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乳房肿胀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12月产后乳房肿胀产妇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热敷、按摩、挤奶。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口服散结通乳方、外敷仙人掌法。24h后观察两组乳房胀痛程度、硬度、24h内乳汁排出量。结果干预组乳房胀痛程度及硬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24h乳汁排出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产后乳房肿胀后常规的热敷、按摩、挤奶结合心理护理、口服散结通乳方、外敷仙人掌法综合处理后效果更好。

  • 标签: 产后乳房肿胀 散结通乳方 外敷仙人掌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产后乳房肿胀是母乳喂养中最易出现的问题。为了预防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发生,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对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进行观察和护理中发现通过加强产前健康宣教及产后实行“三早”,母婴同室,按需哺乳,特别在产后72小时内做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不但可增加产妇的奶量,而且能保持乳腺管通畅,达到预防乳房肿胀的目的。

  • 标签: 乳房肿胀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下肢骨折术后肿胀应用Buerger运动的康复效果。方法将50例的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的25例患者采用Buerger运动康复训练,对照组25例患者则采用传统的常规性康复训练,在5天后观察患者手术部位的肿胀情况,将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下床活动第1天患肢的肿胀、疼痛和紫绀程度采用秩和检验(P<0.01);第5天的患肢的肿胀、疼痛和紫绀消退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1)。结论Buerger运动康复训练方法较传统功能训练方法,更能有效地缓解下肢骨折术后的肿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 骨折肿胀 Buerger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创伤后肢体肿胀的康复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康复治疗。结论“RICE”原则和主动训练是肢体肿胀康复治疗的主要内容。“RICE"是指预防和治疗肢体肿胀的4项原则,即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包扎)、elevation(抬高患肢)。受创肢体的肌力训练和适当的关节活动。各种理疗方法。

  • 标签: 创伤后 肢体肿胀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若乳房胀痛比较严重,很有可能出现婴儿衔接困难、乳房胀痛与排乳汁受阻之类的问题,由此可见妇产科关注的护理工作热点应为环节产妇乳房肿胀。然而目前产妇乳房肿胀护理方法较多,不同的护理方法效果不同。为此,本文综述了产妇乳房肿胀护理方法,为以学者探索与认识新方法提供更多的参考。

  • 标签: 产妇 乳房肿胀 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几乎所有的骨折,都会引起伤肢的肿胀,通过采取不同的方法消除、缓解患者肿痛,对患者伤肢的恢复意义尤为重要。

  • 标签: 骨折 伤肢 肿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癌术后上肢肿胀的护理。方法将对照组与实施护理组的患者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患侧上肢水肿,恢复肢体功能,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乳癌 上肢肿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骨伤患者后期出现的肢体肿胀现象,使用中医按摩治疗,同时服用活血化瘀汤,对消肿时间和效果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78例骨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对组内患者进行分组,分成的观察组与对照组人数一致,其中,对照组治疗方式以常规药物为主,观察组患者接受中医按摩,同时服用活血化瘀汤。基于不同的治疗方式,分析对比患者肢体消肿效果。结果:分析对比消肿时间,观察组所用时间较短,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消肿效果比较得出,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发生寒颤、发热、头晕的人数明显较多,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研究,采取中医治疗,给予骨伤后肢体肿胀患者患者活血化瘀汤,并配合中医按摩,消肿效果较好,消肿速度较快,同时能够明显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活血化瘀汤 中医按摩 骨伤 肢体肿胀 消除时间
  • 简介:摘要急性外伤性脑肿胀,又称弥漫性脑肿胀,是指外伤早期(多在4~14h内)由于脑血管急性扩张、脑血流量及血容量剧增,引起一侧或双侧脑组织广泛肿胀,是目前临床上致死的主要原因。我院于2002年8月~2003年8月共收治急性外伤性脑肿胀病人14例,对14例急性外伤性脑肿胀病人施以积极的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即观察意识及瞳孔的变化,术后的病人进行体位的护理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好颅内压的监护、脱水治疗同时应每天查病人的电解质、肌酐等,以了解有无电解质紊乱,以防止发生低钾症状,对术后的病人做好基础护理等。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外伤性脑肿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产后乳房肿胀属于临床产科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产后并发症,病情程度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进一步并发化脓性胰腺炎,对母乳喂养计划的实施产生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使新生儿机体的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减慢或出现异常,另外还会导致产妇在产后出现疼痛、失眠、焦虑等不良身心状态,对其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该问题已经成为母乳喂养的一项重大挑战。本文主要从乳房肿胀的定义和具体分度、产后乳房肿胀病因、产后乳房肿胀的护理方法等三个层面出发,对产后乳房肿胀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情况实施综述。

  • 标签: 乳房肿胀 产后 病因 护理 研究 进展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中医治疗骨折早期肢体肿胀的疗效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56例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甘露醇实施治疗过程,治疗组采用自拟的中医消肿方式实施治疗过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肿胀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2%,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29%,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折早期肢体肿胀患者采用自拟的中医消肿方式实施治疗过程,能够显著缩短肿胀治疗时间,改善肿胀情况,缓解疼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 骨折早期肢体肿胀 疗效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骨科综合治疗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本院在2019/5-2020/5期间接收的骨伤后期肢体肿胀病患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盲选法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静注甘露醇药物,实验组选择中药汤剂与中医骨科理疗等综合方案,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消肿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6.00%)远远高于对照组(80.0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实验组的消肿时间、住院时间等远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优势(P<0.05)。结论:对于骨伤后期出现的肢体肿胀问题来说,通过中医骨科综合疗法进行治疗能够快速消肿,且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明显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中医骨科综合治疗 骨伤后期 肢体肿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气压治疗对偏瘫患者在肢体肿胀方面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患有肢体肿胀的偏瘫患者20例,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回顾分析每天的对比结果,得出气压治疗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气压治疗是针对患者的肢体肿胀进行的治疗。偏瘫患者一般表现为偏瘫侧肢体疼痛和肿胀,严重影响患者身体正常的功能恢复,做好肢体肿胀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结论气压治疗可以改善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肿胀状况

  • 标签: 气压治疗 偏瘫患者 肢体肿胀 并发症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