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住院期间睡眠障碍的原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改善ICU患者睡眠质量。ICU患者睡眠障碍的影晌因素个体因素包括已存在的睡眠障碍、疼痛、焦虑等,ICU环境因素包括噪声、灯光、频繁的医护活动、治疗护理次数的频繁等。对ICU患者睡眠障碍的研究视角已逐渐从关注评估转向强调干预,如何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已成为当今护理研究聚焦的热点。体现“以病人为中心”和人文关怀,改善睡眠质量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减少干扰和刺激。

  • 标签: ICU患者 睡眠障碍 原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导睡眠和脑电图监测技术诊断癫痫和睡眠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睡眠中有发作性事件的睡眠障碍的患者30例,对这30例患者分别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和视频脑电图监测检查,然后进行参数分析;结果癫痫发作和发作间期的痫样放电主要见于睡眠的1和2期,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相关异态睡眠,典型的多发生在夜间睡眠的前1/3阶段,即N3阶段,或从清醒向睡眠转换或睡眠向清醒转换的阶段,而快速眼球运动相关异态睡眠,多发生在REM期。结合睡眠时相、及发作时临床表现,可以做出正确诊断。结论多导睡眠和视频脑电图监测检查联合应用,在癫痫和睡眠障碍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多导睡眠和脑电图 癫痫 睡眠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发现并治疗癫痫合并睡眠呼吸障碍对其疾病控制及预防。方法采用问卷结合睡眠初筛筛查可疑合并睡眠呼吸障碍之癫痫患者。针对癫痫患者白天嗜睡现象、睡眠呼吸事件等综合探讨癫痫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的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分析其治疗对疾病的影响。结果于2016年~2019年福建省厦门市部分地区癫痫个案46例,其中以女性(67.3%),且年龄20~29岁(80.4%)为主。将个案分为初筛阳性组(30.4%)与初筛阴性组(69.6%)。两组近6个月癫痫发作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近两个月内使用抗癫痫药物的种类和数量无变化。两组均有上呼吸道狭小现象,但Epworth嗜睡量表及STOP-BANG问卷臆测合并睡眠呼吸障碍倾向性结果显示无个案ESS>10分,且STOP-BANG>2者仅占总个案6.5%。初筛阳性者进一步多导睡眠监测后均未支持合并中重度睡眠呼吸障碍,故未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结论本地区轻中年癫痫患者在抗癫痫药物下疾病控制良好。但在上呼吸道评估中均有颜面结构狭小,虽睡眠检查不支持合并中重度睡眠呼吸障碍,仍建议动态追踪。随年纪增长或癫痫在药物控制不佳情况下,仍需进行再次睡眠检查评估后续无创通气治疗的价值。

  • 标签: 癫痫 睡眠呼吸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在上海解放军455医院108例呼吸内科住院病人进行睡眠状况的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量表,睡眠影响因素问卷调查表来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睡眠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7个因素入选,它们分别是婚姻状况、按时就寝、担心入睡、疼痛、呼吸窘迫、自感乏力、医保,P<0.05。结论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较差;离异或者丧偶、不能按时就寝、担心难以入睡、疼痛、呼吸窘迫、自感乏力、无医保均是影响呼吸内科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呼吸内科 老年患者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伴发情况。方法以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56例为观察组,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量表(PQSI)、头痛影响测验(HIT-6)调查问卷,将观察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偏头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偏头痛患者42.9%伴发焦虑;51.8%伴发抑郁,睡眠障碍发生率50.0%。偏头痛组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4%,10.7%,8.9%。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头痛程度、病程、睡眠质量、生活满意度均是偏头痛并发焦虑及抑郁影响因素。结论偏头痛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对于偏头痛引发的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的程度,而偏头痛的发生与此类精神心理因素存在相互作用。

  • 标签: 偏头痛 焦虑 抑郁 临床研究
  • 作者: 孙林静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顺义院区    北京    101300)  【摘    要】    目的:分析芳香疗法在改善老年内科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8年9月期间内科收治70例存在睡眠质量的老年患者开展临床研究,将其随机划分为改良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患者接受普通睡眠干预,改良组患者则加入芳香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效果。结果:改良组患者睡眠障碍改善程度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芳香疗法可有效改善老年内科患者睡眠障碍,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规模应用。  【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给予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吞咽障碍患者针刺、康复联合治疗的预后效果,为此类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3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吞咽障碍患者,总计60例。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口咽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加行针刺治疗。比较2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效果、数字化吞咽造影检查VFSS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睡眠监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VFSS效果以及睡眠监测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神内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康复治疗、针刺治疗可以促进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吞咽障碍患者症状体征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吞咽障碍 针刺治疗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给予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吞咽障碍患者针刺、康复联合治疗的预后效果,为此类脑卒中患者临床康复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3月 -2018年 8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并吞咽障碍患者,总计 60例。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 30例患者接受口咽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 30例患者加行针刺治疗。比较 2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效果、数字化吞咽造影检查 VFSS效果以及治疗期间睡眠监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 VFSS效果以及睡眠监测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P

  • 标签: 脑卒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吞咽障碍 针刺治疗 康复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高龄老年人睡眠节律对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检查112例高龄离退休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及认知功能,按睡眠节律分为早醒组、正常组、入睡困难组和混合组,按睡眠时间分为<5h组、5~8h组和>8h组。结果在PSQI的各因子中,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入睡时间、催眠药物与MMSE因子中的即刻回忆、延迟回忆、命名、理解有显著相关性(P<0.05)。与正常睡眠节律的高龄老人相比,早醒组各项因子得分除定向力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睡困难组PSQI因子中的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效率、入睡时间、催眠药物,MMSE因子中的理解、视空间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睡眠障碍组PSQI中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MMSE中的即刻回忆、延迟回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睡眠时间5~8h的高龄老人相比,睡眠时间<5h组在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和效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8h组在PSQI总分、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和效率、睡眠障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重视老年人睡眠节律的调整,对入睡困难的老年人可适当给予中短效镇静催眠药物,以达到调整睡眠节律,提高睡眠质量,增强记忆功能的作用。

  • 标签: 睡眠节律 认知功能 相关分析 睡眠质量 高龄老人
  • 简介:【摘要 】 目的 : 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 2017 年 9 月 -2018 年 9 月期 间我院收治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 5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一组为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进行治疗的对照组( n=29),一组为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联合米氮平进行治疗的研究组( n=29),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 p

  • 标签: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米氮平 抑郁症 睡眠障碍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5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一组为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的对照组(n=29),一组为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进行治疗的研究组(n=29),对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24%,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38%,差异显著,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采取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米氮平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 标签: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米氮平 抑郁症 睡眠障碍 安全性
  • 作者: 张长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眉山市东坡区妇幼保健院四川眉山620010)【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37-02调查显示,约有一半的儿童都存在一些睡眠问题。这不得不引起家长朋友们的注意,因为良好的睡眠是孩子们骨骼健康发育、拥有良好精神状态的首要前提。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影响儿童睡眠质量的因素有哪些,什么情况下会导致儿童睡眠质量不佳?1儿童身体缺钙或缺少其他微量元素一般情况下,儿童睡眠不好是由身体缺乏钙或者其他微量元素导致的。例如缺乏维生素D:母乳喂养的儿童若不及时补充维生素D,就会影响其身体钙的吸收。这样一来,沉积在骨骼中的钙成分有可能会导致儿童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该病的儿童夜间睡觉时经常会醒。针对这种情况,通过相关检查化验儿童体内微量元素情况即可确定。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孩子补充身体所缺的微量元素等,就能够有效缓解宝宝睡眠不佳的情况。2儿童白天睡得太多,夜间睡得太少很多家长朋友们为了让孩子们多休息,会在白天让他们进行午睡。然而,让孩子在白天一觉睡得很久这种情况是十分不利于儿童夜间睡眠的。白天睡得太多,到了晚上儿童精神好睡眠时间自然也就变短。为此,家长朋友们可以有效控制孩子白天睡觉的时间,午睡的时间应尽量控制在两个小时以内最好。3儿童睡眠习惯不好会对儿童睡眠质量造成影响的不良睡眠习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3.1作息时间不规律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作息时间不太重视,有时睡得很早有时又睡得很晚。这种不规律的睡眠时间和习惯都不利于提高孩子睡眠质量。对此,建议家长朋友们在晚上9点左右就可以让年龄较小一点的儿童尝试入睡了。并且可在孩子入睡前,营造一个较为安静的睡眠环境。此外,也可以通过给孩子讲睡前故事或是放一些轻缓的音乐,帮助孩子有效提高睡眠质量。3.2睡眠姿势等影响睡眠效果睡眠姿势其实会对儿童的睡眠效果、身体发育等都造成影响。例如,俯卧、双手或双臂环于胸前等错误睡眠姿势。用俯卧的姿势趴着睡其实会对儿童的脖子等都造成一定影响,实践经验也证明每天晚上趴着睡觉容易导致颈椎疼痛等毛病。并且,由于俯卧时儿童的背部呈凹陷状态,致使其椎骨没法对齐,久而久之造成脊柱变形。除了睡眠姿势外,家长还需注意儿童睡眠时的枕头不宜过高、床垫也不宜过软等其他方面。从小帮助儿童培养较为正确的睡眠习惯,是提高其睡眠质量的有效保障。4儿童消化情况不良家长朋友们应该注意,孩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老年人控制体重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意义,但对于患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人而言,刻意减肥弊大于利。多项研究表明,认知障碍程度相同的老人,体重越低,死亡风险越高。如果体重下降较快,不但预示着未来数年内认知功能会出现快速衰退,同时也提示死亡风险会增加。

  • 标签: 认知功能障碍 减肥 心脑血管疾病 控制体重 死亡风险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儿科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医院的1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将儿科的50名护理人员设为观察组,其他科室的50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的平均PSQI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P<0.05)。观察组每月夜班天数为8~15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d(P<0.05);职称越高睡眠问题越严重,观察组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的PSQI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人员广泛存在夜班天数多、睡眠质量差的问题,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 标签: 儿科 护理人员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儿科护理人员的睡眠质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医院的10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将儿科的50名护理人员设为观察组,其他科室的50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的平均PSQI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分(P<0.05)。观察组每月夜班天数为8~15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d(P<0.05);职称越高睡眠问题越严重,观察组护士、护师及主管护师的PSQI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人员广泛存在夜班天数多、睡眠质量差的问题,为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护理人员的身体健康,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

  • 标签: 儿科 护理人员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改善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114例我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57例。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入睡时间、睡眠时长高于对照组,PSQI分数低于对照组代表睡眠质量更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焦虑症 睡眠质量