/44)、CA199阳性检出率93.18%(41/44)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AFP检出水平(467.68±112.25)ng/mL、CEA检出水平(282.69±150.64)ng/mL、FER检出水平(121.52±101.47)μg/L、CA199检出水平(55.56±5.49)U/mL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化学发光免疫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肿瘤 标志物 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法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王不留行耳穴埋豆方法对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4年2月在我院入住治疗的80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表分成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耳穴埋豆,4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95.56%对73.33%),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直观仿真评分(VAS)评分、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生存质量评分均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 VAS评分下降,疼痛的发生率和持续的时间都比治疗前有所下降,而观察组的 VAS评分也比治疗前有所下降,疼痛的发生率和持续的时间也有所下降(P<0.05)。结论:王不留行耳穴埋豆疗法对偏头痛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偏头痛 王不留行籽 耳穴埋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SOAP分诊应用在成人急性胸痛预约分诊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录的68例成人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将患者均等分为34例对照组、34例实验组,依次采取常规预约分诊、SOAP分诊,对比指标:①分诊准确率、②分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分诊准确率、分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制定成人急性胸痛预约分诊方案时,采取SOAP分诊可有效提高分诊准确率、分诊满意度,取得理想的分诊效果。

  • 标签: 急性胸痛 预约分诊 SOAP分诊法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