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配戴RGP前后、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屈光度的改变及对延缓控制近视眼发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2009年来我院配戴RGP近视人群和随机挑选近视配戴框架镜者,在配戴前和配戴后一年角膜曲率半径、眼压、屈光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戴框架眼镜组,角膜曲率半径无明显变化,配戴RGP组角膜曲率半径增大(0.120±.08))(P<0.05)。结论良好配适状态长期配戴RGP,角膜曲率半径增加,眼压无明显变化,屈光度变化小,因此RGP是一个比较安全,有效延缓近视发展的眼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隹分子激光手术近视患者透镜焦度、性别与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840例(1670只眼)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角建地形图、检影验光,按等效球镜原则.根据透镜焦度将840例(1670只眼)分为低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按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480例(954只眼),女性组360例(716只眼),对其透镜焦度与角膜中央厚度、角膜曲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低度近视组与中、高度近视组的角膜中央厚度有统计学差异,3组之间水平径角膜屈光力K1值无统计学差异,3组间垂直曲率K2值有统计学差异。男、女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角膜厚度有随透镜焦度增高而变薄的趋势。女性角膜曲率高于男性。女性角膜中央厚度较男性薄。

  • 标签: 近视眼 屈光 角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755nm皮秒激光仪平光透镜与Focus蜂巢透镜联合治疗黄褐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黄褐斑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755nm皮秒激光仪平光透镜联合Focus蜂巢透镜治疗。分析第6次治疗后及治疗后12周时疗效及各时间节点MASI评分、患者自我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患者经6次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0.0%,效果显著,随访12周时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预后变化不大。患者治疗6次后、随访12周时MASI评分均较治疗前低,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患者不良反应均未轻度,且较快消退。结论给予黄褐斑患者755nm皮秒激光仪平光透镜联合Focus蜂巢透镜治疗见效快,可有效降低复发率,且不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755nm皮秒激光仪 平光透镜 Focus蜂巢透镜 黄褐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角膜曲率、眼轴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11月到2018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青少年103名(共206眼),根据等效球镜度不同分成正视组、远视组、近视组,其中根据近视程度将近视组分成低度近视组、中高度近视组。测量患者的屈光度、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计算等效球镜度、眼轴长度与角膜曲率比(AL/C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角膜平坦屈光力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角膜陡峭屈光力仅在近视组与远视组间和低度近视组与中高度近视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其他各组间无差异(P>0.05)。正视组、远视组及近视组三组间眼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视组眼轴长度显著长于另外两组。中高度近视组眼轴显著长于低度近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轴与角膜曲率的比值(AL/CR)在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在中高度近视组中AL/CR最大;远视组AL/CR最小(P<0.01)。结论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是决定屈光度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眼轴与角膜曲率比值(AL/CR)是预测近视发生发展的敏感指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角膜塑形镜对患者角膜形态及代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8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真性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年龄8~12岁,近视度数-0.75~-3.50DS(散光转化成等球计算),在戴镜前、戴镜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检查角膜曲率、厚度及内皮计数,只取右眼数据用重复性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角膜曲率和角膜中央区厚度在3个月内变平明显,3个月后趋于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内皮镜检查中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有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配戴在戴镜3个月内对角膜曲率及厚度改变较大,后期趋于稳定。长期配戴角膜塑形镜者角膜内皮计数在正常范围,说明对角膜代谢影响小。角膜塑形镜用于控制近视发展从长期来看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角膜曲率 角膜厚度 内皮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仪器测量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的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18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采用人工角膜曲率计、自动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曲率,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然后将数据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结果通过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发现3种不同仪器测得角膜曲率最大值(43.87±1.65)、(44.21±1.81)、(44.32±1.62)、最小值(42.89±1.56)、(43.30±1.78)、(43.40±1.65)、平均曲率(43.42±1.64)、(43.65±1.67)、(43.81±1.63)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不同方法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眼轴≤25cm分别为(19.19±2.49)、(18.74±2.50)、(18.87±2.50),眼轴≥25cm分别为(42.89±1.56)、(43.30±1.78)、(43.40±1.6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角膜曲率计、自动角膜曲率计和角膜地形图仪测量角膜曲率值,均可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并且相关数据真实可靠、准确。但角膜过平、过陡者,建议使用角膜地形图仪。

  • 标签: 角膜曲率 人工晶体 屈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