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纵隔易导致不孕、流产、早产和胎位异常。近年来,宫腔镜切除子宫不全中隔取得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切除子宫完全中隔有一定的难度,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预后主要体现在妊娠率、足月分娩率是否有提高,生育质量是否提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是需要妇科医生进一步探究的课题。

  • 标签: 纵隔子宫 宫腔镜手术
  • 简介:摘要纵隔畸形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畸形之一,也是引起流产、早产、胎位异常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原因。纵隔畸形的合理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妊娠预后。宫腔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如双极汽化系统等)使纵隔畸形的治疗更安全、有效。本文对纵隔畸形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从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围手术期处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纵隔子宫畸形 治疗 宫腔镜 围术期处理
  • 简介:摘要作者通过回顾超声诊断纵隔的体会,总结了纵隔的B超声像图特征,以进一步提高今后的诊断水平。B超为纵隔并早期妊娠患者提供了一项实用、简便、安全、无创的诊断方法,对指导临床处理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超声 纵隔子宫 早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纵隔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怀疑为纵隔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宫腔镜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标准,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纵隔的符合情况。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完全型纵隔82例,完全型纵膈子宫18例,双角子宫20例,弓型子宫2例,误诊18例,以宫腔镜检查结果为标准,其诊断符合率为85.2%;100例经宫腔镜检查确诊的纵隔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其厚度、长度以及占宫腔纵轴比例与宫腔镜检查结果均相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纵隔,可清晰显示纵膈的内部状况及其分型,为临床进一步采取措施提供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纵隔子宫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在不孕症中诊断纵隔畸形的价值。方法对106例不孕症疑诊纵隔畸形患者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并与宫腔镜结果相对照。结果经阴道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完全纵隔12例,不完全纵隔84例,弓状子宫6例,正常子宫4例。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与宫腔镜结果符合率100%。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多平面成像,可以清晰显示宫底形态及宫腔内部结构,对纵隔诊断的准确性高。

  • 标签: 阴道三维超声 纵隔子宫 不孕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纵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子宫纵隔患者采用宫腔镜、宫腹腔镜联合或宫腔镜在B超监测下诊治,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例均一次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发生。单纯宫腔镜手术者术后平均住院日4d,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者平均住院日5d。术中B超监护3例,单纯腹腔镜监护2例,未行腹腔镜或B超监护4例。单纯宫腔镜手术5~12分钟,平均时间(8.5±4.1)min,术中出血极少。结论宫腔镜检查是诊断子宫纵隔的最准确的方法,同时是治疗子宫纵隔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子宫纵隔 宫腔镜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的应用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将我院 2017年 5月到 2018年 11月的 90例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病患,随机分组,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护理,护理干预组开展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度;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后持续疼痛时间;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切口感染等的发生率。 结果:护理干预组满意度、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后持续疼痛时间、切口感染等的发生率对比常规护理组有优势,P< 0.05。 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病患实施护理干预效果确切,可减轻病患疼痛,减轻不良情绪,减少宫腔镜治疗子宫纵隔切口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纵隔 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后妊娠结局,以评估手术对提高妊娠率和改善生育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的女性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妊娠情况及妊娠结局。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手术后妊娠的相关信息。结果 术后共103例(82.40%)患者成功妊娠,妊娠次数总计110次,与术前相比,术后成功妊娠人数与活产人数增加。四组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子宫纵隔患者术前较不全子宫纵隔患者更易发生不孕,术后完全子宫纵隔组及不全子宫纵隔组较术前,活产率提高,流产率下降,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可以有效改善子宫纵隔患者的妊娠结局,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手术治疗对于改善子宫纵隔所致的不孕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宫腔镜手术的技术改进和术后妊娠的长期随访,以提高手术效果和生育满意度。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纵隔切除术 术后妊娠结局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8月~2014年08月收治的60例需要实施手术的非绝经期女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子宫次全切除手术,研究组采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各项生殖激素水平变化结果。结果研究组中出现1例胎儿窘迫,1例胎膜早破,2例足月低体重新生儿,其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早产以及足月低体重新生儿四项妊娠结局指标和对照组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需要实施手术的非绝经期女性患者采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开展手术操作后,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妊娠成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 女性生殖功能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TCRS)对女性生殖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子宫纵隔患者120例,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腹腔术,观察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在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记录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妊娠率和分娩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拒绝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的两年中,实验组患者的妊娠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患者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成功分娩率为88.6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分娩率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临床效果显著,创伤小,能显著提高患者的妊娠率和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子宫纵隔切除术 生殖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需要实施手术的非绝经期女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子宫次全切除手术,研究组采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各项生殖激素水平变化结果。结果研究组中出现1例胎儿窘迫,1例胎膜早破,2例足月低体重新生儿,其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早产以及足月低体重新生儿四项妊娠结局指标和对照组对应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需要实施手术的非绝经期女性患者采用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开展手术操作后,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妊娠成功率,改善妊娠结局,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宫腔镜子宫纵隔切除术 女性生殖功能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纵隔气肿的护理方法在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通过纵隔引流术;在胸骨切迹上方作2em横行切口,切开气管前筋膜达纵隔,置入有侧孔的细橡皮管或细硅胶管1根,以缝线固定。或皮下留置粗针头,于颈、胸部皮下积气较多的部位,留置2-6枚粗针头,局部消毒后用无菌纱布覆盖。结果45例患者在原发病灶治愈后,一般3-5天纵隔积气基本消失,拔除纵隔引流管或皮下针头,临床疗效满意。结论要使纵隔气肿的患者尽早消除积气,护理是关键。

  • 标签: 纵隔 气肿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