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采血采血针在末梢采血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体检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10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例数均为50例,均进行末梢采血,前者采用激光采血,后者则采用一次性使用采血针,分析比较两组的疼痛感及血糖测试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男性中有明显疼痛占比6.67%、女性中有明显疼痛占比10.00%,对照组的男性中有明显疼痛占比82.14%、女性中有明显疼痛占比90.91%,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对两组的血糖测试情况进行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糖测试成功率分别为100.00%、98.00%,两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末梢采血中应用激光采血,可以有效减轻体检者的疼痛感,能够作为血糖测量血样采集的工具。

  • 标签: 末梢采血 激光采血 采血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静脉采血法与末梢采血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7月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00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末梢采血检验,观察组采用静脉采血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静脉采血的检验数据更准确,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血常规检验 临床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采血技术与服务对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全血献血者为试验对象,以简单随机化法进行分2组,50例为对照组,50例为实验组,收治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对照组实施常规献血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综合性采血技术与服务干预。结果:实验组的献血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门诊静脉采血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 筛选出本院在2019/4-2020/4期间接收的采血患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例重度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进行研究,重点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有针对性地选取我站在2021年1月20日接收的一例机采血小板男性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献血者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现出现的反应症状,采取的处理措施以及防范策略等内容。结果:导致献血者出现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因素涉及两个方面,分别是精神因素和身体因素,对此,从这两个方面着手,有良好的防范效果。结论:在针对献血者进行采血的过程中,献血者极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需要高度重视相关影响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方法和处理措施,以规避重度反应,使献血者的安全和健康得到保障。

  • 标签: 一例机采血小板 重度献血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本院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所有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取其中的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这100例健康体检者按照不同的采血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静脉采血操作,观察组则实施末梢采血操作,通过两种不同的采血方式,对比分析两组健康体检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RBC、WBC、PLT、HCT、HGB和MCHC等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MCV和MCH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间呈现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不同的采血方法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其标本血常规检验结果也出现差距,这次将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两种采血方式进行采血检验,结果的差异性非常明显,静脉采血比末梢采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的结果准确性和稳定性要明显高很多,说明,通过静脉采血的方式进行检验具有更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采血方法 血常规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献血人群对静脉采血护理服务的需求及改进措施。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抽取自血站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献血人群200名,根据献血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100名实施常规静脉采血护理,观察组在对献血人群的静脉采血护理服务需求进行了解后实施相应的改进措施,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静脉采血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静脉采血满意度(97.00%)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献血人群实施改进措施能够满足其对静脉采血护理服务的需求,提升静脉采血安全性以及满意度。

  • 标签: 献血人群 静脉采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文章主要针对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两种常用的不同方法运用效果展开分析。方法:从笔者所工作医院2020年1月到2021年5月开展的血常规检验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后借助于数表法将他们平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血常规检验中前组采取静脉采血方法,而后组则为末梢采血,之后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借助于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些观察指标判断哪组采血方法效果更优。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血常规检验中WBC、RBC、HCT、PLT、Hb这几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并且组间差异显著;而MCV、MCH、MCHC差异不显著。结论:总得来说,血常规检验采用静脉血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检测结果准确度较高,采血时间较短,可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采血 末梢采血 运用 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护理要求及护理要点及满意度影响。方法:将2021年3月~6月设为研究时间段,选取该时间段内于本院门诊静脉采血行实验室检验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就常规护理(21年3月~4月,300例)、优质护理(21年5月~6月,300例)实际应用效果予以比较分析。结果:优质护理期间门诊静脉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单人采血操作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优质护理期间采血护理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门诊静脉采血护理中的实施可在优质健康宣教、护理引导等措施开展基础上,有效提升静脉采血操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效果显著。

  • 标签: 门诊护理 静脉采血 护理要求 护理要点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外周动脉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0年1-12月间接收的新生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均分至A/B组中,前者予以股静脉采血,后者予以外周动脉采血;对比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观察对比可见,B组新生儿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对比A组提升明确95.24%>78.57%;同时,该组新生儿在采血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对比A组也有明显降低4.76%

  • 标签: 外周动脉采血 新生儿护理 应用效果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