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SOAP应用在成人急性胸痛预约分诊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录的68例成人急性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将患者均等分为34例对照组、34例实验组,依次采取常规预约分诊、SOAP,对比指标:①诊准确率、②诊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分诊准确率、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制定成人急性胸痛预约分诊方案时,采取SOAP可有效提高分诊准确率、诊满意度,取得理想的诊效果。

  • 标签: 急性胸痛 预约分诊 SOAP分诊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门诊导医诊护士的角色定位以及患者对导医诊护士的误区。方法选取门诊患者2000例,时间为2015年1月22日-2016年7月30日,根据其就诊时间的差异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未在导医台进行相关的咨询和询问,实验组则在导医台进行相关的咨询以及询问,对比2组就诊效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门诊患者对门诊导医诊护士的认可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导医诊护士能够有效将患者的就诊时间缩短,促进就医环境的改善,对看病的流程进行简化。

  • 标签: 门诊导医 分诊护士 角色定位 误区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乳腺癌放疗定位中真空垫加热塑体膜方法的实用性。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收治放疗的乳腺癌病例共40例分为两组,其中20例为使用传统乳腺托架定位,另20例使用真空垫加热塑体膜定位,在数字化模拟机进行治疗前摆位验证,分析两组病例的摆位误差。结果:真空垫加热塑体膜的定位方法产生的摆位误差小于传统乳腺托架定位的摆位误差。结论:乳腺癌放疗定位中使用真空垫加热塑体膜的方法有利于减小摆位误差,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精度,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乳腺癌放疗 放疗定位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急诊快速预检实际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儿科急诊2023.1-2023.7时间段内就诊患儿中选取62例,抽签下分为快速组(奇数签数,急诊快速预检)和常规组(偶数签数,常规护理法),对比家属满意度、诊准确度、病情变化率、临床护理时间指标。结果:快速组和常规组患儿诊准确度100.00%、80.65%,家属满意度96.77%、74.10%,前者数据较高;病情变化率0.00%、22.58%,儿科检查时间(6.59±1.36)min、(10.92±2.44)min,急诊救治(4.20±1.00)min、(7.38±1.22)min,诊评估(0.88±0.25)min、(2.87±0.43)min,前者数据偏小,组间有统计学对比差异(P<0.05)。结论:儿科急诊护理管理中急诊快速预检具备显著应用效果。

  • 标签: 儿科急诊 急诊快速预检分诊法 分诊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感染性休克患者动静脉二氧化碳与乳酸清除率以及 APACHEⅡ 评分的相关性,以期为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以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收治于我科的感染性休克患者 306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 根据脓毒症指南要求进行液体复苏,监测复苏( 0h )的血乳酸、复苏后 6 h 患 者的动静脉二氧化碳(P( v-a) CO2 )、血乳酸,统计患者 24h 的 APACHEⅡ 评分, 根据6h 动静脉 二氧化碳以及6h 乳酸清除率高低分为 A 组 (P( v-a) CO2≥6mmHg )、 B 组 (P( v-a) CO2<6mmHg )、高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 10% )以及低乳酸清除率组(乳酸清除率≤ 10% )。通过分别比较 A 、 B 组乳酸清除率、 APACHEⅡ 评分的差异以及比较高低乳酸清除率组 P( v-a) CO2 、 APACHEⅡ 评分以及病死率的差异,以期探索 P( v-a) CO2 与乳酸清除率以及 APACHEⅡ 评分的相关性,进而达到为脓毒症及休克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理论指导的目的。结果: 1 ) A 组的乳酸清除率显著低于 B 组( P < 0.05 ), B 组 APACHEⅡ 评分以及病死率显著高于 A 组( P < 0.05 ) ;

  • 标签: 感染性休克;动静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乳酸清除率;APACHEⅡ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近日,北京市卫生局发布《北京市医师定期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并宣布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医患关系、是否遵循医生职业道德、有没有医疗纠纷、都将成为考核医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办法》明确规定,医生的职业道德与其业务水平和诊疗工作成绩并重,

  • 标签: 医生职业道德 北京市卫生局 医患关系 执业 考核管理 医疗纠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不同样品放置周期对胃幽门螺旋杆菌型检测结果的影响状况,从而为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适宜的胃幽门螺旋杆菌型检测检测周期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以门诊确诊感染Hp的158例胃肠疾病患者以及163列排除感染Hp的门诊正常人群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用量子点免疫荧光分别对新鲜血清标本(4小时内)、4℃放置三天、4℃放置一周的血清标本分别进行胃幽门螺旋杆菌型检测,分析相应的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抗体(Urease)检测结果的差异。结论:样品放置3天以内对样品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 标签: 标本储存周期 胃幽门螺旋杆菌 量子点免疫荧光法 免疫分型检测。
  • 简介:通过分析药品零率销售实施后医院职工的思想状况及其产生的原因,结合医院实践经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加强宣传,推进内部教育;建立长效考核机制,健全医改激励机制;完善补偿机制,明确政府责任。

  • 标签: 药品零差率销售 医院职工 思想冲击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两种预检诊模式对医院急诊诊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中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期间我院所接收的86例急诊患者进行研究,使用双盲分组措施将患者随机分为了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使用常规预检诊模式,观察组使用系统化预检诊模式,对比两组中患者的诊质量情况。结果 对照组分诊环境、诊熟练程度、诊服务态度以及疾病问询技巧评分均低于观察组,组别间数据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对医院急诊中患者采取系统化预检诊措施能够大大提升医院诊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检诊管理在提高门诊诊质量中的作用。方法:我院于2020年3月开展门诊预检诊管理。选取2019年9月~2020年2月期间的80例门诊数据作为参照组,采取常规诊模式。选取2020年3月~2020年8月期间的80例门诊数据作为实验组,采取预检诊管理。比较两组的诊质量、患者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预检准确率高于参照组,门诊等待时间低于参照组,差异成立(P

  • 标签: 预检分诊管理 门诊分诊质量 预检准确率 等待时长 患者满意程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冠疫情期间PDCA循环在专科医院门诊预检诊防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 1月 1 日-2022月 6月30日这一时间段内采取PDCA循环在专科医院门诊预检诊防控管理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及其相关人员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将2个月作为1个循环周期,就3个循环周期内的门诊预检诊防控管理工作效果进行总结,并对比3个循环中的门诊预检诊质量管理情况、门诊预检诊防控管理满意度情况。结果:2022年 1月 1 日-2022月 6月30日期间内,我院门诊预检诊处共排查门诊患者及其相关人员163370人,平均排查人员902人,日最高排查人员1123人,共排查体温超过37.3℃的患者103例,均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处置,无院内感染事件发生,其中具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1例,被专车转运至定点医院,经各项辅助检查后,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第1次循环、第2次循环、第3次循环中预检诊行为、消毒清洁行为、个人防护行为错误率不断下降,预检诊防控管理满意率不断上升,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结论:在新冠疫情期间将PDCA循环应用于专科医院门诊预检诊防控管理中可取得显著的效果,能避免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提升医护人员的预检诊行为、消毒清洁行为、个人防护行为,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冠疫情 PDCA循环法 专科医院 门诊预检分诊防控管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