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析640层容积CT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患有甲状腺结节30例患者(52个结节)为研究资料,通过对其CT表现予以回顾性分析,探究良恶性甲状腺结节CT征象差异与表现。结果:单发低密度结节为恶性结节的特点,边缘不清晰、呈不规则形状,密度不均匀,有强化残圈在结节四周,内有不规则坏死区,和正常组织无显著分界;多发低密度结节为良性结节的特点,能以岛状的形式对结节改变予以强化,外形规则,实性结节中度强化,薄厚不均强化环在边缘位置清晰可见,结节壁与其四周锐利光滑,和四周组织又清楚的分界。在增强扫描时密度、结节密度与结节大小方面,良恶性甲状腺结节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通过对照手术病理显示,在结节钙化和形态、是否有包膜和边界及形状等方面,恶性甲状腺结节与良性甲状腺结节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但在是够出现结壁方面,二者却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时,对结节钙化和密度、有无包膜和边界与形态等予以鉴别能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640层容积CT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腹部占位性病变中磁共振容积动态增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1例腹部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磁共振容积动态增强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患者的检查成功率为100%,且图像质量良好。61例患者均确诊为阳性,经磁共振容积动态增强扫描检查,阳性检出率为96.72%,其中术前误诊2例。结论腹部占位性病变中应用磁共振容积动态增强的时间分辨率相对较高,可对腹部占位性病变的性质进行推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腹部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容积动态增强 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209-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通气在肺炎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95例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纳入时间: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随机法分组,共2组,即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采取自主触发/时间控制模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平均容积保证压力支持模式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结果: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患者的PaO2、PaCO2值,FEV1、FVC值,治疗前两组均相当,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AVAPS支持通气能够显著提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血气分析指标、肺功能指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标签: 平均容积 保证压力 支持通气 肺炎 呼吸衰竭 患者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食管癌放疗患者实施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对74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食管癌放疗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分组方法是抽签法,对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一组归入37例。参照组应用5野静态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实验组应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方案的临床指标、Gamma通过情况。结果:(1)食管癌放疗患者均匀性指数具有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食管癌放疗患者经由治疗后,与参照组的患者治疗后进行对比,其适形指数、总机器跳数较低、有效治疗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的食管癌放疗患者经由治疗后(97.30%),与参照组的患者治疗后进行对比(94.59%),其Gamma通过率具有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食管癌患者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治疗效果确切,其适形性较高,能够缩短患者治疗时间。

  • 标签: 食管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容积黏度吞咽测试结合摄食管理在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0年6月-2021年6月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摄食管理干预,实验组则实施容积黏度吞咽测试结合摄食管理干预,分析2组误吸、吸入性肺炎、鼻胃管留置等发生情况的差异性。结果 实验组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误吸、吸入性肺炎、鼻胃管留置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容积黏度吞咽测试 摄食管理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复杂动脉瘤以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双容积重建技术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择38例治疗后证实为复杂动脉瘤的患者分成两组,治疗前采用二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19例为对照组,治疗前采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双容积重建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19例为研究组。对比诊断准确性、纠纷事件、操作时间、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准确性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纠纷事件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检查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检查方案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P<0.05。结论 复杂动脉瘤患者采用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双容积重建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能够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减少误诊、漏诊、纠纷事件的发生,缩短检查操作时间,使患者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复杂动脉瘤 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双容积重建 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