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脂肪乳剂对新生儿脂肪代谢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为危重新生儿的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研究组接受脂肪乳(1g/kg.d),对照组接受脂肪乳(2g/kg.d),余配比成分均相同。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脂肪乳(1g/kg.d)对危重新生儿脂肪代谢无明显影响,可满足新生儿对营养的需求,对危重新生儿是安全的。

  • 标签: 脂肪乳剂 新生儿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心肌型脂肪结合蛋白(H-FAB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随机选取52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出现症状之后,分别在0-2h以及2-4h对这些患者进行静脉血采血,然后分别对心肌型脂肪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钙蛋白(CTNI)进行检测。另外设置对照组,从体检健康的人群中随机选出50人,对其同样的指标进行检测。结果相比于肌红蛋白(MYO)以及肌钙蛋白(CTNI),对于患者H-FABP的检测,其特异性、准确性以及灵敏度都出现了水平显著较高的现象,(P<0.05),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更加符合要求。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检测心肌型脂肪结合蛋白(H-FABP),其特异性、准确性以及灵敏度均比较好,具备临床应用价值,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诊断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临床价值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我们对"脂肪肝"变得并不陌生,很多患者都是在每年常规体检中被发现的。但知道不等于了解,我们对体检报告上"脂肪肝"大多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往往以"吃点素、减减肥"轻描淡写地轻视过去了。脂肪肝,大家了解多少呢?据统计,目前我国每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患有脂肪肝。最近上海的一项研究表明,脂肪肝男性高发年龄段在35~49岁,女性在50~64岁。

  • 标签: 体检报告 饮食结构 常规体检 不等于 内脏脂肪 生活水平
  • 简介: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595-02摘要目的通过对某先生脂肪肝进行健康管理,提高对脂肪肝的健康意识,改善脂肪肝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康管理方案,减少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脂肪肝危险因素,减低脂肪肝的发生率。结果通过对某先生6个月的健康管理,逐渐提高了某先生对于脂肪肝的认识,并形成了一定的健康意识,改善了林先生的身体状况,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健康管理,可以提高个人对脂肪肝进行正确的认识,并积极消除日常生活中所存在的脂肪肝危险因素,就可以对脂肪肝进行有效的控制。

  • 标签: 脂肪肝 健康管理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脂肪肝是现代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在男性人群中患脂肪肝人数可超过5%。患病后病人会出现某些类似慢性肝炎的体征,如肝功异常,肝区不适等。脂肪肝代谢异常往往还能加速和加重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胆石症的发生或恶化。脂肪肝也是牧区的常见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功能衰竭,严重危害着牧区人民的健康。现代医学对治疗脂肪肝缺少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民族医药治疗脂肪肝无论在改善临床症状,还是在改善肝功能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部手术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观察组渗液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相较参考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以促进切口的愈合,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精心护理,及时有效健康宣教,使患者掌握自我保护切口方法,了解切口脂肪液化不是切口感染,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 标签: 腹部手术 切口 脂肪液化 治疗 护理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整理收集我院收治的85例脂肪肝患者,按照用药治疗方法不同划分为甲组45例采用辛伐他汀治疗,乙组40例采用血脂康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改善显著,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以及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脂肪肝患者辛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脂肪肝症状,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可广泛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 标签: 辛伐他汀 脂肪肝 血脂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9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配成考查组和对照组,各组成员45例。考查组运用微波治疗,比较组采用传统方法。结果考察组45例患者中,显效40例,有效4例,1例无效,总有效率97.8%。对照组45例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2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8.9%,考查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一定要进行预防工作,采用微波方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概率,减少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妇产科腹部 切口脂肪液化 临床治疗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测指标在脂肪肝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检的100例中老年体检人员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的入选对象均被排除有肝炎和其他病毒等。对所有的受检人员进行B超、血压、血液生化检测、体重以及心电等项目。结果脂肪肝组患者所检测出来的血脂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现象,尤其是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升高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了中老年脂肪肝患者和某些部分的疾病具有相关性。结论脂肪肝患者通常都会具有生化指标异常以及血脂代谢紊乱等现象,尤其是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升高最为明显,是脂肪肝最为突出的一种生化特征,这对于脂肪肝的诊断及检测都有着极为深重的意义,也表明中老年脂肪肝患者和某些部分疾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脂肪肝 生化检测指标 相关性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剖宫产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0例患者分成两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1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消炎生肌膏治疗15例观察组患者,对比两种方法的疗效异同。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对照组的丙级愈合率为20.0%,乙级愈合率仅为33.3%,甲级愈合率仅46.7%。观察组的丙级愈合率仅为6.7%,乙级愈合率仅为13.3%,甲级愈合率高达80.0%。观察组的切口愈合情况显然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100%。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然优于对照组。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消炎生肌膏治疗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愈合效果好,恢复较快。

  • 标签: 剖宫产术 切口脂肪液化 治疗
  • 简介:摘要总结1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行VSD治疗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做好负压装置管理、对症支持治疗、饮食及活动指导、加强心理护理,重视健康教育。10例患者出院时腹部切口Ⅱ/甲愈合。

  • 标签: VSD 切口脂肪液化 护理
  • 简介:摘要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诊疗中要合理把握切口脂肪液化发生高危因素,做好预防与治疗,降低并发症危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妇产科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原因 治疗
  • 简介:摘要齐京主任认为,脂肪性肝病的与肝脾肾功能失调有关,湿痰淤阻肝络是脂肪性肝基本病机。其病位肝,治在脾,调脾胃、和气血、化痰瘀、通肝络是治疗脂肪性肝病的基本法则,且贯穿于脂肪性肝病治疗的全过程。

  • 标签: 脂肪性肝病 中医药 经验 齐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嗜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病因。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10月我院儿科门诊以"嗜粒细胞增多"为诊断依据收治的25例患儿,总结该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测资料,分析其嗜粒细胞增多的主要原因。结果本组25例患儿外周血嗜酶细胞比例增高,绝对计数均大于1.5×109/L,为中重度嗜酶细胞增多,14例确诊为寄生虫感染,经抗寄生虫治疗,疗效显著,2例患儿经肝大腹部超声和胸部检查提示双肺肺炎,高度怀疑为寄生虫感染或风湿性疾病,或恶性淋巴瘤。结论既往有进食和皮下游走性包块有助于嗜粒细胞增多的临床诊断,真菌感染可以导致显著的嗜酶细胞增多,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时应考虑到这一可能性。

  • 标签: 嗜酸粒细胞 外周血嗜酶细胞 寄生虫感染 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后患者出现脂肪液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2年间在我院骨科治疗的80例骨科手术后出现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80例患者全部经过骨科手术治疗后均出现脂肪液化症状,经过20天左右的治疗全部患者治愈,有部分患者在治疗10天左右的时候就已经痊愈,最慢的26天痊愈。80例脂肪液化患者均无感染情况出现。结论根据临床研究分析,临床中出现脂肪液化的患者多是以下的几类第一,由于患者自身的身体因素,由于肥胖过度及营养不良,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第二,由于手术操作不当,使用电刀时时间掌握的不够好,导致切口缝合时患者切口受损,以及术中患者伤口长时间曝露,造成了患者的伤口液化。基于以上几点医生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应注意使用电刀的时间和手法,对于自身有疾病的患者术后进行血糖控制,保持营养供给,防止液化产生。对于已经出现脂肪液化的情况,则应该积极的给予相应的治疗,使患者早日痊愈出院。

  • 标签: 骨科手术 肥胖 脂肪液化 切口
  • 简介:摘要脂肪肉瘤(liposacroma)是常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恶性软组织肉瘤的14%-18%⑴。常发生在脂肪组织较多的腹部和腹膜后、四肢(尤其是下肢)、臂部等部位。黏液性脂肪肉瘤(myxoidliposarcoma,MLS)是脂肪肉瘤的一个常见亚型,占脂肪肉瘤的30%-55%⑵。肿瘤主要是由各种分化不同程度的脂肪母细胞和粘液样基质组成,由于肿瘤的病理特征,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本组收集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组织黏液性脂肪肉瘤的资料,总结其影像表现,以进一步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

  • 标签: 肉瘤 恶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据说日本国内的脂肪肝患者约有1000万人。其中1~2成会转变为引起慢性发炎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且没有自觉症状。NASH会导致危及生命的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增加。这里介绍—下加以预防的方法。

  • 标签: 脂肪肝患者 快步走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治愈 自觉症状 N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