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PICC置管后发生穿刺点液的原因、对策及预防措施,说明穿刺点液与患者的营养状况等因素有关。置管前评估患者的病情及营养状况,置管中选择合适的静脉和穿刺点,置管后做到规范化维护,可以减少PICC置管后穿刺点液的发生。

  • 标签: []PICC导管 穿刺点渗液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复发性流产以精子抗体(AsAb)、子宫内膜抗体(EMAb)、心磷脂抗体(ACA)检测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本院遗传室开展复发性流产检验的146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其中开展ACA检测1413例、AsAb检测170例、EMAb检测138例;并选择同期本院内无不良孕产史的健康女性(已经生育)1460例作为参照对象(纳入对照组),并控制不同检测项目的女性例数与观察组一致。比较两组三项检测的阳性率。结果 观察组AsAb、EMAb、ACA检测阳性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AsAb、EMAb、ACA阳性率与复发性流产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复发性流产诊断中,AsAb、EMAb、ACA检测的效果良好,可有效筛查患者复发性流产发生原因,利于后续诊治。

  • 标签: 复发性流产 抗精子抗体检测 抗子宫内膜抗体检测 抗心磷脂抗体检测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伤口液收集过程中应用尿路造口袋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70例腹部伤口以胆汁为主要渗出液的普外科患者为观察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两组均接受渗出液处理,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换药方法;观察组接受尿路造口袋换药处理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的舒适度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的伤口周围皮肤潮红发生率更低、换药次数及换衣物次数更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伤口液收集期间应用尿路造口袋的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换药次数与换衣物次数,可推广。

  • 标签: 尿路造口袋 腹部伤口渗液 收集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讨论胸部手术后持续肺漏气的治疗方法及护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全科护理视角下凝与血小板治疗教育对PCI患者长期预后的积极影响。通过综合分析教育内容的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方法以及面临的实施障碍和解决策略,研究强调了个性化教育计划、利用多种教育工具和方法、加强沟通技巧培训、家庭和社区的参与、持续的教育和跟踪以及跨专业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这些策略能有效提升PCI患者的治疗遵从性,降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改善患者的长期健康结果。研究证实,全面的护理教育对于优化PCI患者的长期预后至关重要,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参考。

  • 标签: 全科护理 抗凝与抗血小板 治疗教育 PCI患者 长期预后
  • 简介:【摘要】 总结1例口服低剂量甲氨蝶呤致口腔黏膜炎并发口腔血患者的护理经验,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护理内容如下:多方法联用解决口腔溃疡及血,应用新型敷料处理皮肤溃疡伤口,医护一体化、多学科协助应对窒息风险及营养支持,个体化心理护理。患者口腔黏膜愈合良好,全身皮肤多发溃疡恢复良好。

  • 标签: 低剂量甲氨蝶呤 口腔黏膜炎 口腔渗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治疗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6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均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实施丙硫氧嘧啶治疗,后者接受甲巯咪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与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均下降,超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水平均上升,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用甲状腺类药物-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其对甲状腺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抗甲状腺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探析在HIV检测中运用不同免疫检验方法的作用。方法:此试验选择的是2022年3月—2023年8月接收的艾滋病患者100例,分两组,各50例;检测患者的血清标本,金免疫层析方法运用在对照组,而试验组所选择的是ELISA法,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检测准确率、特异度和敏感度偏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血清HIV检测时,运用ELISA法的准确率比较高,并且该方法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不同免疫检验 抗HIV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凝药物,尤其是直接口服抗凝剂(DOACs),已成为预防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重要治疗选项。这些药物通过直接抑制凝血酶或X因子,减少了出血风险并提高了治疗的便捷性。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评估这些药物的长期安全性和效果,探索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优化房颤患者的凝治疗策略。

  • 标签: 新型抗凝药物 直接口服抗凝剂 房颤 脑卒中预防 安全性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冠心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血小板药物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疾病管理中,旨在降低和控制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本研究从药物机制、细分药品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药物治疗的最近进展进行了详尽的综述。结果证明,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对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具有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常常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容易出现过度凝、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个体化原则,兼顾药物疗效和患者安全,重视药物的选择和剂量的探讨。结论指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药物治疗是基础且必要的,但需要明确个体化理念,注重剂量控制和药物选型。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血小板药物在老年冠心病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对于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老年冠心病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安全性及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中复方枸橼酸钠局部凝的护理措施效果展开分析与观察。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为52例,均实行复方枸橼酸钠局部凝技术,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26)与观察组(n=2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利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电解质、pH值、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电解质、pH值等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实行复方枸橼酸钠局部凝技术处理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配合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主要作用就是使得血清电解质水平能得到明显改善,还可以切实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出血风险问题发生,建议临床实践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复方枸橼酸钠 局部抗凝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中复方枸橼酸钠局部凝的护理措施效果展开分析与观察。方法:抽取我院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为52例,均实行复方枸橼酸钠局部凝技术,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n=26)与观察组(n=2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利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电解质、pH值、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电解质、pH值等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实行复方枸橼酸钠局部凝技术处理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配合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主要作用就是使得血清电解质水平能得到明显改善,还可以切实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出血风险问题发生,建议临床实践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复方枸橼酸钠 局部抗凝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妊娠期糖尿病采取阻力结合有氧运动对其妊娠结局的优化影响。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2022年1月~2023年1月)为研究主体,总例数68例,按护理差异分组,对照组(n=34)辅以有氧运动,基于此,观察组(n=34)加用阻力运动,比较指标。结果:指标①:观察组干预后,所测得血糖控制效果较对照组高;指标②:妊娠结局:观察组干预后,所测得剖宫产率、巨大儿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采取阻力结合有氧运动效果显著,可提高血糖控制效能,优化妊娠结局,值得借鉴。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抗阻力 有氧运动 妊娠结局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体位摆放正确率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康复12病区2022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22年4月开始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体位摆放情况实施品管圈活动,将实施品管圈活动前收治的3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后收治的3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品管圈活动措施实施前后的体位摆放正确率,目标达标率及进步率。结果:观察组体位摆放合格率82.05%高于对照组的43.59%,差异显著(P<0.05);品管圈目标达标率106.19%,进步率88.23%。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体位摆放正确率,促进患者及家属的脑卒中偏瘫体位护理知识认知水平得以提升。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脑卒中偏瘫 体位摆放正确率 认知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雌激素、骨质疏松药物联合用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研究选择起始于2022年2月,终止于2023年2月,期间治疗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共计68例,抽签法随机分组,对照组(n=34)行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观察组(n=34)行雌激素+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比对照组(73.53%)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2.94%)比对照组(20.59%)更低,骨密度比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治疗中,行雌激素+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疗效突出,增加患者骨密度,且用药较为安全。

  • 标签: 雌激素 抗骨质疏松药物 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症
  • 简介:    【摘要】目的 分析循证式督导护理对房颤凝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2022年我院收治的房颤且接受凝治疗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实行常规的护理管理,后者实行循证式督导护理,然后将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希望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希望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对于房颤患者来说,实行循证式督导护理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可以帮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疾病的治愈树立起信心,同时在凝治疗的期间积极配合。

  • 标签: 循证式督导护理 房颤抗凝患者 自我管理能力 希望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标准化心衰治疗对老年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单盲法将我院2023.1-12心内科70例老年心衰患者分为两组,1组采取标准化心衰治疗,2组在1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组、2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5.71%、94.29%,2组明显好于1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心衰患者,在标准化心衰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滴丸,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复方丹参滴丸 标准化抗心力衰竭 老年心衰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