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晚期乳腺癌患者经过一线治疗后,针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情况进行单纯线治疗的价值。方法:6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分成观察(30)、对照(30)两组,在一线治疗后,观察组均接受针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的线治疗,对照组接受基础治疗。比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及治疗后的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相关血清水平。结果:①治疗前,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较高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对比P值<0.05。②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细胞浸润转移相关血清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进行单纯线治疗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癌细胞转移速度得到明显抑制,对延长患者寿命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晚期乳腺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二线治疗 浸润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伊立替康+雷替曲塞应用在晚期结直肠癌(CRC)线化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1年6月接诊且行线化疗的50例晚期CRC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例分配至对照组(纳入25例,行FOLFIRI化疗)、观察组(纳入25例,行伊立替康+雷替曲塞化疗),评价组间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毒副反应。结果:(1)观察组ORR(48.00%)、DCR(80.00%)均高于对照组(20.00%)、(48.00%),P

  • 标签: 伊立替康 雷替曲塞 晚期 结直肠癌 二线化疗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数字乳腺X线机与传统乳腺X线机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09年11月-2013年1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诊断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5例。其中将采用传统乳腺X线机诊断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把采用数字乳腺X线机进行诊断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检查时长、曝光次数、摄影体位。结果两组患者检查时长、曝光次数、摄影体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乳腺X线机具备曝光条件好、成像清晰等特点,有利于缩短检查时长。

  • 标签: 数字乳腺X线机 传统乳腺X线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 X 线成像( 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 DBT )是乳腺 X 线检查中的一种新兴技术,它使用不同投照角度扫描来实现乳腺三维重建成像,由此来解决维成像重叠的缺点。能够有效提高少脂肪腺体型 ( 如致密型、多量腺体型 ) 中乳腺病灶的检出率以及乳腺病灶形态特征,不仅降低了乳腺癌筛查的成本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降低了复查率。

  • 标签: 乳腺,断层融合,全数字化乳腺 X 线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的X线诊断特点和价值。方法以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的61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胃癌X线诊断,将所得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X线诊断胃癌的检出率为96.72%(59/61),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2例胃癌患者中,35例为溃疡型胃癌,9例为覃伞型胃癌,8例为肿块型胃癌。结论X线诊断能够有效提高胃癌的检出率,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一致,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值得推广和应用。只有对早期胃癌的一般X线表现正确认识,认真仔细操作,尤其是对最容易被忽视的部位引起注意,与胃镜和病理检查密切配合,才能使胃癌的早期发现率得到逐步提高。

  • 标签: 胃癌 X线诊断 病理检查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 数字乳腺断层融合 X 线成像( 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 , DBT )是乳腺 X 线检查中的一种新兴技术,它使用不同投照角度扫描来实现乳腺三维重建成像,由此来解决维成像重叠的缺点。能够有效提高少脂肪腺体型 ( 如致密型、多量腺体型 ) 中乳腺病灶的检出率以及乳腺病灶形态特征,不仅降低了乳腺癌筛查的成本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诊断乳腺癌的准确率、降低了复查率。

  • 标签: 乳腺,断层融合,全数字化乳腺 X 线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来,急性失代偿性心衰被认为是严重影响预后的一种类型。针对急性心衰已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试验,包括经典的心衰药物和新药,如左西孟旦、奈西利肽、Rolofylline(一种腺苷A1受体拮抗剂)、替唑生坦及omecamtivme.carbil(激动肌球蛋白直接激动剂)等,但目前都表明无效。只有新近的松弛素一2带来了一线曙光,松弛素一2可在妊娠期调节循环和肾脏灌注。重组人松弛素一2可减少主要终点事件(呼吸困难)和第三终点事件(180天时死亡发生率)。本研究获得成功可能与排除了低血压患者有关。目前正在针对低血压患者及其他人群进行研究,主要终点事件包括死亡。

  • 标签: 急性心衰 腺苷A1受体拮抗剂 治疗 终点事件 松弛素 失代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