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Onyx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术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脑动静脉畸形Onyx栓塞治疗患者的术后临床资料并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64例患者中治愈156例,死亡2例,有效率为98%,术后并发症少。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的Onyx栓塞治疗患者进行积极而有效的术后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并发症。近年来我们运用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164例,效果满意,现将我院164例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Onyx栓塞治疗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脑动静脉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BRILIANCE64排螺旋CT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后,对图象进行后处理。结果通过CTA重建技术诊断脑动静脉畸形16例。CTA后重建技术可以很好并清晰显示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的形状、数目及其与邻近结构的解剖关系。结论CTA是一种可靠、无创的诊断脑动静脉畸形的方法,为DSA提供有力的补充。

  • 标签: 脑动静脉 畸形 后重建 CTA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介入护理。方法配合医生针对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对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介入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焦虑,防止出血、维护患者安全以及预防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介入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动静脉畸形患者8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病率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中能快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围手术期护理 脑动静脉畸形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型引流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静脉畸形的X线平片、心血管造影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结果“8”字型心是本病的特征性X线表现,并有肺血增多、心脏及右房室增大;心血管造影及MRI显示肺静脉不引流人左心房,汇成肺静脉总干引流人左上腔静脉—左无名静脉一上腔静脉,在心底部形成宽大的静脉环,并房间隔缺损、右房室腔及肺动脉增大。结论典型的X线平片表现结合临床,可确诊本病,心血管造影、MRI检查是术前确诊并详细了解本病具体畸形及其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重要手段,MRI可完全取代创伤性的心血管造影检查。

  • 标签: 肺静脉 畸形引流 X线平片 心血管造影 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显示能力及诊断价值。方法CTA诊断的10例AVM,经DSA对照及手术证实,通过诊断AVM的常用方法有核磁共振(MRI)、CT脑血管造影(CTA)及数字剪影脑血管造影(DSA),将这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结论不同的影像手段对AVM的诊断各具价值,CTA能够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 标签: CT血管造影 脑动静脉畸形
  • 简介:摘要:脑动静脉畸形(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cAVM)发病率较低,是在临床上一种较为少见但可能破裂出血而导致患者残障或死亡可能的疾病。虽然血管畸形可能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但脑血管畸形是其中最严重的。对于 cAVM发病机制的研究仍然没有较为统一的结论,目前,较多研究者认为其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其中,先天性因素可能更为重要,本文回顾近年的研究文献,对 cAVM发病机制的先天性因素进行综述。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发病机制 先天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介入手术对下颌骨动静脉畸形伴出血患者临床效果,并进一步分析治疗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下颌骨动静脉畸形伴出血患者40例(收治时间: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将其按照简单随机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20例/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观察组采取介入手术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患者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VS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CT联合MRI在颅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从我院随机挑选2020年4月-2022年3月收治的疑似78例颅脑动静脉畸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和MRI检查,且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CT联合MRI在颅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在CT联合MRI检查中,灵敏性为98.51%(66/67)、特异性为90.91%(10/11)、准确性为97.44%(76/78)、阳性预测值为98.51%(66/67)。在CT检查中,有56例患者显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不规则肿块,有1例肿块显示不够清除,且有8例伴随急性血肿,3例亚急性血肿,其中有10例破入蛛网膜下腔,4例破入脑室,6例呈斑点样钙化,2例局部脑萎缩。在MRI检查中,有60例患者供血动脉有异常增粗迂曲条状高信号,有63例患者引流静脉异常增粗且有扭曲状较高信号从瘤巢引出。13例患者T1W1、T2W1显示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滴信号,6例患者血中显示高或等混杂信号,15例呈有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T1W1、T2W1显示高信号。12例T1W1、T2W1血液流空征象没有信号特征。

  • 标签: CT MRI 颅脑动静脉畸形 联合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静脉畸形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收集2006-2009年4例肺动静脉畸形患者,对经皮穿刺血管造影检查及介入栓塞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病历中3例为单发,1例为多发病例,共栓塞5次。栓塞后造影检查单发病灶完全消失,多发病历主要畸形血管消失。所有病历临床症状消失。所有病例随访3月-3年无复发。结论对肺动静脉畸形的患者进行DSA检查能明确异常血管的特征,介入栓塞治疗是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肺动静脉畸形 DSA检查 介入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肾窦内微小肾动静脉畸形(瘘)影像学表现再认识及回顾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后经手术证实肾动静脉畸形(rAV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结合参考文献。结果肾动静脉畸形(renalArteriovenousMalforation,rAVM)常以不明原因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上罕见,尤其发生在肾窦部微小病灶诊断困难,随着多排螺旋CT双期扫描的应用,可以提高的诊断及认识,减少误诊漏诊。

  • 标签: 肾动静脉畸形 肾动静脉瘘 影像学表现 多排螺旋CT 血管成像 双动脉期扫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患者康复过程中利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利用护理干预手段,对比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出现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患者利用护理干预措施展开护理,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出现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动静脉 畸形出血 患者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一例脑动静脉血管畸形昏迷伴妊娠的孕妇进行护理的过程,深刻地体会到对于此类患者护理上所需要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争取脑功能最大程度的恢复,同时还必须做好早产先兆的观察,及时发现变化,才会有可能让患者有康复的机会。

  • 标签: 脑动静脉畸形 妊娠 颅内出血 分娩
  • 简介:摘要脊髓血管畸形相对少见,临床表现主要为突发性脊髓受压和出血,首发症状以间歇性跛行、四肢力弱甚至瘫痪、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多见。该例患者以头痛伴恶心呕吐就诊,颅脑CT及MRI均示基底及侧裂池略高密度影,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来患者逐渐出现脊髓损害的表现,进一步行胸腰段MRI扫描及脊髓血管造影后确诊。

  • 标签: 脊髓动静脉畸形 脑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我院就诊的胃动静脉血管畸形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的患者,通过内镜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完自2007至2011年间,我院就诊的100例胃动脉血管畸形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将患者分为A与B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我们使用钛夹止血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电凝止血和胃镜下喷洒法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为90.0%,B组患者的成功率为82.0%。A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其复发出血率为6%,而B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48%。结论患者的出血程度以及对出血病灶的位置,治疗中采取内镜治疗的方式可以得到准确的确定。通过研究对比表明,钛夹止血法的治疗效果在明显好于电凝止血法和其他药物的治疗。

  • 标签: 胃动静脉血管畸形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治疗 钛夹止血法 电凝止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