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凝血四项和D-二体测定已改为同一管血同一台仪器测定,为了明确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合理安排采血时间,研究标本放置时间对凝血四项和D-二体测定结果的影响,为规范分析前过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选取30份枸橼酸钠抗凝的外周血标本测定凝血四项和D-二体测定,室温放置2h,4h,6h后各测定一次,与即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即时结果与室温放置2h.4h测定结果比较,凝血酶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体即时结果与4h,6h测定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测定凝血四项和D-二体的标本在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后对不同的测定项目均造成一定影响。凝血四项和D二体最好都在标本采集后2h内完成测定,如不能完成也要控制在4h内完成,否则会对测定结果造成明显影响。

  • 标签: 凝血四项 D-二聚体 测定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槽嵴顶骨膜旋转瓣在单颗牙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美学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5例15牙种植Ⅱ期手术时应用牙槽嵴顶骨膜旋转瓣,制取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的印模,灌注模型后测量种植体两侧龈乳头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种植体两侧龈乳头高度增加(0.76±0.26)mm,与自身配对进行t检验分析,手术前后种植体两侧龈乳头高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单颗牙行种植Ⅱ期手术时应用牙槽嵴顶骨膜旋转瓣,操作简单,可增加种植体龈乳头的高度,增加美学效果。

  • 标签: 牙种植体 美学 牙槽嵴顶黏骨膜旋转瓣
  • 简介:摘要D-二体(D-Dim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的特异性降解产物,DD的生成或血DD水平增高反映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检测血浆DD水平对各种疾病的诊断、疗效和判定预后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D-二聚体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以患者为中心,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积极开展个性化护理。方法通过为患者提供适宜的倾听沟通和鼓励,心理支持,保暖,术中密切配合,功能训练指导。结果使患者感到被关心和重视,减轻了紧张恐惧心理,从而更好的配合手术,促进了术后的恢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 标签: 髌骨 内固定 个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子痫前期及正常妊娠妇女血浆D-二体(D-dimer)的变化,探讨及其对子痫前期凝血功能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子痫前期患者60例(分为轻度子痫前期30例和重度子痫前期30例)和3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D-二体,并分析其变化。结果轻度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D-dimer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子痫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存在明显凝血功能亢进,且随着病情加重,D-dimer值越高。故D-dimer对于重度子痫前期和血栓前状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子痫前期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超声介入桂醇硬化治疗肝囊肿的优越性、治疗效果及相关护理。方法在超声引导下进行肝囊肿穿刺抽吸并行桂醇硬化治疗,并于术后6个月后彩超复查,对疗效予以评估。结果术后6个月复查,有效率达100%。结论通过超声介入硬化治疗肝囊肿创伤性小、恢复快、安全有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超声介入硬化治疗 聚桂醇 肝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反复检查血中D二体的变化,在产后出血患者中及早发现DIC倾向的病人,及早诊断羊水栓塞,及早使用肝素和救治,阻断DIC的发展,使羊水栓塞引起的产后出血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方法在自然分娩后或剖宫产术后,发现子宫迟缓出血。即反复检查患者血液中的血D二体,血小板,PT,APTT,FIB的变化。结果在有DIC倾向的患者中,D二体持续明显增高,随后FIB降低,血小板,PT,APTT才逐渐出现异常。结论D二体在产后出血的患者中普遍高于正常,但是,在羊水栓塞,DIC的患者中,血中D二体高于4倍或持续明显增高,是DIC患者最早出现异常的指标,随后FIB,血小板,PT,APTT出现异常,这样可以及早发现产后出血的患者已出现DIC。及时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阻断早期DIC,及早就救治羊水栓塞的患者,使羊水栓塞引起的产后出血的死亡率降低。

  • 标签: 产后出血 羊水栓塞 DIC D二聚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检测老年肺部感染D-二体的临床意义。方法D-二体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标记乳胶颗粒,与待测血浆混合。当血浆中D-D体含量≥5μg/ml时,标记的乳胶颗粒则发生凝集呈现阳性反应。结果老年肺部感染D-二体明显增高,大部分为吸入性肺炎(伴有脑血管病后遗症,长期卧床),细菌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病后D-二体明显下降。结论D-二体检测对老年肺部感染,特别是长期卧床并肺内感染的老年患者有重要意义,是病情严重程度、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 标签: D-二聚体 老年肺部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产异常患者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特点是子宫收缩具有正常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但弱而无力,持续时间短,间歇时间长且无规律,当子宫收缩达极性期时,子宫不隆起变硬,用手指压宫底部肌壁仍可出现凹陷。先露下降及宫口扩张缓慢,产程延长。

  • 标签: 产力异常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红外光联合甲酚磺醛栓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宫颈糜烂Ⅱ~Ⅲ度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观察组51例均痊愈;对照组痊愈15例,有效25例,无效20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60例均无明显不适,观察组20例术中出现下腹部坠胀感及刺痛,无出血。结论红外光联合甲酚磺醛栓治疗慢性宫颈糜烂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红外光 聚甲酚磺醛栓 宫颈糜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四项(PT、TT、APTT、FIB)与D-二体(D-D)联检对肝硬化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4例作为肝硬化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凝血四项(PT、TT、APTT、FIB)及血浆D-D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和D-D均升高(P<0.05),FIB差异无显著性,肝功能轻度损伤组和肝功能重度损伤组比较,PT、APTT和D-D均升高(P<0.05),FIB降低(P<0.05),TT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凝血四项与血浆D-D与进行联检,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查的辅助指标,监测出血倾向,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评价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及估计预后转归的好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科学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四项 D-二聚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体动态监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64例DVT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3、7、11、15天D-二体的含量。结果发病时间(t)在t<3、3≤t<7、7≤t<11、11≤t<15、t≥15范围内的DVT阳性确诊率分别为85.71%、96.88%、91.67%、75.00%、60.00%。患者在溶栓治疗第1天时D-二体水平开始升高,第3天达高峰,治疗后第1、3天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随后D-二体水平呈下降趋势,第7天基本恢复至治疗前水平,治疗后7天与治疗前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第11、15天D-二体含量继续下降,与溶栓前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血浆D-二体动态监测对于急性DVT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并无明显特异性,在DVT的排除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于指导溶栓药物的应用以及溶栓疗效的评价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二聚体动态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