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的临床表现及其在MR影像表现上的特征.方法回顾分析8例OPCA患者(OPCA组)的临床及MR表现.另选择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按年龄分为21~30岁组、31~40岁组,41~50岁组,51~60岁组,61~70岁组,每组15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桥脑测量.结果8例OPCA患者均为散发病例,临床以小脑症状、植物神经症状及锥体外系症状多见.头颅MR表现为小脑和脑干萎缩,特征表现为“十字征”.OPCA组患者桥脑的上下径和前后径分别为(20.63±2.16)和(16.74±4.37)mm,与对照组[(27.14±1.73)和(22.28±1.49)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中在21~30岁组和31~40岁组桥脑上下径及前后径数值最大,随着年龄增大数值有所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是诊断OPCA的首选检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可以提高OPCA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橄榄体桥脑小脑萎缩 磁共振成像 十字征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慢性扁桃体炎与过敏紫癜的关系.方法选择过敏紫癜伴有慢性扁桃体炎患儿56例,其中行扁桃体切除术26例(手术组),未行扁桃体切除术30例(非手术组),对两组腹痛持续时间、皮疹持续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尿潜血转阴时间、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补体C3情况进行检测比较,并对手术组患儿手术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进行检测比较.结果手术组患儿皮疹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尿蛋白转阴时间、尿潜血转阴时间均优于非手术组[(10.58±4.22)d比(16.70±9.68)d、(6.49±2.45)d比(9.20±2.21)d、(12.3±4.1)d比(16.5±5.6)d、(10.1±3.3)d比(12.7±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两组ASO滴度和补体C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术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数均较术前明显好转[(0.72±0.28)g比(1.61±1.22)g、(14.95±4.76)个/μl比(56.61±12.57)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扁桃体炎是导致过敏紫癜皮疹反复并诱发紫癜肾炎的重要因素之一,扁桃体切除术是治疗过敏紫癜伴有慢性扁桃体炎且皮疹反复患儿的可选手段.

  • 标签: 紫癜 过敏性 扁桃体炎 扁桃体切除术 紫癜性肾炎
  • 简介:目的通过慢性心力衰竭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3水平的相关研究,探索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为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择12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慢性心力衰竭组),按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LVEF轻度减低组(LVEF40%~50%,50例)、LVEF中度减低组(LVEF30%~39%,35例)、LVEF重度减低组(LVEF<30%,43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FGF-23、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肌酐(Cr)、尿素氮(BUN)、血钙、血磷、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进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FGF-23、血磷、PTH、左室质量指数(LVMI)、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68.44(55.85~94.73)ngL比34.18(30.57~38.87)ng/L、(1.13±0.13)mmol/L比(1.02±0.12)mmol/L、(15.51±3.99)ng/L比(9.97±0.89)ng/L、(112.27±52.02)g/m2比(71.37±12.95)g/m2、(6265.3±15991.6)ng/L比(76.12±51.80)ng/L],血钙、GFR低于对照组[(2.28±0.16)mmol/L比(2.48±0.13)mmol/L、(78.28±14.20)ml/(min·1.73m2)比(85.03±14.44)ml/(min·1.73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FGF-23与年龄(r=0.256,P<0.01)、血磷(r=0.326,P<0.01)、PTH(r=0.584,P<0.01)、NT-proBNP(r=0.799,P<0.01)、LVMI(r=0.540,P<0.01)呈正相关,与血钙(r=-0.308,P<0.01)、GFR(r=-0.527,P<0.01)呈负相关.FGF-23水平随着LVEF水平的降低而升高.结论FGF-23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其可作为评价心肌收缩功能标志物之一.

  • 标签: 心力衰竭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心室重构
  • 简介:目的观察致康胶囊辅助激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因慢性宫颈炎收治的病人,共18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186例病人分为治疗纽与对照纽,每纽各93倒。两纽病人在孕产次、宫颈刮片、病理类型以及年龄、病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单纯使用激光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致康胶囊辅助激光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和90.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病人的阴道出血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缩短,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致康胶囊辅助激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疗效肯定,能够缩短术后出血时间,加速创面愈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宫颈炎,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能减轻治疗后的不良反应,适合临床推广。

  • 标签: 致康胶囊 激光治疗 慢性宫颈炎
  • 简介:目的探讨小麦淀粉饮食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生化指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按住院号随机分为小麦组(单号)、常规组(双号)各43例,两组患者均以每天蛋白质0.8g/kg,热量35kcal/kg为标准,常规组患者以普通粳米为主食,蛋白质含量7.4g/100g;小麦组患者小麦淀粉为主食,蛋白质含量4.5g/100g,同时增加淀粉辅食。结果饮食调整2W后,①小麦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饮食调整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调整后血尿素氮、血清肌酐均明显低于调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小麦组SGA营养状况自评,营养良好25例(58.14%),无1例重度营养不良,常规组营养良好16例(37.21%),重度营养不良2例(4.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小麦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37例(80.05%)患者体力及30例(69.77%)精神状态有所改善,14例(3Z56%)患者食欲有所增加,体重增加2例(4.66%),5例(11.63%)水肿消退,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麦淀粉低蛋白质饮食不仅能有效防止CRF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还能最大程度地减轻肾脏负担,且易于被患者接受,可以安全运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 标签: 低蛋白 小麦淀粉 饮食 肾功能不全 生化指标
  • 简介:目的:探索溶血试验替代体内眼刺激试验(Draize试验)用于评价隐形眼镜护理液眼刺激的可行。方法:采用Draize试验及溶血试验(hemolysistest)对10种不同品牌的隐形眼镜护理液进行评价,分析溶血试验结果的LogHC50(LogHC50为50%红细胞溶血的受试物的浓度)与Draize试验结果的相关。评价其特异性(%)和准确(%)。结论:溶血试验结果与Draize体内试验结果特异性为100%,准确为100%。

  • 标签: 隐形眼镜护理液 眼刺激 体外试验 替代方法 溶血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肝硬化分级相关.方法收集肝源糖尿病患者38例,2型糖尿病患者48例,健康对照者30例,监测血清25-(OH)D3水平,并计算Child-Pugh积分,分析肝源糖尿病发病机制与病情相关.结果肝源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25-(OH)D3水平分别是(38.23±12.47),(63.33±13.58),(86.14±16.25)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源糖尿病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肝硬化Child-Pugh积分呈负相关(r=-0.363,P<0.05).结论低水平维生素D或是肝源糖尿病患者发病机制之一.

  • 标签: 肝硬化 糖尿病 2型 维生素D 肝源性糖尿病 CHILD-PUGH分级
  • 简介:甲状腺功能亢进心脏病(甲亢心脏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发展到一定阶段造成的心脏损害。甲亢对心脏产生多方面影响,如窦性心动过速、房心律失常(尤其是心房颤动)、收缩高血压、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异常、外周血管阻力改变、继而引起肺动脉压升高、心力衰竭等一系列紊乱。发病率占甲亢患者的13.4%~21.8%,常发生于甲亢后2—3年。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甲亢性心脏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诊治 窦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律失常
  • 简介:微博因其即时、操作简单、互动强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新型推广平台,医院借助微博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弱势,推动医院宣传与时代要求结合.以微博的特点为基础,分析了医院进行微博宣传的必要和有效的宣传策略.

  • 标签: 医院 微博宣传 必要性 策略
  • 简介:目的观察短期应用米力农治疗老年难治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血流动力学和脑钠尿肽变化.方法应用米力农治疗难治心力衰竭患者20例,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表现的变化,并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脑钠尿肽.结果20例患者治疗后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16/20).治疗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脑钠尿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620.6±305.6)μg/L比(1201.4±750.6)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例出现恶心、不适感、室期前收缩,经纠正低钾血症,减慢输液速度后消失.结论米力农治疗老年难治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 标签: 米力农 利钠肽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 简介:阐述了PVC输液器存在含有增塑剂DEHP,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使某些药物被PVC吸附,降低疗效等不足,介绍了易溶出DEHP与被PVC吸附的常用药物。分析了TPE输液器具有不添加增塑剂DEHP,对药物无吸附等优势。

  • 标签: PVC输液器 增塑剂DEHP 吸附 TPE输液器 安全性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拟诊机化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1例临床拟诊为机化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31例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患者,通过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或经皮肺穿刺病理除外结核、真菌、化脓炎、肺癌而拟诊机化性肺炎24例,无病理检查结果而经激素治疗有效拟诊7例.21例患者具有典型机化性肺炎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短期(6~14d)激素治疗后影像学结果明显改善.随访6~25个月,复发6例,均发生在激素减量过快或停药患者中.结论临床上经抗生素治疗无效、结合临床影像学特点、病理检查除外其他疾病是拟诊机化性肺炎的重要指标;对于无病理检查患者短期激素治疗有效有助于诊断.过早激素减量容易导致复发.

  • 标签: 回顾性研究 机化性肺炎 肺活检
  • 简介:文章简单介绍了蒸汽锅炉和蒸汽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分析了蒸汽锅炉存在的问题;结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实际使用情况,对蒸汽锅炉和蒸汽发生器的费用支出进行了对比;详细介绍了与蒸汽锅炉相比蒸汽发生器的优势,最终得出了结论。

  • 标签: 蒸汽发生器 蒸汽锅炉 节能高效 安全性 费用控制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与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247例,所有患者按有无心房颤动及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分为单纯冠心病组(90例)、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组(85例)和冠心病合并持续/永久心房颤动组(72例).记录三组患者年龄、心血管相关病史、尿酸水平、心脏彩超情况及相关用药史,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三组吸烟史、舒张压、体质量指数、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室间隔厚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用药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组和冠心病合并持续/永久心房颤动组年龄、收缩压、尿酸、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高于单纯冠心病组,左室射血分数则明显低于单纯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尿酸、高龄、LAD和LVEDD增大是冠心病患者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相关最显著(P=0.001,OR=1.061,95%CI1.026~1.096).结论高尿酸水平可能是冠心病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心房颤动 尿酸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目的比较阿仑膦酸钠片、阿法骨化醇胶囊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将56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采取随机法分成2组。观察组给予口服阿仑膦酸钠片70mg,每周1次;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法骨化醇胶囊0.5μg,每日1次;同时2组患者每天均服用钙剂600mg,连续治疗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骨密度(BMD)、生化指标,采取VAS法评价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等。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L2、L3、L4、股骨颈的骨密度值分别增加了3.61%、4.76%、3.66%和5.06%;观察组的骨密度值分别增加了3.57%、4.71%、3.61%和5.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改善疼痛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药物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增加患者骨密度,缓解疼痛程度;但阿仑膦酸钠片服药方便,患者顺从较好,较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阿仑膦酸钠片 阿法骨化醇胶囊 老年骨密度
  • 简介:目的采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缺血性心肌室壁运动异常程度.方法选取因心前区疼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按检查结果分为心肌缺血组31例、心肌梗死组25例及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VVI技术分析心底部及心尖部各节段(前壁、前间隔、后壁、侧壁、下壁及后间隔)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结果心肌梗死组左室的旋转运动存在多节段上不同一,幅度及形式上也与对照组存在不同,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心尖部、心底部各节段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心肌缺血组与对照组心尖部、心底部各节段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底部水平:心肌梗死组前壁、前间隔及后间隔收缩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壁、后壁、侧壁、前间隔及后间隔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两组收缩期旋转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组前间隔及后间隔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余各节段收缩期旋转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收缩期旋转角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尖部水平:心肌梗死组前壁、后壁、侧壁及前间隔收缩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前壁、后壁、下壁、侧壁及前间隔舒张期旋转速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心肌缺血组前壁及下壁舒张期旋转速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节段收缩期旋转角度及速度、舒张期旋转速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VVI技术定量分析心肌扭转运动可能有助于早期检出和鉴别心肌缺血及心肌梗死.

  • 标签: 心肌梗塞 速度向量成像 左心室心肌扭转
  • 简介: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因素下患儿疗效及依从的结果,探究综合方法治疗儿童弱视的疗效,观察年龄依从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弱视儿童患者,均行眼部常规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验光后,并给予他们综合法治疗,观察不同年龄和不同家长因素下患儿的治疗效果,探究患儿的治疗效果与患儿治疗依从的关系。结果3~6岁年龄段的儿童依从好,其次是7~9岁年龄段的儿童依从好,10—12岁年龄段的儿童依从很差,差异有显著意义。家长监督的天数越多,患儿的治疗依从越好,患儿的依从越好,其疗效也越好,可见依从与疗效是正相关的关系,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综合方法治疗儿童弱视效果良好,其疗效与患儿接受治疗的依从有很大关系,临床上要尽早治疗儿童弱视,尽可能提高患儿接受治疗的依从

  • 标签: 儿童 弱视治疗 疗效 依从性
  • 简介:目的:建立一次使用真空采血管中的EDTA-Na2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VenusilMP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5%四丁基氢氧化铵-88%甲酸-水(20:1.3:0.6:980)(pH3.5);检测波长:254nm;柱温:30℃;流速:0.6mL/min。结果: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峰不受干扰,在4μg~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高、中、低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为97.4%。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多种一次使用真空采血管中EDTA-Na2的检测。

  • 标签: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 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管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与下肢骨折后发生深静脉血栓(DVT)是否存在相关及临床监测意义。方法筛选我科老年人下肢骨折病人110例,其中确诊DVT阳性者45例,DVT阴性者65例,入院后抽血检查FIB与D—D,比较DVT阳性组(实验组)和DVT阴性组(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有无存在差异,把确诊DVT患者给予一致的治疗措施,分别于治疗后3、7、11、19天再次测定FIB与D—D。结果老年人下肢骨折后DVT阳性者与DVT阴性者血浆中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的数值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经过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与下肢骨折后发生DVT存在相关。联合监测对老年人下肢骨折并发DVT有较高的诊断率,对于DVT阳性组给予治疗后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效果,两者临床监测可以作为观察疗效的参考。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诊断 临床监测意义
  • 简介:目的观测在右侧卧位下,吸气峰压联合PETCO2的变化预判右双腔支气管导管(DLT)管端位置的可行。方法110例行胸科手术患者插入Mallinckrodt右DLT,在侧卧位后发生导管过深移位共25例。以纤维支气管镜(FOB)确认DLT管端位置和通气方式将观测过程分为正位双肺通气(s1)、右侧过深单肺通气(s2)及右侧正位单肺通气(s,)三个阶段,每阶段均机械通气15min。结果S2的Ppeak比s1增加75.5%,S,比s1仅增加44.1%;S2的PETC02比s1下降17.5%,S3比S1仅减少8%。以单肺通气时的Ppeak≥S1Ppeak的1.6倍,PETC02值比s1下降10%,结合OLV时的Ppeak达到24cmH2O作为判定管端错位的截止值,特异性和预测阳性率分别达到85.7%和90%。结论侧卧位下,用无隆突钩DLT行肺隔离,联合运用动态监测气道峰压和PETCO:的变化综合评估,可提高DLT管端的正确到位率。

  • 标签: 双腔支气管导管 单肺通气 吸气峰压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