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筛查在糖尿病诊断中的护理作用。方法:整理 2019年 12月 -2020年 8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 的糖尿病患者212例,实施糖尿病筛查,分析筛查结果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结果: 212例糖尿病患者中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率最高为 37.83%,其次为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为 13.04%,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发生率较低为 5.65%,总检出率为 50.87%,检出率较高。结论:糖尿病筛查在糖尿病诊断中作用明显,可以及早发现周围血管、神经病变,并进行适宜的干预,控制疾病进程,有利于疾病治疗。

  • 标签: 糖尿病足筛查 糖尿病足诊断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 行为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加强护理干预。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7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诊断为糖尿病,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72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行为护理干预,分析治疗期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的截肢率 为 0% ,对照组为 5.6%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 94.4%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86.1%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行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帮助,降低致残率,能够防止由于溃疡坏死而导致的截肢,降低足部感染,具有可推广价值。

  • 标签: 行为护理 糖尿病足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综合化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 2017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 120例患者,经计算机数字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试验组( 60例)与常规组( 6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 SAS评分、 SDS评分以及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 SAS评分与 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 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化护理干预可获得显著的护理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化护理 糖尿病足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前外侧皮瓣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 方法:选取门诊部接收的 糖尿病 患者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 2017 年 8 月 -2019 年 8 月,入选患者均实施股前外侧皮瓣治疗术。治疗前严格掌控患者血糖,实施抗感染与清创治疗,若患者感染严重进行抗感染治疗时需要联合 VSD 负压吸引技术,缝合皮瓣供区创面。 结果:入选糖尿病患者出现动脉危象情况 0 例( 0.00% ),皮瓣完全成活患者共有 47 例( 94.00% ),术后皮瓣出现静脉危象患者共有 3 例( 6.00% ); 30 例患者远端创源出现部分坏死,经过及时处理与换药后创面愈合;随访患者 6-18 个月后恢复效果, 50 患者皮瓣弹性、质地均可,外形恢复良好,行走功能正常,均未出现二次溃疡。 结论:糖尿病 患者使用股前外侧皮瓣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修复溃疡与感染创面,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股前外侧皮瓣 糖尿病足 临床效果
  • 简介:摘 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8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组,对照组( n=40)仅予以一般出院指导,观察组( n=40)出院后予以延续性护理干预, 2组患者护理干预时间均为 3个月。采用糖尿病依从性中文版调查问卷评估 2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采用糖尿病足部自护水平问卷评估足部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治疗依从性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自护行为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应用延续性护理可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

  • 标签: 糖尿病足延续性护理治疗依从性自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价值 。 方法:将我院 201 8 年 3 月至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感染创面患者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和护理的效果。 方法 : 纳入时间为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吻合血管的腹直肌双蒂皮瓣移植修复小儿踝部创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17年 2月 ~2018年 9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踝部创伤 36例踝部创伤患儿,其中男性患儿 16例,女性患儿 20例,年龄 5~11岁,平均年龄( 8.24±0.16)岁,所有患儿均为碾压或挤压等外力性损伤。患者小腿下段前侧和内踝以及背皮肤均有严重撕脱性缺损,部分患者伴有胫骨、骨等多发性骨折。外侧踝部皮肤软组织出现缺损,且颈前动脉远端以及踝关节出现脱位。患儿最大创伤为 28cm×12cm,最小创伤为 20cm×10cm。在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采用吻合血管的腹直肌双蒂皮瓣移植修复进行治疗。主要采用本院多普勒超声血流仪进行腹壁动脉径和浅出筋膜位置治疗。腹部中线至腋前股沟韧带下位置设计皮瓣。之后进行皮瓣切口。主要以腹股沟和腹壁下动脉体表投影为切口,解剖患者髂外动脉、静脉和腹壁动脉起始位置,切开皮瓣内缘向外翻皮瓣,进行循环血管蒂解剖,同时保护好患者血管皮支。切开胸肋三角区皮肤,解剖腹部动静脉,于筋膜下层向腹壁皮瓣上掀起。以及皮瓣切取和供区修复。治疗后为患者进行随访处理,所有患者均需随访 6个月,分析患者六个月之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次研究中所有皮瓣均顺利存活,术后半年可进行皮瓣整形治疗。治疗后 5个月随访时发现患者皮瓣肤色和周围组织相似,所有修复肌腱功能得到有效恢复,且骨折得到愈合。采用多普勒超声进行血流状况检查时发现,皮瓣全长内可听到均匀动脉血流声音。所有进行后期皮瓣整形治疗的患者,足部远端供血并无较大变化,同时患和健相比并未出现严重不良状况。所有患者均可正常行走。腹部供区并无腹壁薄弱问题同时也并未出现切口疝。结论 为小儿踝创伤治疗时采用吻合血管的腹直肌双蒂皮瓣移植可有效提升整体干预效果,患者肢体末端血运正常同时并未出现行动不便,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吻合血管 腹直肌双蒂皮瓣移植 小儿足踝部创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以及血涂片细胞形态联合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 150例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选取时间为 2018年 3月至 2018年 9月间,并将其按照检测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一组为参照组,接受单一的血液涂片细胞形态进行检验,另一组为实验组,接受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液涂片细胞形态进行检验,两组各有患者 75例,并对血常规检验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的阳性率为 20.00%( 15名),参照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的阳性率为 5.33%( 4名),从血常规检验的阳性率上看,实验组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x2=7.292, p=0.007)。结论 对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检查,可有效提高检查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 血涂片细胞形态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在翼状胬肉自体角膜干细胞细胞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我院 2015年 2月至 2017年 2月收治的 84例翼状胬肉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图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比较护理成效。 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05)。 结论 优质护理可缓解翼状胬肉自体角膜干细胞移植术患者负面情绪,改善生命体征,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移植术 情绪状态 生命体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多功能理疗仪穴低频电脉冲对偏瘫早期肢体功能的临床影响状况。方法:我院在 2016年 5月 -2018年 5月期间收治共计 4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号方式分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以常规针灸方式;观察组则实施多功能理疗仪穴低频电脉冲方式治疗。对比患者临床上症状改善效果及肢体功能情况。结果:通过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通过实施多功能理疗仪治疗后,患者整体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显著,相比对照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差异。结论:针对当前阶段患者所出现的偏瘫肢体功能障碍情况,采用多功能理疗仪穴低频电脉冲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效果,对于患者来说具有一定的治疗效益,未来可进行推广普及。

  • 标签: 多功能 理疗仪 低频电脉冲 偏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测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10月我院 195例血常规检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检验结果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嗜酸性粒细胞检验结果中,两种检验方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测中优势各异,在临床检测时,可采取两种方法联合检测,通过互相弥补,为检验质量提供更可靠保障。

  • 标签: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血涂片细胞形态学 血常规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性护理对控制糖尿病合并感染风险的有效性。方法:本文主要选择 2019年 7月 --2020年 7月在我国收治的 68名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一组患者 34名。对照组接受的常规护理,研究组的患者接受的是延续性护理。将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感染的状况进行客观的对比观察,对患者的 Wanger分级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中的 0级占比与对照组相对所占比例是相对较高的,并且 4级与 5级所占据的比例低于对照组的。对这两组差异进行比较发现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延续性护理对于降低糖尿病合并感染风险非常有益,十分助于实现血糖控制,帮助糖尿病改善与预后。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糖尿病足 感染风险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