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婴幼儿呼吸道合病毒肺炎临床治疗。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婴幼儿呼吸道合病毒肺炎患儿68例为观察目标,根据患儿入院就诊的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联合给予干扰素治疗,对两组患儿药物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IL-6、TNF-α、IL-8等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各炎性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婴幼儿呼吸道合病毒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昔洛韦给药的治疗效果确切,同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机体炎性状况,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婴幼儿 肺炎 干扰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菌在本院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以期能对抗生素进行合理使用。方法使用KB纸片扩散法来测定临床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菌的抗生素敏感性,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痰是分离出来的100株铜绿假单菌的主要来源,分布在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保持铜绿假单菌较强抗菌活性而耐药率在30%以下的抗生素包括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等,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达69%,氧氟沙星的耐药率高达71%,且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也上升到44%。结论对于常用抗生素,铜绿假单菌有着非常高的耐药率,临床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单一药物或联合疗法,使细菌耐药性的增长得到控制。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抗生素 耐药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了解鄂尔多斯市蜡样芽杆菌在市售食品中的污染情况。 方法: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蜡样芽杆菌检验》 GB4789.14 对样品进行检测。 结果: 5 种场所 4类食品中 85份样品共检出蜡样芽杆菌 11份,检出率为 12.9%。 4种场所中的 5类食品中,奶吧污染严重,奶吧中巴氏杀菌乳的检出率均为 30%,其次是超市,超市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检出率为 23.3%;最后是学生午餐,检出率为 10%。 结论: 蜡样芽杆菌的检测在预防食源性疾病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各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视。

  • 标签: [ ] 蜡样芽胞杆菌,食品微生物检验,食源性疾病
  • 简介: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检验科 江苏 苏州215129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分离的铜绿假单菌的耐药性及临床分布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提供依据。方法 用Vitek2 Compact对251株铜绿假单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以CLSI2018M100判定药敏,用WHONET5.6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51株铜绿假单菌标本分布占比:痰液88.8%(233/251),分泌物6.0%(15/251)。药敏结果显示氨曲南耐药率最高,16.73%;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13.55%和12.75%;亚胺培南11.55%;科室分布:神经外科110株,占44%;ICU52株,占21%;呼吸科37株,占15%;神经内科18株,占7%。神经外科和ICU耐药率最高;儿科喹诺酮类耐药率最高;所有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敏感率高。结论 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液标本,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最高,其中对碳青霉烯的耐药率居高。所以,临床应重视病原学送检,并根据药敏报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防止多重耐药菌产生。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磷胆碱联合普罗布考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共计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选自2020.01-2021.01。86例患者,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感染、减水肿、持续低流量吸氧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普罗布考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普罗布考+磷胆碱钠治疗。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4.440,P=0.035)。治疗前,组间对比(P>0.05);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胞磷胆碱 普罗布考 治疗 急性脑梗死 疗效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索血站成分献血宣传招募的新思路,拓展成分献血者,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方法 采用移动采车进高校和市区街头进行宣传采集血小板。结果 三家血站采集数据:北京血液中心,首都成分献血移动采血小板从最初走进北京理工大学进行尝试,到2021年4月已经走进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30余所首都高校,年采集量约30000U。截止至2020年底,移动采血小板共出车201趟次,采集6005人次6385治疗量。红河州中心血站自2019年12月启用移动采以来,2020年度采同比上升16.8%,2021年1-4月采同比上升50%,年采集量4000U,增加成分献血宣传的直观性,提高成分献血的招募成功率,拓展成分献血队伍,满足临床用血需求。扬州中心血站: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自2020年12月移动采启用至2021年4月,移动采共进高校采集14次,进乡镇采集2次。共采集采血小板96人次,达161个治疗量,年采集量8000U。结论 移动采具有可行性,有效提高成分献血的宣传采集效率。

  • 标签: 成分献血 移动单采 宣传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